上源頭村

上源頭村

其中上源頭村,江家山村以廖姓為主。 上源頭村村史。 上源頭村始祖祖伯公,原居宜章縣城。

基本信息

上源頭村簡介。湖南省郴州市宜章縣漿水鄉上源頭村受隸屬漿水鄉管轄,西挨大地嶺村,南連山上村,北接茅栗村,,交通便利,物華天寶,人傑地靈。上源頭村村委,包括江家山自然村,苟沖自然村。其中上源頭村,江家山村以廖姓為主。現有超350戶以上,常駐人口在2000餘人左右。上源頭村村史。上源頭村始祖祖伯公,原居宜章縣城。上源頭廖氏屬誠希-花公宗系,遠祖世序為榮宗-朝道-德榮-仁甫。花公派下九世廖君公為1世祖,於大元期間由福建上杭遷至楚之宜章。君公,字明聖,總角時即有神童之譽,膂力方剛,英勇過人,曾遇異人授以韜略,少與薛袁二公同盟共誓,祈靖國難,有功於上,先朝敕賜得勝將軍。歿而為神,後人感其威靈,眾立廟於宜章縣南門,又置紫微殿宇,廣置神田,迄今歲時祀享不替,凡民之水旱疾疫,有禱必應。2世祖廖傑,3世祖廖烈,到十五世紀中期(1467年),干戈擾攘,十二世祖伯公(上源頭4世祖)、十三世宗貴公(上源頭5世祖)尋山掬水,四處選址。觀此地鍾靈毓秀,九岺環繞,兩泉分布左右,水錶如晶,甘美可口,確乃江海之源頭;三峰擁抱之中,一望沃野盡收眼底,匯四水於其中;天成地就,旱澇無憂,實屬極好居住之地。我祖祖伯公卜得此地名上源頭而定居。開基立業,歷五百四十三年,已相傳二十六代,繼而子孫番昌,生齒繁眾。在傳至十四世時,其中順遇公於公元一六七八年分居江家山。[2]現為上下兩個自然村,又稱上沅頭村和下沅頭村。兩村間距不過百十米之間,總人口二千餘眾。上面大村一千二餘口,下面小村一千餘口。
上源頭村地理。
本村所轄地境廣闊,森林資源極為豐富,故有“九岺十八巋”之稱。東起腰鼓嶺(即苟沖磚瓦窯腳香花井直上腰鼓嶺橫路至山崎),西至十八巋;南以奇人石(又名和尚石)、竹雞沖、長沖坪、虎頭嶺(又名虎叉形、虎爪形),北抵九川嶺至行忠廟(位於苟沖村對面)。共有山嶺面積九千餘畝,水田面積一千餘畝。地勢海拔八百餘米,氣候宜人,四季分明,具備獨特的農、林業生產發展的優勢條件。
上源頭村人文。
我村歷代相傳的祖業有“三廟九庵十八渡”。其中“水口山廟”、“行忠廟”因年久失修,現只剩遺址。而村下首的“得勝廟”均具規模,占地近兩畝,廟內塑丈余高參政公威武神像,兩橫樑上各掛一隻大鐘,香火不斷。廟前一塊大泥坪,東南面是伙房;西面是大戲台,西北是長廊與幾顆大樹;它的構造式樣均仿宜章城南返仰嶺“得勝廟”所造,只不過規模小些,可惜沒能保存下來。於1962年由於原丹桂初小(民國八年建於原老大隊部處)無法容納更多學生,故拆除“得勝廟”改建了現在的村國小。11世祖朝君公創下九庵十八渡祖業,“黃沙萬安寺”……長村小水口渡、新車坪渡、廣東司陽渡、桂陽社園渡……等略列幾處,還有分散在外地墳山墓地,均因社會制度的變革,歷史的變遷,俱已名存實亡。現唯一倖存的古建築“永才公祠”,為8世祖永才公派下於康熙年間所造,原祠於鹹豐五年因時局動盪毀於賊,現祠為同治三年在原址重建。“永才公祠”位於村中央前方,為磚柱土木結構,分上下兩廳,中設天井,採光好,雄偉莊嚴,內可容納上千人。內塑參政公神像(參政公神像以前在得勝廟,得勝廟拆除後才移住才公祠)、靈王公神像(始祖靈王公神像每年農曆12月24接回才公祠過年,春節後才回到得勝廟,得勝廟拆除後移住才公祠)、11世祖朝君公神像。前面有沙坪,左前方是大門樓,下台階是高低兩塊大沙坪,既是全村進出的主要通道,更是全村舉行重大活動的必要場所。[2]
上源頭村發展。村70年代起,是以油松業為主,時有江家山村的“後林山(地名),掌磨或(地名),徐古沙(地名)等”。上源頭村的後林山等,的油松種植面積已初具規模。特別是江家山徐古沙(地名,位於江家山村的村尾),古松參天,雄偉壯觀。村80年代,村民們勤勤懇懇,兢兢業業的做好改革後的勞作。村90年代起,村種植主要水果有:水蜜桃,柑橘,西瓜,楊梅等。主要農作物'蔬菜瓜果'等一應俱全。稻米、紅薯、玉米、大豆和花生等。山地以油茶、油松、杉木為主。這裡的木材質地優,防蟲不蛀,遠近聞名。千禧年以後,交通更是史無前列的發展快,路況更是是四通八達。不再是崎嶇山路,黃泥路段亦不復存在。而今,祖國制度完善,政府措施到位,受村里老闆,村知名人士提攜,帶動,已逐步邁向豐衣足食水平發展。且村接梅田鎮公車也已開通,去趟鄉鎮辦事只需不到半個小時,大大提升了村民們的生活。一些膽大的村民也開始自主創業搞發展,如開養豬場,鞭炮廠,養魚塘,還有一些土地開荒種植承包等。甚至一些村民的眼光邁向更廣遠的育才業。無不使村名遠播,讚揚不絕。
村里單位:上源頭村廣播站,上源頭村國小
上源頭村祠堂上源頭村祠堂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