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三隅二不二是日本大阪大學教授,著名的心理學家,他曾對領導行為學派的各家理論進行過長期研究,並於60年代初開始了PM理論的實驗研究。在積累了大量現場調查的基礎上,到1978年,三隅二不二通過項目分析和因素分析的方法獲得了60個題目,構成了PM問卷,三隅等人已用PM量表測定了10多種職業的員工15萬人次。PM量表它由P因素量表、M因素量表和情景因素量表構成。8個情景因素分別是對工作的意欲、對待遇的滿足程度、對公司的滿意程度、心理保健、集體工作精神、會議成效、信息溝通、績效規範。可以有效地對領導行為和企業單位的工作情境狀況進行評價。PM量表是建立在其他多種量表的基礎上的。它採用了一些公認的效度、信度高的問卷條目,組成了自己的原始調查表。經過實測與修訂,形成了一份包括164個項目的G.D意見調查表。通過進一步的因素分析,抽出了6個因子,其中3個因子負荷量最大,三隅便把這3個因子命名為:
①壓力因素(如嚴格按規章制度要求下級,給部下以工作指令,讓部下作出最大努力等);
②團體維繫因素(如理解下級在工作中的處境,支持部下工作,與部下談話氣氛融洽等);
③計畫因素(如讓部下知道計畫內容,仔細制訂工作計畫等)。三隅還將因素1與3合併,稱為P職能因素,因素2 則稱為M職能因素,這樣便形成了PM量表。
具體內容
PM量表分為兩大方面、10類因素、61個問題,其中兩大方面即領導行為評價和工作情境評價。1.領導行為評價
此種評價由各級領導的直接下屬完成。在領導行為評價中共包括兩類因素。①領導的工作績效(簡稱P因素)。含10個問題,目的在於測量領導為完成生產任務而執行的領導職能。主要考查領導的專業知識水平、工作的計畫性、依據工作計畫和規章制度對下級實施領導的效能。
②領導的團體維繫職能(簡稱M因素)。含10個問題,主要測量領導為完成工作任務而表現出來的對於集體的關心和維護。考查領導的工作方法,與下級的工作關係,促進工作團體團結的能力,領導對下屬關心的能力,領導的組織、協調效能。
2.工作情境評價
此種評價由參加調查的被試共同完成。在工作情境評價中,共包括8個因素,每個因素由5道題組成,總計40道題。①工作激勵。考查被調查者對本職工作的興趣和責任感等,即由工作本身所獲得的激勵程度。
②對待遇的滿意程度。考查被調查者對諸如工資、獎金等物質待遇及發放辦法的滿意程度。
③企業保健。考查職工本人及家屬對本企業工作條件及環境等的滿意程度。
④心理保健。考查被調查者在工作環境中的人際關係、職責範圍以及由此而引起的緊張或不安程度。
⑤集體工作精神。考查工作集體的集體意識的強弱程度。
⑥會議成效。考查被調查者對以會議形式解決生產難題的效果及其意義的重視程度。
⑦信息溝通。了解組織內部上下級之間、同級之間信息交流和意見溝通等情況。
⑧績效規範:了解工作集體設立工作目標和完成任務的集體規範。
除上述10個因素、60道題外,PM量表還專門設定了第61題,用以徵詢參加調查的人員對這種調查方法的態度。
上述8個情境因素中的前4個因素,即工作激勵、對待遇的滿意程度、企業保健、心理保健,是反映個體水平的滿意程度的尺度,因而又可稱為激勵—保健因素;
後4個因素,即集體工作精神、會議成效、信息溝通和績效規範,則是反映單位內管理情境狀況的指標,所以又可稱為組織過程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