症狀
葉斑初為污灰色至深褐色小圓斑,後擴大呈不規則形,中部色淡,邊緣深褐色,有時具明顯的同心輪紋。病斑多發生在小葉尖端或沿葉脈分布,往往使整個小葉乾枯。也為害莖部。形成長形病斑,病斑長度有時可達全莖,使莖幹裂。發病嚴重時全株枯死。發病後期病斑上出現許多小黑點,即病原的分生孢子器。
病原特徵
三葉草殼二孢。分生孢子器生於表皮下,球形,黑褐色,直徑90-150微米,孔口突破表皮外露。潮濕時分生孢子由孔口湧出,並可在水滴中分散。分生孢子無色,圓柱形,兩端鈍圓,初為單胞,成熟後產生1個或2個不明顯的隔膜,用碘液染色可使隔膜清晰顯現。孢子大小約為7.5-22微米×3-6微米。有性階段屬於亞球殼屬(Sphaerulina)。
寄主範圍
1.此菌分化為多個生理型,分別寄生於三葉草屬的不同種。
1.山三葉殼二孢(A.trifolii-montani Boad.-Mont),寄生於白三葉和山三葉。
2.高山三葉殼二孢(A.trifolii-alpestris Dominik),寄生於高山三葉。
3.紅三葉殼二孢(A.trifolii-pratense Bond .et TRUS),寄生於紅三葉和其他三葉草上。
發生規律
以分生孢子器在病株殘體上越冬,次年春天以分生孢子進行初侵染。也可種子帶菌遠距離傳播。
分布與危害
三葉草殼二孢葉斑病又稱三葉草輪紋病,是三葉草中分布廣泛、危害較大的葉斑病。此病可使紅三葉草減產20%,粗蛋白含量減少25%,粗纖維增加10%,對產量和品質影響均較大。我國已在甘肅省發現其為害。
防治方法
1、選育抗病品種 如據魯達斯金(Darozhkin,1982),四倍體的紅三葉比二倍體抗病性強;
2、管理措施 無病草地留種或認真清選種子;嚴重發病的草地要儘快刈割,以減輕下茬草的發病;增施磷、鉀肥,降低發病率。
3、藥劑防治 必要時可選用無機硫、有機硫殺菌劑、托布津、多菌靈等保護草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