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括
三街鎮地處楚雄市西部,轄區面積206平方公里。轄三街、多衣樹、上新房、力戈、土牆、天生壩、螞蝗箐、背陰、普嘎、酒簸、黑泥11個村民委員會,238村民小組。距彝州首府鹿城101公里。2007年末,全鎮有農戶5393戶,鄉村人口23699人,人口自然增長率3.2‰。居住著漢、彝、苗、回、白5個民族,少數民族人口11986人,占48.14%。全鎮耕地面積18971畝,其中:水田3373畝,占17.78%,旱地15598畝,占82.22%,人均占有耕地0.76畝。最高海拔2450米,最低海拔1200米,鎮人民政府駐地1700,是全鎮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
2007年,全鎮實現農村經濟總收入10981萬元;鄉鎮企業總收入24412萬元;菸葉收購總值769.96萬元;糧食總產量 741萬公斤;地方財政收入242萬元,農民人均所得1533元。
農村經濟
2007年,全鎮實現農村經濟總收入10981萬元,鄉鎮企業總收入24412萬元,實現菸葉收購總值769.96萬元,糧食總產量741萬公斤,農民人均有糧174公斤。地方財政收入242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1533元;農村經濟結構調整穩步推進,一、二、三產業比重45:37 :18,農業內部結構調整不斷最佳化,糧經比例達到了77:23。
人口衛生
2007年末,全鎮有農戶5393戶,鄉村人口23699人,其中:男性11297人,占總人口的48%,女性12255人,占總人口的52%,非農業人口739人,占總人口的2.97 %,鎮內居住著漢族、彝 族、苗族、回族、白族5個民族,漢族人口11713人,占總人口的49 %,少數民族人口11977人,占總人口的51%。其中:彝族 11840人,占總人口的47.59%;苗族118人,占總人口的0.46%;白族 18人,占總人口的0.06%;回族10人,占總人口的0.03%。少數民族人口主要分布在天生壩、普嘎、螞蝗箐、背陰、多衣樹5個村民委員會。全鎮人口自然增長率為3.2‰,控制在8‰的範圍內。
2007年,全鎮基礎免疫接種率達100%,強化免疫接種率達100 %,動員廣大人民民眾積極參與第四輪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共有5184戶21329人參加了新型合作醫療,累計集資426582元,第四輪新型合作醫療參合率達90%。
文化教育
全鎮有中學1所,教師121人,學生1132人,村級完小11所,教職工135人,學生1952人,國小入學率達100%,鞏固率達100%,中學入學率達100%,鞏固率達99.2%,中考高中上線率為45%,升學率在全市15所(山區)鄉(鎮)中學中排名第4位。舉辦農村業餘文藝匯演5次,觀看演出民眾達4000餘人次。全鎮 13個村小組有了文化活動室,有文藝宣傳隊3支,龍獅隊2個,文化示範戶4戶,全年放映電影68場次,活躍了農村文化生活。
特色產業
三街鎮立足鎮情,充分挖掘自身潛力,鞏固糧煙支柱,積極培育“五大產業”:糧煙:糧食生產穩步發展,總產量達741萬公斤。
制種及晚秋作物:2007年共種植以包穀、蕎子、蘿蔔、豌豆等為主的晚秋作物18848畝,其中種植包穀10951畝,實現產值2479萬元。
茶葉產業: 2007年全鎮有6個茶廠,面積800畝,全年採收茶葉20000公斤,實現產值45萬元
畜牧業: 2007年,全鎮生豬出欄13000頭;大牲畜出欄1988頭,山羊出欄306隻;家禽出欄110000 只;肉類產量達 147萬公斤,實現畜牧業產值1311萬元。
非公經濟:2007年全鎮已有鄉鎮企業及非公經濟 727個,從業人員3529人,鄉鎮企業收入完成24412萬元,比上年增 12%,增加值完成3996萬元,稅金392萬元,比上年增2%,工業產值 24412萬元,比上年增13%。
勞務經濟:2007年,全鎮共輸出農村富餘勞動力4526人,其中國外426人,省外280人,省內2444人,州內 1498人,實現勞務經濟1238.9萬元,全鎮人均勞務收入498 元。
資源環境
鎮內擁有小型水庫4座;小壩塘 364座常年蓄水180萬立方,有河流1條,可灌溉農田(地)15589畝。有豐富的無煙煤資源。
自實施了天然林保護、退耕還林、小流域治理、農村能源工程。全鎮完成退耕還林面積2705.5 畝,封山育林面積5000畝,森林覆蓋率達到72.7%。對重點污染的工業項目進行了技改,對環境造成嚴重污染的沙石廠和小煤窯進行了關閉。通過綜合治理,人居環境、生產環境得到全面改善。使人口、經濟、資源、環境協調發展取得明顯進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