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第一五金商店集團公司

1966年初,“利泰祥”五金工具中心店撤銷,更名利泰祥五金工具商店。 “文化大革命”開始後,“利泰祥”改名為紅衛五金工具商店,1967年又改名為上海第一五金工具商店。 1970年、1971年,五金一店領導兩次出席全國商業工作會議,匯報商店修舊利廢工作經驗。

基本信息

上海第一五金商店(集團)公司前身是利泰祥五金號,創建於民國32年(1943年)8月,創始人翁敏如,浙江鄞縣人。主要經營機用平膠帶、三角皮帶和五金工具,還特約經銷明華橡膠廠生產的MS紅牌平膠帶和MT藍牌平膠帶。隨著業務不斷擴大,經濟實力日益增強,先後在青島、天津等地開設業務辦事處,民國37年(1948年)又在台灣省台北市開設“華海行”,作為“利泰祥”的分支機構。上海解放後,在1949年10月和1950年7月五金商品兩次大漲價,“利泰祥”從中獲利。其後成為同行業中較早經營國產五金商品的商店,品種繁多,營業額逐步上升。1956年,“利泰祥”率先實行公私合營,改名為利泰祥五金商店1958年,天利、瑞記、順泰、協興榮等五金店相繼併入,改名為利泰祥五金工具中心店。在“大躍進”中,商店開設通宵服務視窗,設立修配專櫃,先後修復工具數千萬件。1960年,“利泰祥”獲得市財貿系統“技術革新、技術革命先進單位”稱號。1962年,商店開設出租工具專櫃,開發服務項目。1963年被評為上海市先進集體。1966年初,“利泰祥”五金工具中心店撤銷,更名利泰祥五金工具商店。“文化大革命”開始後,“利泰祥”改名為紅衛五金工具商店,1967年又改名為上海第一五金工具商店。“文化大革命”期間,商店堅持修舊利廢,下廠下鄉服務,發揮維修技術優勢,專設修舊賣舊門市部,取得較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1970年,《人民日報》、《解放日報》、《文匯報》等幾家大報紙相繼發表文章,肯定上海第一五金商店的經營方向。1970年、1971年,五金一店領導兩次出席全國商業工作會議,匯報商店修舊利廢工作經驗。1972年根據國務院指示,上海第一五金商店的事跡攝製成影片《工農業生產的好後勤》在全國放映。1976年以後,五金一店工作更上一層樓。1977年被評為上海市工業學大慶農業學大寨先進企業,商業部授予“先進更先進,後進趕先進,革命加拚命,無往而不勝”的錦旗。1978年3月,該店修理工場老職工、市七屆人大代表、市先進工作者伍知明採用“軟氮化”新工藝淬火法,將用過的廢鋒鋼鋸條加工複製成功,在全國範圍內回收利用,為國家節約了外匯,為商店創利200萬元。1987年以後,商店連年被評為上海市文明單位。1990年,商店下廠訪銷部榮獲全國五一勞動獎狀。1992年10月,上海第一五金商店(集團)公司成立,有員工405人,固定資產淨值2800萬元,下設11個分公司。1992年公司實現銷售額1.4億元,創利稅1320萬元。在國內同萬餘家工礦企業建立了穩定的經銷關係,還與日本、德國、美國及香港等國家和地區有業務交往。1995年銷售額6.31億元,比1992年增長347.5%。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