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潮汕盛產大米,是著名的魚米之鄉。在潮汕平原的東北部山區——饒平縣三饒鎮附近卻種植著一種名貴特產——香米。香米米體圓飽,富有光澤,粒粒如珠。煮一鍋米飯,只要撒上一蚶殼香米,便會滿鍋桂香撲鼻,沁人心脾,香飄四鄰,遂有“珠米桂香”之美稱和“一家煮飯七家香”之說,歷來視香米為送禮佳品。
關於三饒香米的傳說
有關三饒香米,還流傳著這樣的傳說:明朝末年,朝廷派了胡欽差南巡,一口來到粵東潮州,被潮之秀色迷住了,驚嘆南疆有如此勝景,並乘興北上到饒平縣城(三饒鎮)游賞一陣。官轎來到鳳凰山下,饒城歷歷在望。時值金秋送爽,忽飄來一陣陣清香,香氣獨特,令人精神一振。當即停轎尋覓香源,終於在山嶺下田頭呆住了。原來,此地盛產一種珍貴水稻,因其出苗之後,莖葉就散發著清香,揚花吐穗時更是香氣四溢,故名為香稻,這香氣隨風飄到官道小路上,使欽差如痴如醉。胡欽差同朝後奏明皇上,龍顏大悅,下旨縣令,香米歲歲進貢,百姓不可食之,命鄭成功前去徵收。時值閩粵沿海乾戈未平,人民生活尚處於水深火熱之中,
鄭成功為解民怨,想出了一個良計。他在運送香米上京納貢時,招收一些駝背、跛腳、麻臉、癩頭等醜貌怪相者當挑夫,日夜兼程運香米到京城。皇帝欣喜之餘,但見運香米者個個龜樣鱉相,形額奇異,問其緣故。鄭總兵上前奏道:“運香米者均是產香米地人也,因其常食香米,故而變得如此醜陋不堪,無可救藥!”皇帝聽後,驚恐失色,急忙命道:拒香米於京城之外,百官不得食之。鄭總兵終於為三饒人民解了一難。爾後,為答謝鄭成功的大恩大德,每逢稻穀收成後,人們總備一盤用香米精製的粿品於榕樹下設壇祭拜伊人,稱榕樹為“成伯公”,以示紀念。自此,此物只應民間有,獨享口福農家樂。辛勤的三饒人民精耕細作,獨享天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