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角草[中藥]

三角草[中藥]
三角草[中藥]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三角草,中藥名。為菊科植物川滇盤果菊Dunn[Dunn;L. Van.]的全草或根。分布於陝西、四川、雲南等地。具有清熱解毒,散瘀止血之功效。常用於乳癰,瘡癤腫毒,毒蛇咬傷,痔瘡出血,外傷出血。

入藥部位

全草或根。

性味

味苦,性寒。

歸經

歸肺、肝、心經。

功效

清熱解毒,散瘀止血。

主治

用於乳癰,瘡癤腫毒,毒蛇咬傷,痔瘡出血,外傷出血。

相關配伍

1、咽喉炎:三角草、板藍根各10克,甘草3克,一枝黃花、韓信草各15克,水煎服。

2、跌打腫痛:鮮三角草適量,加酒搗爛外敷患處。

3、尿路感染:三角草10克,玉葉金花20克,釵子股15克,甘草6克,水煎服。(1-3方出自《常用草藥圖集》)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6-15g。外用:適量,搗敷。

使用注意

三角草根毒性較大。用藥不宜過量。

採集加工

夏、秋季採收,洗淨,鮮用或曬乾。

形態特徵

川滇盤果菊又名異葉萵苣。多年生草本,高約1m。莖上部被短柔毛。葉互生;葉柄具狹翅;葉片羽狀分裂,頂裂片大,近三角形,先端漸尖,基部近戟形,邊緣有不整齊的疏齒或細齒;側裂片2-6對,披針形或卵形;莖上部的葉漸小,近卵形,不裂。頭狀花序,在枝上部排成圓錐狀,花梗密被柔毛;每頭狀花序長約1cm;有小花6朵;總苞圓柱狀,長約9mm,內層總苞片6;舌狀花淡紅色,長約7mm。瘦果圓柱狀,長約7.5mm,紅褐色;冠毛白色。

生長環境

生於山坡、林緣。分布於陝西、四川、雲南等地。

相關論述

《新華本草綱要》:“全草:味苦,性寒。有清熱解毒、止血的功能。用於乳腺炎、瘡癤腫毒、外傷出血、蛇咬傷、咳嗽、痔瘡出血。”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