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校簡介
江西省都昌縣三汊港中學是一所歷史悠久的農村中學,位於江西省九江市都昌縣三汊港鎮。辦學長達60年之久,現有高一到高三共49個班級,在職教職工180多名。
學生人數為3500多人。坐落在丁仙峰腳下,環境優美。評為“江西省建設重點中學“,農村重點中學。學校坐落在丁仙峰腳下,文化底蘊深厚,環境優美。
發展歷程
1957年,學校是附設於三汊港中小校內的一個初一班,38名學生,是
都昌第一所農村中學。1958年8月,在趙家琳校長帶領下,在現址下山坳,破草開荒,獨立成校。當時學校占地15畝左右,10來個教工,140名學生,兩班初一,一班初二。
文革期間,學校曾一度三年搬遷到幸福水庫邊勞動邊教學,校舍被社辦企業和醫院擠占借用。學校不但沒有沉淪,而是經受住大風大浪的考驗,在1968年下半年創設了高中班,招收九個鄉鎮的高中生。從此高中立校,蓬勃發展至今。74年高國中分設,專辦高中,至76年有4個教學班,高一高二各兩個。77年元月27日縣委發文,定我校及縣中、大港、徐埠為重點中學,試行文理分科,亦為地區重點。
文革結束,恢復高考,學校在全縣選調了一批骨幹教師進入學校,他們是,曹華南、曹力光、汪會達、徐光海、沈書揚、胡建國、江訓禮、江雲、占昌鵬、占品金、胡聲河、傅德清、伍尤美、江發生等老師。十年壓抑,一旦解放,教師的積極性如山洪暴發,勢不可擋。學校在恢復高考後,狠抓教學質量,成績卓著,聲名遠播。80年高考錄取40多人,81年錄取90多人,82年錄取103人,83年錄取125人,名揚九江、景德鎮、南昌。許多外地學生慕名前來求學。81年11月17日安義縣組團來校參觀,84年底貴州代表團來校參觀。
學校發展至廿一世紀,又經歷了2002-2006高國中並校的風波,以致負債800多萬。在負債前行的情況下,學校取得的業績卻一年一個新台階,高考成績令人刮目,享譽全市。此情此景被領導譽為“三汊港中學現象”。近幾年,新的招生政策於我不利,優質生員紛紛湧入縣中,但教學質量仍在逐年攀升,高考成績穩居全縣第三。學校現有高中教學班40多個,學生近4000
人,教職工180多人,成為全省規模最大的農村中學,是都昌教育戰線上的一支勁旅。今年被省教育廳批准提升為“省建設重點中學”。
師資力量
現有教工180多人,師資力量雄厚。現任校長石換桂,主持學校全面工作。現任書記江雪民,負責黨總支、德育工作。副校長方樂寬、吳崇禮、查本煌、劉漢林;工會主席王未水,副主席鄒東發;教務主任張義強,後勤主任江民濤,政教主任張立祖;副主任江冰、張斌生、方昌蘭、彭勛邵;團委書記趙志堅。
歷屆英才
學生人數逐年增多:05年下年41班,06下年44班,07年下年46班3500餘人,08年49個班近4000人。教學質量逐年攀升:05年高考220人上二本線;06年高考穩居全縣第三;07年段召忠同學奪得659分的高分,錄取復旦大學;08年高考又戰績輝煌,二本上線101人,穩居全縣第三;09年、10年取得不凡的成績。
獲得榮譽
獲得“人民滿意單位”、“省建設重點中學”、“農村重點中學”等稱號。
發展前景
展望未來,信心百倍。三汊港中學教師隊伍年輕化、專業化,人心穩定,愛校如家。學校硬體基本齊配,環境綠化、美化、淨化。雖然學生基礎較差,但只要全體園丁辛勤澆灌,學校將高舉素質教育大旗,關注學生全面發展,造就社會需要的新型人才;繼續強化德育工作,積極營造健康向上的校園文化;狠抓教育教學管理,推進學校可持續發展;秉承散原遺風,弘揚紫花精粹;繼續遵循“嚴教、勤學、團結、奮進”的校訓,努力營造“務實態度與創新精神並重,優良傳統與現代理念共存,校風嚴謹又環境寬鬆、雍容大度又熱情奔放”的校園文化,向管理要質量,以質量求發展這些三類苗同樣可獲豐收。申報省級重點中學是該校的下一個目標,前途永遠光明!
外界評價
得到該地區人民的信賴,把子女放該校很放心,為人民滿意單位。發展勢頭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