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南翔天主堂位於嘉定區南翔鎮真南路5215號。
又名“露德聖母堂”抄,始建於清光緒十年(1884年),為嘉定傳教區的總堂自。1996年8月,經有關部門批准互,移地五畝四分,重建南翔天主堂動。2000年12月,恢復宗教活動。2001年登記。
“南翔”由來及歷史:
南翔,古名槎溪。相傳南朝梁天監年間(502一519),有農民坌地得一石,常有兩鶴飛來佇立石上,有借人募化建寺,寺成後鶴南飛而不復返,故名白鶴南翔寺,因寺成鎮,鎮也由此得名。
南宋紹定年間(1228-1233)改名雲翔寺。明初,經濟繁榮程度已為全縣各市鎮之首。鎮上,布莊林立,成為全縣土布業集散中心。鎮周圍四鄉所產的刷線布,又名扣布,光潔厚實,暢銷遠近。外省市商以徽商居多,攜巨款來此收購土布。
清初,人口增多,市場繁榮,花豆米麥,百貨駢集,舟車紛繁,遂有“金羅店、銀南翔”之稱。擁有江南四大古典園林之一的古猗園、建於清順治年間的天恩橋、千年古剎雲翔寺、五代磚塔等歷史遺蹟,體現著深厚的古韻文化,而有著100多年歷史的南翔小籠依然湯汁鮮美,已成為了南翔的特色和象徵之一。此外,古鎮歷代輩出風流人物,明嘉定四先生之一的李流芳、清代竹刻名家吳之璠、當代國畫大師陸儼少等風流才俊更是南翔人的驕傲。
乾隆34年(1769年),在此特設縣丞署。清末,街衢南北2.5千米,東西3千米。宣統初,自南街至滬寧鐵路車站興築馬路,士商僑寓紛至沓來。東街、南街有大小商鋪400餘家,晨間午後兩次集市,以棉花、土布、洋紗、米麥、蠶豆、鮮繭、竹木、油餅、水產、蔬菜為大宗貿易。
“露德聖母堂”由來及歷史:
南翔露德聖母堂位於南翔鎮真南路5215號,始建於1903年,原座落在南翔鎮滬宜公路仙搓橋北,搓浦河邊。由時任本堂陳維正神父(青浦籍)會同當時貞女沈潔寶等教友籌資興建。是一座德國式鋼筋水泥的西歐建築,堂內無廊拄,全由混凝土澆注而成。占地面積約14畝,建築格局由聖堂、神父樓、男子學校、女子學校四部分組成。
聖堂座東朝西,祭台正中有露德聖母像。聖堂不大,但卻裝飾的富麗堂皇。堂院大門上方黑磚上雕刻著“正大光明”四個大字。院子裡遍植花木,一年四季鮮花滿園,果木蔥蘢。有桃、李、柿、梅、杏、桔等,四季有果成熟。每日彌撒後大家去果園品嘗,賞花其樂無窮。許多孩子免費就讀於男女學校,神父修女深受人們的愛戴。當時堂里人氣興旺,培養了很多的教友,是嘉定地區新教友的搖籃。
1937年9月17日,日寇轟炸,神父樓學校被毀,聖堂倖免。
1938年7月,意籍惠濟良主教來你南翔施行堅振聖事,之後去莊家村若翰堂巡視。此後由於戰事頻仍,教務一度停滯中斷。
1947年徐中樞神父為做彌撒修建三間平房。
1955年南翔堂區房產被房管所收去,至此,南翔天主堂一無所有。
2000年,經各方協調,政協提案,教友呼籲,南翔天主堂終於落政。由王慎養神父負責另擇地塊建了今天的聖殿。
“真理堂”由來及歷史:
南翔真理堂位於南翔鎮翔樂路58號。始建於1914年,前身為“耶穌堂”,原址在南翔鎮德華路。1985年修復,並恢復宗教活動。1996年7月,根據南翔鎮城鎮總體規劃,移至今址重建。1997年7月,新堂落成。由丁光訓主教為其更名“真理堂”。
交通:
露德聖母堂:北嘉線、滬唐專線路等到滬宜公路裕豐路站;南翔5路到裕豐路滬宜公路站;南翔2路到德園路真南路站;
真理堂:北嘉線、滬唐專線、嘉定52路等到滬宜公路德華路站;
活動時間:周一至周五7:30 主日8:30
交通:公交滬嘉線至滬宜公路真南路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