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杭丘氏總祠

上廳有石柱四根,中廳、下廳有石柱八根,採用花崗岩雕鑿而成。 上廳、中廳的“三合土”地板,質量十分牢固,至今197年仍平整無紋,無明顯凹陷,地板上的八角花紋仍十分清晰。 1905年,遣學生來杭,在上杭丘氏總祠創辦“上杭縣師範傳習所”,開設國文、英語、算學、史地、植物等課。

上杭丘氏總祠 原名上杭丘氏宗祠,坐落在福建省上杭縣城關解放路206~208號,建於清嘉慶十九年(1814),比稔田李氏大宗祠早建20多年,屬清代中晚期建築。該祠占地約5000平方米,坐北朝南,連進四大棟,四周圍房,配房為二層建築計100餘間。屬土樓圍屋式結構兼有客家民居“三堂出水”的建築風格。其砌牆的每塊青磚均有“丘祠”字樣。牆體用“一眼一斗式清水空斗牆”工藝砌成,此種牆體及工藝如此考究的古建築在閩西比較罕見。上廳有石柱四根,中廳、下廳有石柱八根,採用花崗岩雕鑿而成。每根石柱直徑均在40厘米以上,最高的石柱近8米,雕磨精細且每對石柱腳都有區別,大小不一,雕刻有葵花、寶石花、直條紋飾等圖形。中廳、下廳還有拱形石門4個,工藝細膩牢固。專家稱,如此高大精細的石柱、石拱門建築現已存數不多。上廳、中廳的“三合土”地板,質量十分牢固,至今197年仍平整無紋,無明顯凹陷,地板上的八角花紋仍十分清晰。整座建築雕樑畫棟,廳內牆裙雕有雲、雷、花卉、龍、鳳、蝙蝠等各種圖案,有的窗欞用“三合土”築成“福”、“喜”字形,木質菱形、工字形拼花門扇仍相當完好。
上杭丘氏總祠是由宋光宗(1190-1194)時遷上杭開基的丘齊;宋嘉定(1208-1224)間從江西石城縣蛟湖堡避兵來杭太平里長流開基的始祖丘致政;宋理宗(1125-1164)時遷上杭開基的丘五三郎;宋朝鹹淳三年(1267)丁卯生的丘光祖宋季間從上杭勝運里上南湖遷梅州的古梅州石窟都丘氏始祖及其子丘文勝、丘文興;宋元間(1271-1279)疊因兵燹從寧化移來黃岩太拔開基的丘三五郎;宋元構兵時(1276-1279)從寧化石壁遷居於上杭勝運里開基的丘二十七郎,宋末入贅上杭韓富豪家的廣東饒平人丘必仁;約宋末(1271)前葬於黃岩紫林灘三官地的韓八娘之夫主丘公八郎;宋末因蒲壽庚之亂(1276)隨母遷上杭的丘錫;約元初時(約1283)出生的中都開基始祖丘千五郎;約元大德時(約1297-1307)生的湖梓里可考之祖丘念一郎、丘念二郎;元季(1368)舉為隊長的萬三郎的父親百十郎;此外還有丘壽二郎、丘佛生、丘馬郎、丘德才、丘始三郎、丘譚傑字景文、丘效錫字達人、丘與、丘繼虞、丘行二、丘禎等數百位丘氏先祖的後裔共同出資聯合修建大宗祠,從宋光宗時期到元朝的一百年左右的時間裡,有數百位丘氏先祖分別先後從江西、廣東和福建的泉州、寧化等處來到上杭開基,這些開基祖的上接世系均已失考。但由於是來源各異的眾多丘氏先祖的後裔聯合興建的宗祠,後又被俗稱為上杭丘氏總祠。
上杭丘氏總祠曾是福建省最早的民立師範——“上杭師範傳習所“舊址,著名的抗日保台愛國志士丘逢甲,對上杭的教育事業十分關心,適杭時,倡議廣設新學,培養愛國、強國、科學救國人才。1905年,遣學生來杭,在上杭丘氏總祠創辦“上杭縣師範傳習所”,開設國文、英語、算學、史地、植物等課。這是上杭歷史上第一所培養師資的學校,為興辦新學培養了骨幹力量。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