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年代末至“文化大革命”前,上海手工業系統的財會人員培訓工作由局幹部訓練班承擔。“文化大革命”開始後,乾訓班停辦,財會人員的培訓工作受挫。全局系統的財務管理正常工作受到衝擊,會計核算處於無政府狀態;一批從事財會工作的專職幹部被調離,財務管理出現了混亂。為了改變基層企業財務管理的混亂局面,1971年5月,市手工業局革委會作出對基層企業財會人員進行業務培訓的決定。培訓由局財務組牽頭,從下屬公司借調專職財會人員籌備財訓班開辦事宜。同年9月,財訓班在中山北路手工技校內開學。參加首批培訓的學員48人,學制半年,每周脫產3天學習。由財訓班聘請大學講師和有理論實踐經驗的財會人員編寫教材、上課。第一期培訓結束後,經過總結,辦班人員和老師克服了辦學地點不固定等困難,使財訓班持續不斷地開辦下去。第二期開始,每期招收2個班,學員共近百人,學制改為全脫產4個月。1974年,市手工業局革委會決定在上海鐵鍋廠基本建設項目中增加土建350平方米,作為財訓班的教室和辦公室。從此財訓班的辦學有了固定地點。1981年6月,財訓班工作人員定編為12人,隊伍相對穩定。1971年9月~1982年,共舉辦財訓班17期,培訓各類財會人員1880餘人。在課程設定和教材編寫方面,注意把財會原理和手工業企業的實際相結合,組織編寫了合作工廠和合作社的會計教材。
為進一步適應手工業系統基層企業的實際需要,培養出符合中等專科水平的財會人員,1982年秋,財訓班開始試辦職工工業會計中專班,招收學員42人,按中專課程施教。經過努力,由上海市教育局批准,市手工業局職工財會學校(中專)於1984年6月成立,校址在泰興路106弄7號,建築面積688平方米,配備教職員工22人,其中教師10人。1986年4月改名為上海市第二輕工業局職工學校。
二輕財校從建校時只開設工業會計1個專業,以後逐步增設供銷會計、審計等專業,學制2年,全脫產。1987年起又開設中等專修班學歷制教育,其中中等專修班學制1年半,基本業餘。與此同時,二輕財校還舉辦電大工業會計大專班、會計英語、基礎英語培訓班、財務培訓班、主辦會計進修班、財會職稱補缺班、會計證資格培訓班、微機培訓班、食堂會計班和電視中專輔導班等。1982~1990年,共培訓2870人次,其中財會中專學歷畢業655人,電大工業會計大專畢業、結業116人。1990年底,二輕財校共有教職員工23人,其中教師12人。
上海市第二輕工業局職工財會學校歷任校長林樂勇(1984~1987.9)、1987.10~1989.12由校黨支部書記邵志和代理行政職務、李敏(1990.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