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100多年
400多幅圖例
12位口述者
呈現上海漢字書寫和設計的脈絡
本書以上海一百年間的印刷品實物組成視覺線索,為傳統書法之後漢字書寫和設計的痕跡、脈絡,構建了一份系統的、客觀的、清晰的基礎檔案。這些圖例通過手寫、設計及石印、鉛印、膠印等近現代印刷工藝的再現,為我們保存了20世紀上海的教育、經濟、政治、文化、藝術和日常生活的種種記憶。同時,也為國內外掀起的字型設計熱潮提供了一冊可交流的讀物。本書獲2014年上海文化發展基金會圖書出版專項基金資助。
書籍目錄
人類的印跡與城市的表情—李新
請先閱讀
二十世紀上海中文鉛活字字型設計、鑄制簡表
參考資料
1843—1861
1868—1899(圖001—008)
1900—1909(圖009—030)
晚清上海印刷業的變遷——印刷教育工作者郭寶宏口述
1910—1919(圖031—048)
1920—1929(圖049—071)
1930—1939(圖072—117)
我們字型設計最輝煌的時間段是二十世紀二十至四十年代,
表現內容、變化最多——工商美術收藏家左旭初口述
1940—1949(圖118—156)
“姚體”我刻了一千三百多個字,那個時候我只想怎么樣為
自己報社做一些貢獻——刻字工姚志良口述
1950—1959(圖157—187)
我們成立字型室的一個重要作用,就是整理和統一
新舊筆畫的字形——字型設計師陳其瑞口述
1960—1969(圖188—230)
二十一歲的時候,我設計了“留蘭香牙膏”包裝
——包裝設計師趙佐良口述
1970—1979(圖231—272)
宣傳畫的特性決定了標題字型的變化不宜多,要求規範、
大氣、醒目、具有號召力——美術編輯林偉光口述
1980—1989(圖273—332)
畫插圖、寫字,以前動手對做設計來說是很重要的一件事情
——書籍設計師袁銀昌口述
1990—1999(圖333—352)
美工老早(以前)叫“萬金油”,百搭呀,樣樣要做的
——美工陳立建口述
黑板報是居委會的一個視窗,主題要明確,版面要清爽
——美術愛好者喬照華口述
2000—2014(圖353—400)
字型對我來講是畫面的一部分,是當作圖形去寫、去設計的
——插畫師薛穎峰口述
最後,封面上“繁花”兩個字是我自己寫的——作家金宇澄口述
希望“新人文宋”能給當下的中文正文字型的設計、排版
帶來新的思考——設計教育工作者陳嶸口述
後記、鳴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