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江農民畫

三江農民畫

三江農民畫,生產傳承基地目前主要集中在三江獨峒鄉,傳承區域遍及該縣的同樂、八江、林溪、古宜、斗江、良口、梅林等鄉鎮。這種民間美術的雛形,最初是具有繪畫天賦的三江侗民,借鑑了本地風雨橋、鼓樓的民間彩繪及侗族傳統刺繡、剪紙等姊妹藝術,在農閒時折木為筆,用鍋墨、藍靛等做顏料,把自己真實的生存狀態和原始浪漫的審美情趣戲畫在牆壁、紙張或侗布上,美化生活,自娛自樂。

基本信息

簡介

三江農民畫,生產傳承基地目前主要集中在三江獨峒鄉,傳承區域遍及該縣的同樂、八江、林溪、古宜、斗江、良口、梅林等鄉鎮。這種民間美術的雛形,最初是具有繪畫天賦的三江侗民,借鑑了本地風雨橋、鼓樓的民間彩繪及侗族傳統刺繡、剪紙等姊妹藝術,在農閒時折木為筆,用鍋墨、藍靛等做顏料,把自己真實的生存狀態和原始浪漫的審美情趣戲畫在牆壁、紙張或侗布上,美化生活,自娛自樂。

歷史淵源

三江農民畫歷史悠久,早在清朝就出現侗布畫。三江農民畫都是就地取材,以前是用鍋墨、藍靛甚至山上的果子做顏料,樹枝做畫筆,後來顏料升級為水粉、丙烯等。作品不僅畫在紙上、牆上和布上,還運用在侗族的服飾、掛袋、腰帶、錢包、手絹等生活用品中。

基本內容

以鼓樓為核心,涵括風雨橋、戲樓、吊腳樓等和諧主題的民俗建築、民俗風情、生活習俗等文化現象的鼓樓文化,是三江農民畫創作的重要題材。侗族“有寨必有鼓樓,有河必有風雨橋”。鼓樓、風雨橋和吊腳樓幾乎成為每一幅三江農民畫的主題或背景。譬如《講款》,形象再現了本寨一眾男女老少齊聚於鼓樓坪靜聽款首講款的情景。

主要價值

在藝術上,三江農民畫吸取了少數民族民間藝術的因素,在造型、色彩上具有獨特和鮮明的地域和民族審美特色。她的現實性和現代性是作品生命之源,它是生長在民族民間文化里的人民民眾自己的藝術。

三江農民畫追求的是純審美意義的文化和審美價值,根植民族土壤,表現的是今天的現實生活和勞動大眾。民間美術大多題材單一、程式化,三江農民畫卻反映了鮮明的民族特色,豐富多彩的生活內容,每幅作品都是原創的,具有獨特的藝術價值。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