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人民政府2012年政府信息公開工作年度報告

概述

2012年,在國務院全面加強透明政府建設、上海深入推進創新驅動轉型發展的巨觀環境下,本市各級行政機關認真貫徹《條例》、《規定》精神,切實落實國務院有關信息公開的要求,積極推進主動公開,最佳化依申請公開服務,努力使公開任務有抓手,公開內容有深化,公開效果有提升,不斷將本市政府信息公開工作向縱深推進。
(一)注重重點推進,深化公開內容。根據《國務院辦公廳關於印發2012年政府信息公開重點工作安排的通知》(國辦發〔2012〕26號),結合本市工作實際,制發了《上海市人民政府辦公廳關於印發<2012年本市政府信息公開工作要點>的通知》(滬府辦發〔2012〕34號),確定了公共資金、公共資源等重點公開領域,並將相關工作任務細化分解至各部門。市委常委會專題研究信息公開難點問題,市政府常務會議多次審議信息公開相關工作,並首次召開全市政府信息公開工作電視電話會議,就年度政府信息公開工作提出具體要求。
一年來,本市各級行政機關以貫徹落實國辦發〔2012〕26號、滬府辦發〔2012〕34號文為工作主線,深化重點,注重實效,加強指導,強化監督。市財政局根據中央和本市要求,專項部署,推進政府預決算、市級部門預決算和“三公”經費預決算、重要專項資金使用情況等財政信息公開。市規劃國土資源局修編政府信息公開目錄,對由該局製作的政府信息的公開屬性、公開形式、公開格式予以預先規定。市環保局、市安全監管局、市住房保障房屋管理局、市食安辦等部門分別制定下發了本系統信息公開工作要點,進一步落實重點領域信息公開。閘北、金山等區縣政府引入“項目化”管理,採取開單子、排節點、明責任的方式,有力推進各項工作。2012年,各重點領域公開工作有序開展,本市財政信息公開得到繼續深化,保障性住房從建設、分配及退出全程公開得到全面落實,食品安全、環境保護、招投標信息公開得到大力加強,安全生產、房屋徵收補償、價格和收費信息公開得到紮實推進,公開的廣度和深度有明顯提升,受到國家有關主管部門高度評價。
(二)注重開拓創新,力求穩中有進。為切實保障社會公眾的知情權,從更深層次推進政府信息公開,本市創新公開舉措,積極落實市領導指示精神,探索實施黨委政府聯合製作的檔案信息公開,擴大了信息公開的覆蓋面。部分區縣還設定專門公開渠道,加大主動公開力度。虹口區在入口網站設立“黨政混合信息”欄目,黃浦區將相關信息編入區政府公報。與此同時,本市著眼於公開體制和機制的創新,積極推動政府部門信息資源向社會開放,努力實現公眾對政府信息從“知情”到“使用”的轉變。一年來,市商務委、市公安局、市建設交通委、市規劃國土資源局、市衛生局、市工商局、市統計局、市住房保障房屋管理局、市交通港口局等9家試點單位系統梳理現有資源,研究開放內容,徵詢和聽取信息服務企業意見,穩步推進相關工作,開放信息數據服務產品193項、數據服務套用16項,包括地理位置、道路交通、公共服務、經濟統計、資格資質、行政管理等各個方面,很好地發揮了政府信息公開對經濟社會發展的服務作用。
此外,本市積極推進新一輪信用體系建設,發布《上海市行政和法務部門企業信用信息公開目錄(2012版)》,涉及27個部門在履職過程中產生和掌握的171類近700個數據項的企業信用信息,開通企業質量信用記錄查詢系統,方便社會公眾及信用服務機構查詢。
(三)注重指導培訓,提升整體水平。本市各級行政機關主動開展業務指導和培訓工作,提升政府信息公開工作的整體水平。 一是開展業務培訓交流。全市上下半年各組織一次專題業務培訓,兩次組織區縣政府和市級機關工作研討會。
各單位積極建立分級分層培訓制度,如楊浦、普陀等區縣開展了處級幹部專題培訓、新任領導崗前培訓、工作人員實務培訓等多種形式的培訓工作,並納入公務員培訓計畫。浦東新區部分部門和街鎮還結合業務工作自行組織針對性培訓。二是加強信息公開發布指導。市政府辦公廳牽頭組織全市政府機關開展了政府信息公開、信息發布審查專項檢查工作,指導各部門做好信息發布的保密審查工作,切實處理好公開與保密的關係。三是提高答覆規範性。根據最新的法律法規、政策檔案要求,針對依申請公開實踐中遇到的若干問題,加強工作指導,形成操作規範,提高全市政府信息公開答覆的準確性、統一性。
(四)注重基礎建設,保障工作落實。進一步健全體制機制,完善制度體系,強化考評監督,為工作推動提供有力保障。一是進一步充實完善工作機構。長寧、金山等14個區縣政府成立了專門的政府信息公開工作科室,各市級機關建立了信息公開聯席會議或領導小組,明確了分管領導,設立了工作機構,充實了工作人員。二是建立健全各項制度措施。完善信息發布協調、保密審查、監督保障等配套工作規範,繼續實施季度通報、公文備案、月度統計等工作制度,每季度通報全市各單位公文主動公開、依申請公開辦理等情況,定期對各單位的統計月報、公文備案情況進行檢查監督,以此督促和推動日常工作的落實。三是強化工作考核力度。政府信息公開專項考核列入全市政府績效考核體系,調整完善年度考核方案,細化考核指標,將重點領域公開推進完成情況融入考核內容,加大評分權重。同時,完善測評方法,委託第三方機構開展社會評議,引入體驗式測評,將評價權交給人民民眾。

主動公開政府信息情況

截至2012年底,本市累計主動公開政府信息97.1萬條,全文電子化率達96.9%。2012年新增主動公開政府信息17.5萬條,同比上升10.9%,全文電子化率達96.8%。其中,市級機關10萬條,區(縣)政府7.5萬條。同時,向社會各界提供服務類信息80萬餘條。
(一)主動公開範圍
根據《條例》和《規定》要求,做好主動公開工作,公開了《上海市安全生產事故隱患排查治理辦法》、《上海市工傷保險實施辦法》等18件市政府規章和若干行政規範性檔案;“上海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畫執行情況與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畫草案的報告”以及“深化改革”、“戰略性新興產業”、“推進城鄉一體化發展”、“節能和應對氣候變化”、“服務業發展”等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專項規劃、區域規劃及相關政策;統計年鑑、統計公報、月度數據等統計信息;本市第五批取消和調整的行政審批事項等行政許可(審批)信息;政府定價、指導價、調價信息及收費項目目錄等行政事業性收費信息;重大工程建設、建築市場管理、交通組織管理等城市建設管理和工程建設領域信息;醫藥衛生體制改革、各級各類學校招生考試等醫療衛生教育信息;早餐地圖、健身地圖等便民服務信息;質量監測、消費提示等監督檢查信息;社保待遇標準、資產狀況等社會保障信息,以及養老、殯葬、社區服務等民政方面的信息。同時,圍繞國辦發〔2012〕26號文,積極推進各重點領域政府信息公開。
1、持續推進財政信息公開,不斷提高財政透明度。一是繼續深化市本級財政預決算信息公開。2012年,在以往向社會公布市級財政預決算報告、預算調整方案、公共財政收支、政府性基金收支等23張報表的基礎上,繼續擴大市級財政專項資金公開範圍至64項,57項中央和市級財政專項資金在市與區縣之間聯動公開,同時重點選擇資金規模較大、與民生關係密切、社會關注度高的35個市級財政專項資金實施績效評價,並公開結果。 二是擴大市級部門預決算及“三公”經費的公開範圍。將部門預算的公開範圍從2011年的64家擴大至94家,“三公”經費預算從61家擴大至90家,公開範圍除市政府相關部門外,還涵蓋黨委、人大、政協、社會團體等市級預算單位。
2011年公開部門預算和“三公”經費預算的部門,2012年均及時向社會公開了決算信息。三是提高重點領域的資金使用情況透明度。首次向社會公開市級國有資本經營收支情況,及時公開上海市地方政府債券資金、新增機動車額度拍賣收入、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收入、貸款道路建設車輛通行費收入等重要資金的使用情況。此外,主動公開了2011年度本市社會保險基本情況,內容涵蓋養老、醫療、失業、工傷、生育等5大險種,並首次公開各險種的資產狀況。
2、全面落實保障性住房信息公開,確保建設、分配、退出全程受控。一是將全部住房保障政策規定在政府網站上公開。編印了共有產權保障房(經濟適用住房)及廉租住房申請須知、申請材料索引、簽約服務指南等辦事指南並派發至居民手中,提高政策知曉度。二是全面推進保障性住房分配房源、分配對象、分配過程、分配結果公開。保障房分配實行選房搖號,通過媒體現場直播,邀請人大代表、政協委員等第三方代表對搖號、選房過程實施監督,並委託公證處進行全程公證。搖號、選房結果在市、區縣、街鎮同步公布。三是推進保障房建設信息公開。按廉租房、公租房、經濟適用房、動遷安置房等類別公開年度建設計畫任務量、完成情況、項目名稱、建設地點、建築面積、開工時間、房屋套數等信息。
3、高度重視食品安全信息公開,保障人民生命和健康安全。一是推進標準制定過程公開。 結合實際制定了《上海市食品安全地方標準管理辦法》,細化食品安全地方標準立項建議的徵集和提出程式,力求制定程式的民主化與公開化。明確重大標準的立項程式和起草要求,強調廣泛徵集建議和專家參與論證,已有10餘項次在網上徵求意見。二是加強食品安全日常監管信息公開,對於食品生產經營許可信息、行政檢查信息、質量抽驗信息、違法廣告信息以及涉及重大公共利益的行政處罰信息均上網公告。三是建立了食品安全重要信息發布制度,及時公布“火鍋底料”等發現的食品問題和重大事件;加強食品安全風險監測,及時發布細菌性食物中毒預警信息,提高市民防範意識。
4、不斷深化環境保護信息公開,積極回應民眾關切。一是主動公 開空氣環境質量監測信息,成為全國首批監測和公布PM2.5的城市。
目前,全市已設定了10個PM2.5監測點,從6月份起每小時發布監測數據,從11月份開始試點發布空氣品質指數(AQI)。閔行區還每日發布莘莊、吳涇等五個地區的空氣品質分區日報。二是公開其它環境監測及污染防治信息。主動公開本市重點排污企業名單和重點減排工程名單,及時公開重點流域斷面水質監測數據和重點污染源、主要污染物監測數據信息,及時公布重金屬污染、垃圾填埋設施環評等社會敏感信息以及突發環境事件相關信息。7月,新國標《生活飲用水衛生標準》實施後,在全國率先公布中心城區供水水質110項指標信息,為市民提供權威數據。三是加強環境核查審批信息公開。開設建設項目環評信息、行業環保核查信息、上市公司環保核查信息等公開專欄,全面、主動公開相關信息。
5、穩步推動招投標信息公開,努力實現陽光交易。一是公開政府採購招投標信息。在“上海政府採購網”上公開了招標公告、中標公告、成交結果、更正事項等信息。 公布了招標業務代理機構、政府採購評審專家、供應商名單、投訴處理決定、不良行為記錄等信息。建立全市一體化的政府採購信息管理平台,17大類、195個品牌、1500餘種協定商品納入統一平台實行電子集市採購。二是主動公開建設項目招投標信息。在入口網站開設工程建設領域項目和信用信息公開專欄,公開了從業單位和個人的基本情況、企業資質和個人執業資格、違法違規行為及處罰記錄、項目業績、信用評價等信息,並實現招標中標公示公告等完整招投標信息公開。三是加大對政府投資項目的監管力度,向社會公開中標候選人、中標價、契約價、竣工結算價等信息,全面接受公眾監督。
6、著力推進生產安全事故類信息公開,讓公眾及時了解真相。一是出台了《上海市較大以上生產安全事故查處督辦辦法》,規定事故調查處理主管部門和市安委會辦公室應當將事故查處和事故督辦情況,在上海安全生產網站和各事故調查處理主管部門網 站上予以公告,接受社會監督;市安委會辦公室應當定期通報事故查處督辦的進展情況。二是及時、準確發布安全生產事故應對處置信息和安全監管信息。年內,由市安全監管局調查處理的7起事故的調查報告已全部在該局網站全文主動公開,提高了事故查處工作的透明度和公信力。同時,在該局網站主動公開了危險化學品“三同時”審查信息。三是積極回應社會關切。主動發布民眾關切的重點事故應對、處置信息,正確引導社會輿論。
7、進一步加大房屋徵收補償信息公開力度,促進公共權力透明運行。一是明確公開的內容。向社會公開房屋徵收決定、徵收補償方案、補償決定、補償安置結果等信息,在徵收方案中增加實行結果公開的條款。二是明確公開形式。房屋徵收部門在房屋徵收地塊內設立專欄或查詢系統,實時反映徵收補償動態,做到簽約一戶、公開一戶。三是加強監督管理。建立由政府、居民、律師、代表委員等組成的評議小組,對房屋徵收情況進行評議監督,並公開評議結果。同時,開展審計監督,實行結果公開專項檢查,並公開房屋徵收部門、實施單位、工作人員等信息,接受社會監督。
8、創新開展價格和收費信息公開,以公開提升管理服務水平。一是整合信息資源,推行價格公共服務。開展主副食品價格信息定期公布工作,發布人民民眾關注度較高的“菜籃子、米袋子、油瓶子”等主副食品價格。開展超市商品價格專項公布工作,在網上曬出各超市相同商品的銷售價格,讓消費者隨時獲取,隨時比價,受到市民熱烈歡迎。此外,繼續做好重要商品價格、重要公益服務價格、中介服務收費等涉及公用事業、教育等領域的民生類服務信息公開工作。二是搭建價格和收費信息平台。建立藥品價格資料庫,歸類整理政府定價藥品信息,凡在上海地區醫院、藥房銷售的政府定價藥品價格,均能在平台上查詢。最佳化本市行政事業性收費發布平台,加強收費公示,公開收費項目、收費標準、收費主體、收費依據等,接受社會監督。同時,凡發生變更的收費項目,均及時向社會公開。三是落實價格決策公開制度,向社會公開了“居民生活用電試行階梯電價聽證會”等價格調整聽證信息,並公開聽證報告,提高價格決策透明度。
(二)主動公開途徑
繼續發揮政府網站、新聞發布會、政府公報、國家檔案館、公共圖書館、公眾查閱點、政府熱線等主要公開渠道的作用,同時進一步拓展和最佳化公開渠道,注重公開的便捷性、服務性,提高政府信息的可及性,更好地服務人民民眾。
1、進一步最佳化網路平台等傳統公開渠道。“中國上海”網站平台作用進一步完善,完成長寧、松江、崇明等區縣網站改版,最佳化查閱檢索功能,突出民眾關心的領域,提升信息的集中度和規範性,提高服務公眾的能力。全市各級政府網站政府信息公開專欄頁面年瀏覽量超過3.7億人次。新聞發布更加及時、主動,全市政府系統累計召開新聞發布會218場,新聞通氣會389場。其中,市政府新聞辦主辦召開的市政府例行和專題新聞發布會57場,社會各界反響積極。黨委系統新聞發布工作取得新進展,全年舉行了9場黨委系統新聞發布會,4場新聞通氣會。市政府公報繼續按期發行,每月2期,每期20萬份。各區(縣)政府均出版了政府公報,其中徐匯區推出中英文雙語版,虹口區將公報製成電子書。
2、藉助微博等新媒體發布政府信息。
依託新浪網、騰訊網、東方網、新民網4個平台,形成了以“上海發布”為引領, 各區縣、各部門為支撐的政務微博群,發揮短、平、快、準的特殊優勢,主動發布與民眾生產生活密切相關政府信息,並與網友平等互動,回應公眾關切。2012年共發布各類微博信息7000餘條(以單個平台計),組織近40場微訪談,吸引了4個平台500餘萬名“冬粉”,相關工作得到社會各界廣泛讚譽。“上海發布”獲得新浪微博“政府影響力”排行榜2012年度及月度全國第一,@上海捷運shmetro、@上海鐵警發布、@警民直通車-上海、@樂游上海、@浦東高速交警等進入前百位榜單。
3、主動探索形式多樣的有效公開方式。本市各級政府部門結合工作特點, 積極探索行之有效的公開方式,努力滿足公眾的信息需求。
市環保局開發了空氣品質指數發布手機軟體,讓市民更直觀地了解相關信息。市食安辦等部門主要領導通過參加電 台欄目、接受新聞媒體採訪等方式介紹信息公開情況。市發展改革委編印《上海市市民價格信息指南》小冊子並免費發放,方便民眾了解與日常生活密切相關的各類價格信息。
市教委整合各區縣、高校等教育機構的信息,最佳化推出“教育之窗”專欄,集中向社會提供教育概覽、教師服務、校外機構等15類教育公共服務信息。市水務局開通手機簡訊服務平台,及時發布政府信息,特別是汛期的汛情、雨情、水情信息,加強對社會公眾的避險引導。市地稅局開設納稅人學校,為企業講解稅收知識,宣傳政策內容。

依申請公開政府信息情況

(一)申請情況
2012年,本市依申請公開信息目錄數2.3萬條。
本市各級政府機關共受理政府信息公開申請18945件,同比下降4.1%。其中市級機關收到7892件,區(縣)政府及工作部門收到11053件。從申請渠道看,當面、網上提交表單、信函是主要申請形式,申請量分別為8937件、6711件、3066件,所占比重分別為47.2%、35.4%、16.2%。另外,以電子郵件形式申請114件,占0.6%,以傳真形式申請43件,占0.2%,以其他形式申請74件,占0.4%。
在市級機關中,申請量列前5位的是市規劃國土資源局、市住房保障房屋管理局、市公安局、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市水務局。在區(縣)政府中,申請量列前5位的是浦東、黃浦、虹口、閘北、靜安。
從申請內容來看,主要集中在與公眾關係密切的房地規劃、徵收補償、戶籍管理、社會保障、重大建設工程等方面。總體上,申請事項與人民民眾切身利益密切相關,與自身權利主張和利益訴求密切相關,與社會熱點密切相關。同時,高等院校、科研機構、律師等提出的與研究相關的申請事項有較明顯增加,主要涉及財政資金使用、人事任免、重大政策等。
(二)申請處理情況
已經答覆政府信息公開申請18438件,其餘申請按照《條例》和《規定》順延到下年度答覆。除去“信息不存在”、“非本機關職責許可權範圍”、“申請內容不明確”等其他情況,實際公開比例為87.8%。
在答覆中,“同意公開”的7520件,占總數的40.8%;“同意部分公開”的250件,占總數的1.4%,兩者合計占總數的42.2%;“不予公開”931件,占總數的5%。
其他情況9737件。其中,“信息不存在”2874件,占總數的15.6%;“非本機關職責許可權範圍”2086件,占總數的11.3%;“申請內容不明確”2386件,占總數的12.9%;“非《規定》所指政府信息”707件,占總數的3.8%;“重複申請”546件,占總數的3%;“非政府信息公開申請”等其它情形1138件,占總數的6.2%。
(三)依申請收費及減免情況
各級政府機關按照市財政局、市物價局《關於本市行政機關依申請提供政府公開信息收費有關事項的通知》,對依申請提供政府信息收取檢索、複印、郵寄等成本費用總計5793.3元。
同時,對農村五保供養對象、城鄉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對象、領取國家撫恤補助的優撫對象以及確有經濟困難情形的人員,依法減免了相關費用。

複議、訴訟情況

2012年,本市各級行政機關進一步規範政府信息公開申請處理,努力提高依申請公開服務水平,行政複議、行政訴訟爭議糾錯率有所下降。
本市共受理政府信息公開行政複議申請1218件,同比上升95.8%。其中,市政府受理375件,當年辦結508件(含上年結轉)。在當年辦結的複議申請中,維持具體行政行為467件,申請人自行撤回申請終止審理19件,糾錯22件,糾錯率為4.3%,同比減少10.3個百分點。
本市各級法院共一審審結有關政府信息公開事務的行政訴訟案件583件,同比上升43.6%。其中,糾錯23件,糾錯率為3.9%,同比減少5.7個百分點。

諮詢處理情況

本市共接受市民政府信息公開諮詢約2141.7萬人次,其中現場諮詢255萬人次,電話諮詢1819.7萬人次,網上諮詢67萬人次。
在市級機關中,接受諮詢量列前5位的是: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市公安局、市地稅局、市商務委、市衛生局。
在區(縣)政府中,接受諮詢量列前5位的是:浦東、黃浦、長寧、金山、徐匯。
2012年,為解決政務服務熱線太多、不便市民記憶,分屬不同條塊、跨部門問題難以協調落實,缺乏統一管理機制、服務質量參差不齊等問題,最大限度地方便市民諮詢、求助和反映問題,本市設立了“12345”市民服務熱線,實行“一號對外、集中受理、分類處置、統一協調、各方聯動、限時辦理”的工作機制,於10月開始試運行。至當年末,市民服務熱線接聽市民來電約20萬人次,為公眾提供了社會保障、公安行政管理、住房保障、綠化市容、城鄉建設等與民生領域息息相關的信息服務,市民綜合滿意率達93.2%。

主要問題和改進措施

2012年,本市政府信息公開工作取得了一些成績和進步,但還存在一些不足和薄弱環節。主要是少數部門政府信息公開的意識、工作的主動性和自覺性有待進一步增強,政府信息公開工作發展尚不平衡,主動公開的廣度、深度以及依申請公開的辦理能力、服務水平仍需進一步提高,信息公開工作基礎、自身建設等還需進一步夯實,對經濟社會發展的服務作用需要進一步發揮。
2013年,本市新一屆政府將按照黨的十八大報告中提出的“推進權力運行公開化、規範化,完善黨務公開、政府公開、司法公開和各領域辦事公開制度”、“讓人民監督權力,讓權力在陽光下運行”的精神,繼續深入貫徹《條例》、《規定》以及國務院有關檔案,繼續堅持把公開透明作為政府施政的基本準則,繼續按照“以公開為原則,不公開為例外”的要求,著力推進與人民民眾生活密切相關的政府信息公開,繼續發揮信息公開對經濟社會發展的服務作用,重點改進信息公開工作中存在的薄弱環節,夯實公開基礎,深化公開內容,拓展公開渠道,提升公開質量,不斷提高全市政府信息公開水平,不斷提升本市行政工作透明度。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