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法國,瑞士,波蘭1993年聯合出品又譯《藍色情挑》
原名:Three Colours:Blue
色彩:彩色片
片長:96分鐘
編劇:克日什托夫•皮謝維奇
基耶斯洛夫斯基
導演:基耶斯洛夫斯基
主演:朱麗葉•比諾什(飾朱麗)
伯諾•赫崗(飾奧利弗)
語言:法語
發行商:米拉麥克斯影業(美國)
簡介
朱莉的丈夫是位有名的作曲家,她深愛著他並一直心甘情願地默默協助丈夫完成他的工作。 一次,朱莉一家三口驅車外出,但禍從天降,意外的事故意瞬間奪去了丈夫與愛子的生命。殘酷的現實使幸免於難的朱莉痛不欲生,她在生與死的世界上徘徊不定,不知道命運為何對她做出如此的安排。在家庭被毀滅的同時,她又無可奈何地面臨一次新的選擇,但是命運之神又會給她怎樣的選擇呢?聽著丈夫作的曲子,往昔的他時時浮現在眼前,痛苦總是纏繞在她心頭,使她無法超脫。但是,她又必須擺脫痛苦,於是,她扔掉丈夫的全部樂稿,以期抹去種種回憶,其中也包括著一份她一直心存著的疑問。 偶然的機會中,一份樂譜落入丈夫生前好友奧利弗的手中。他出於好意將此樂譜在媒體中廣為傳播,並無意中將這樂譜創作的原由告訴了朱莉。朱莉得知了這份樂譜確與一名女子相關,自己多年的懷疑終於得到了證實。知曉逝去的丈夫生前對她有不忠行為,朱莉痛創的心頭更是雪上加霜。那么,今後的信念又在哪裡呢?奧利弗並未料到自己的好心會給朱莉帶來這樣的惡果,心中百分歉疚,他也因此而更想幫助朱莉重新面對人生。但是對於朱莉來講,奧利弗更是一個全新的世界。於是,兩個人的關係 在猜測中小心翼翼地探索著展開了。
看點
《藍色》是波蘭籍世界級導演克日什托夫•基耶斯洛夫繼其探討當代人道德困惑的宏篇巨製《十誡》後的又一力作——《藍•白•紅》三部曲的第一篇。《藍•白•紅》三部曲的創意來自於法國國旗的顏色,它們分別象徵著自由、平等和博愛,影片《藍色》相應地把視角探入到了自由的涵義中。該片獲得第50屆威尼斯電影節最佳影片金獅獎、最佳女主角獎、攝影特別獎等諸多殊榮。劇情分析
導演使用很多技巧來呈現茱麗在失去親人後所進行的各類心理鬥爭。當茱麗躺在醫院的病床上,看著她丈夫和女兒的葬禮,她手指的陰影在螢幕中的棺材上滑動。茱麗出院後,每當她感到失去親人的痛苦時,她都會一個人在昏暗的游泳池,試圖達到自己的極限來迫使回憶消失。理解故事的關鍵在於藍色沒有被社會化或者政治化,卻代表自由的生活本身。像三部曲中其他兩部一樣,三色之藍不停的引入藍色:除了藍色濾鏡和藍色燈光,許多小物品也是藍色的。藍色的燈,代表茱麗的過去。其次,其他兩種顏色也在影片中出現過幾次。推薦
色彩在吉耶斯洛夫斯基的電影作品中,有很大的象徵意義,在《藍白紅三部曲》中,“藍白紅”三色本來在法國被賦予的意義(那是法國國旗的顏色,象徵了自由,平等,博愛),被拓展延伸到了電影中那些具體的人性因素,在這些大而華麗的口號下面,人們的情感是怎樣擔負著種種焦慮,苦痛,和歷經滄桑後的釋然的呢?我們可以看到,在象徵自由的“藍色”中,一個女人如何盡力擺脫自己的痛苦卻又不斷地沉浸在這種痛苦之中不能自拔,就像如幽冥般藍色的游泳池,朱莉想在裡面深深埋葬自己的傷痛,但卻無限擴大了那襲來的藍色交響。評價
《藍色》已經成為知識階層尋求藝術電影入門的標誌,一個台灣學者寫道:看基耶斯洛夫斯基的電影,應該關掉所有的燈和電話,關緊門窗,靜靜地一個人坐在屋裡欣賞。這或許正是基耶斯洛夫斯基所要追求的藝術和傳播境界。《藍色》是三部曲中最有力量的一部。藍色象徵著永恆、揮之不去而又無法逃避的過去時光。就好像《重現的時光》之於《追憶似水年華》,《藍色》在三部曲結果上的意義只有在看完整個系列之後才能讓人充分明白。影片明顯流露出基耶斯洛夫斯基的宗教感情,他有時像以為毫不含糊的哲人,有時又像以為多愁善感的詩人,這使《藍色》成為了一部理性和感性並重、兼具哲人和詩人氣質的影片。
獎項
威尼斯電影節,1993年:最佳影片金獅獎,最佳女主角銀獅獎,最佳攝影獎凱撒電影獎,1993年:最佳女主角,最佳音樂,最佳影片編輯
西班牙電影學院獎:最佳歐洲影片
基耶斯洛夫斯基
他被全世界電影人高度讚譽為“20世紀最後一位最有才華、最具有創造力而又最無顧忌“的電影導演,是繼波蘭學派的瓦伊達、孟克、雜努西等著名導演之後崛起的又一代表人物。基耶斯洛夫斯基崇拜伯格曼、費里尼等前輩大師的電影作品,借鑑了他們的人性思索、宗教表達、理性思辨和睿智的幽默。90年初,法籍波蘭電影大師基耶斯洛夫斯基開始籌拍他的三色系列:《藍色》、《白色》和《紅色》三部影片,分別對應法國國旗的藍、白、紅三色,闡釋其所代表的自由、平等和博愛的精神。
按照上映順序,《藍色》是三色系列的開篇之作,主題是自由。基耶斯洛夫斯基的電影創作中最有意思的一點是他的電影總是主題先行,就像他在他著名的"道德焦慮電影系列"《十誡》中用十個短片分別闡釋聖經里上帝和人訂下的十條誡律一樣,在三色系列中基氏也是先確定電影的主題,然後再和他的編劇皮謝維奇一起構思電影的故事。但是觀眾卻不會產生任何導演在說教的感覺,因為基耶斯洛夫斯基的電影總是像寓言一般富於啟示,讓人觀後仿佛閱讀一本哲學小說一般生出萬般思考。從某種意義上說,他的電影與哲學的內在精神極其相似:以一種熱愛智慧的精神去尋求答案,而不是僅僅試圖給出答案本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