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錄
序言 凡例
總述 大事記
第一編作物
第二編蔬菜
第三編食用菌藥用菌
第四編果樹花卉
第五編藥材香料
第六編土壤肥料農田排灌
第七編植物保護
第八編畜牧獸醫
第九編水產
第十編農業工程
第十一編農業環保農業氣象
第十二編生物技術測試技術
第十三編科技情報和綜合研究
第十四編機構
第十五編成果
第十六編人物
第十七編文獻選介
《上海農業科研志》人員名單
編後記 著作權頁
作物
概述
上海農業生產歷史悠久。根據《崧澤――新石器時代遺址發掘報告》,五、六千年前上海地區已種植水稻,宋末元初種植棉花,元朝種植油菜。隨著歷史的漸進,農業生產水平也逐步提高。至1949年以前,已有一批農作物地方良種在生產上種植,如老來青水稻、菜籽黃小麥、三月黃大麥、小棠油菜等。20年代以來,中華農學會農事試驗場、市立農事試驗場等農業試驗機構,相繼進行了作物良種選育和栽培技術研究,但由於內憂外患頻仍,工作時斷時續,進展緩慢。
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後,上海市的農業生產和農業科研,受到中共上海市委和市政府的高度重視,先後建立和健全農業科研機構和推廣機構,組織科技人員深入郊區農村建立基點,實行專業研究與民眾活動相結合,廣泛開展農作物新品種選育和高產栽培技術研究,使科研有了很大的發展,科研水平迅速提高。
水稻方面,收集、整理、鑑定和保存的地方品種403份,國內外品種資源1萬多份,並建立資源資料庫,育成的滬選19、寒豐、雙豐1號、加農15、加農14以及寒優湘晴、寒優1027、紫香糯861等品種,在生產上大面積推廣種植。研究總結推廣了水稻高產栽培技術、“陳永康水稻高產經驗”和“城郊農業稻麥輕型栽培技術”等。
麥類、玉米方面,在整理保存地方品種資源的基礎上,鑑定了國內外抗大麥黃花葉病種質資源10063份和大麥耐濕性試驗品種3880份,育成了滬麥6號、滬麥8號、滬麥10號、申麥1號、涇大1號等抗大麥黃花葉病新品種,在上海市郊區和外省市大面積推廣。還育成了150玉米自交系、滬單五號、滬單六號、滬單七號玉米新品種,推廣到市郊和外地,增產顯著。
油菜、棉花方面,培育和推廣了勝利青梗、滬油23號、勺葉青、匯油50、上油2號等油菜品種,並育成了低芥酸優質油菜新品種“申優青”。探索了“冬壯、春發、穩長、活熟”高產栽培技術,促進了油菜大幅度增產。顯性核不育油菜的遺傳研究,“甘藍型核不育雜交油菜”的育成和甘藍型核不育油菜三系制種技術在國際上均處於領先地位。選育出滬棉204、613、滬農早棉等棉花品種,研究總結了棉花高產穩產的生育指標和看苗診斷技術,以及海陸雜種優勢、長絨棉米-10和苧麻等研究。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來,上海農作物育種由50年代的引選為主,60年代的雜交育種為主,到70年代的水稻花培育種成功,開始進入現代生物技術領域。在栽培技術上,也由傳統經驗的總結,進而由外部形態和生育指標,深入到內部微觀結構和生理機制的探討,標誌著上海農業科學研究水平已經躋身國際先進行列,對促進農業生產和農業科研發展起了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