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鼓而擊,乘敵人士氣衰敗時反擊。三鼓:3次擊鼓。晉朝時,晉將毌丘儉、文欽起兵反晉,司馬師派晉將鄧艾督太山軍屯駐樂嘉。文欽將向晉軍發起攻擊時,司馬師夜至樂嘉。文欽子文鴦18歲,勇冠三軍,武藝高強。叛軍和晉軍交戰時,文鴦出陣,一而再,再而三地向晉軍衝擊,但文欽均未加入戰鬥。司馬師以三鼓而擊之謀,主張向文欽部隊衝擊,被部將勸止。原來,文欽是反用三鼓而擊之謀,其軍雖三鼓,但其主力尚未出戰。文欽求戰不得,率軍撤退,司馬師乘叛軍撤退之機予以側擊,才打敗了叛軍。唐代杜佑《通典·兵典八》:“因敵三鼓,氣衰敗之。”
相關詞條
-
三棒鼓
中國湖北曲種。流行於湖北天門等地。源於唐代的三杖鼓。明人沈德符在《顧曲雜言》里已記載了三棒鼓在萬曆年間的演出情況。清末與鳳陽花鼓合流,流傳漸廣。除東北地...
簡介 歷史溯源 流派種類 藝術形式 傳統曲目 -
擊天鼓
導引功法名。即擊探天鼓,又稱鳴天鼓。以兩手掩耳抱頭,用除大拇指外的其餘八指叩擊後腦勺。有通血脈、激發內氣的作用。
概述 動作 功理 -
鼓韻
鼓韻是一種傳統鼓舞。“鼓”在中國人的歷史文化生活中占有如此重要地位,更由於時代不同、地域不用途同、部族和民族不同、用場不同,在鼓的製作材料和形制上,出現...
鼓在中國 產生 周王朝禮制中的鼓 鼓類第一次大匯合 銅鼓藝術 -
三棒鼓[土家族曲種]
三棒鼓是傳統曲藝曲種之一。 三棒鼓是廣泛流傳於重慶酉陽、湖南湘西龍山縣永順縣以及張家界和湖北沔陽、天門一帶和鄂西南恩施州等武陵山區一帶的一種曲藝走唱形式...
戲曲介紹 流派種類 藝術價值 生存現狀 -
跳三鼓
跳三鼓是一種流傳於公安、石首、江陵、松滋等縣(市)的戲曲,由荊楚一帶祭祀亡靈的打喪板、喪鼓歌發展演變而來。
主要形式 歷史由來 歷史淵源 表演內容 表演曲目 -
八角鼓
八角鼓是滿族、白族、漢族等族打擊樂器。因鼓身有八個角而得名。八角是代表當時清朝的八旗,八角鼓都有一個長長的鼓穗(谷穗),是代表年年五穀豐登的意思。八角形...
簡介 歷史發展 基本結構 演唱形式 演奏技巧 -
薩滿鼓
薩滿鼓是蒙、滿、達斡爾、鄂溫克、鄂倫春、赫哲等族的棰擊膜鳴樂器。又稱神鼓、抓鼓、手鼓、單環鼓,鄂倫春語稱文土文。流行於內蒙古、黑龍江、吉林、遼寧、河北等省區。
流行分布 傳說 歷史記載 外觀形狀 使用方法 -
蘭州鼓子
蘭州鼓子,又名蘭州曲子、蘭州鼓子詞,是流行於蘭州地區的一種民間曲藝形式,中國曲藝的古老曲種之一。在蘭州地區曾經是家喻戶曉,人人皆知的文化娛樂形式,所以能...
簡介 歷史淵源 藝術特色 傳統劇目 曲藝形式 -
宜都梆鼓
宜都梆鼓(“梆鼓子”)是在民間薅草鑼鼓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一個新的曲藝品種。其演唱形式可一唱到底,也可唱中夾白,還可唱、白、表、數兼而有之,並可與樂答問或...
歷史淵源 主要特徵 表演形式 發展歷程 獲得獎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