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611年(楚莊王三年)8月,楚伐庸,楚人、秦人、巴人滅庸,庸地入楚,置上庸縣。公元前304年(周赧王十一年),秦楚議和,將庸地還楚。同時,分置上庸郡和漢中郡,上庸縣為上庸郡治。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二十六年),秦始皇統一中國,分天下為36郡,庸地復置上庸縣(治今湖北省竹山縣東南),改隸漢中郡。
公元前140年(漢武帝建元元年),上庸縣隸屬益州漢中郡。
公元9年(王莽新朝始建國元年),改上庸縣為上庸部,隸漢中郡。東漢復。
220年(建安二十五年即曹丕黃初元年),屬新城郡。
228年(太和二年) 魏分新城之上庸、武陵、北巫3縣為上庸郡,治上庸。
230年(太和四年),撤上庸郡併入錫郡。上庸屬之。
237年(景初元年),分魏興郡之微陽縣和錫郡之安富、上庸2縣並為上庸郡。嘉平年間又撤上庸郡,至259年(甘露四年)復置。上庸屬之並為郡治。
北周時,改上庸縣為孔陽縣。屬上庸郡。
598年(隋文帝開皇十八年),改孔陽縣為上庸縣,屬房州。
605年(煬帝大業元年),改州為郡,以郡治縣,改房州為房陵郡,上庸屬之。
唐初沿隋制。618年(高祖武德元年),改房陵郡為遷州。636年(太宗貞觀十年),廢遷州,置房州。742年(玄宗天寶元年),改房州為房陵郡。758年(宗乾元元年),復房州。
上庸屬之。
五代時,竹山仍屬房州。
986年(北宋太宗雍熙三年),省上庸入竹山。
相關詞條
-
上庸
上庸為古代地名。漢末至南朝梁有上庸郡,治上庸,在今湖北竹山縣西南。據《尚書。牧誓》記載,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會同巴師八國,共同伐紂,戰於牧野。庸國位...
得名興廢 歷史文化沿革 階段敘述 -
庸
先秦對某些地位較低的勞動者的一種稱呼。 戰國之間,與社會政治、經濟的變革適應,“庸”所指的對象也發生了變化。在戰國時期的史料里,“庸”有時作“傭”,多指...
簡介 戰國時期 庸 yōng 常用詞組 宋本廣韻 -
庸國
庸,古國名,據載曾隨同周武王滅商。春秋時,是巴、秦、楚三國間較大的國家。建都上庸(今湖北省竹山縣西南)。公元前611年,為楚、秦、巴三國所滅。《水經注》...
簡介 文化 衰落 記憶 記載 -
庸[漢語漢字]
庸是先秦對某些地位較低的勞動者的一種稱呼。 戰國之間,與社會政治、經濟的變革適應,“庸”所指的對象也發生了變化。在戰國時期的史料里,“庸”有時作“傭”,...
字義 組詞 方言集匯 古典釋義 -
上庸郡
東漢建安二十年(215年)析漢中郡置,屬益州,治所在上庸縣(今湖北竹山縣西南四十里渚水北岸),上庸郡轄北巫、安樂、武陵、安富、微陽5縣。
東漢 三國 西晉 南北朝 隋朝 -
胡煥庸
胡煥庸,字肖堂,中國江蘇宜興人。地理學家,華東師範大學教授,中國現代人文地理學和自然地理學的奠基人。 他引進西方近代地理學理論和方法,從人地關係的角度研...
人物經歷 大事年表 人物生平 主要貢獻 主要論著 -
特庸鎮
特庸鎮有著600多年歷史的古鎮,原名北洋鎮,民國初期改為北洋,是淮鹽集散地,解放後改以抗日烈士胡特庸名字命名,是鑲嵌在黃海之濱的一顆璀璨明珠。她東枕黃海...
城鎮綜述 特色產業 項目建設 新農村建設 -
古庸國
古庸國是春秋時巴、秦、楚三國間較大的國家,建都上庸(今湖北省竹山縣西南)。公元前611年,被楚、秦、巴三國所滅。據載曾隨同周武王滅商。
背景 疆域 興盛 國力 文化 -
胡煥庸線
胡煥庸線(Hu Line,或Heihe-Tengchong Line,或Aihui-Tengchong Line),即中國地理學家胡煥庸(1901-19...
基本信息 相關信息 作者介紹 研究歷史 研究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