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介紹
“三毛”,一個身世淒涼,饑寒交迫,受盡欺辱、貧窮得只剩下三根頭髮的漫畫兒童形象,於1935年誕生於中國傑出漫畫家張樂平之筆。作者憑著一隻筆,幾張畫,無需一個文字甚至符號,把這個流浪兒童在舊社會被奴役、被欺負、被凌辱、被殘踏的悲慘遭遇表現得淋漓盡致。它不但揭露了人間的冷酷、殘忍、醜惡,詐欺與不平,更為寶貴的是,它強烈地刺激著每一個善良的同情心,培養著千千萬萬孩子們的天真同情心!作者介紹
張樂平,是中國當代最傑出的漫畫家之一。1910年11月10日出生於浙江省海鹽縣海塘鄉黃庵頭村。父親是位鄉村教師。母親擅長刺繡、剪紙,是張樂平最早的美術啟蒙者。1923年,在國小老師的指導下,少年張樂平創作了平生第一張漫畫《一豕負五千元》,諷刺軍閥曹錕賄選,在當地名噪一時。
1927年在家鄉反對軍閥迎接北伐軍宣傳隊作畫。1929年開始,向上海各報紙投稿。30年代初期,經常在《時代漫畫》等刊物上發表漫畫作品,逐漸成為上海漫畫界較有影響的一員。
1935年春夏之交,張樂平筆下的三毛漫畫形象在上海誕生,其奇特的造型立即引起廣大讀者的注意。1937年抗戰爆發,為了中華民族的生存,青年張樂平與上海一些漫畫同仁組成了“抗戰漫畫宣傳隊”,任副領隊,帶隊輾轉蘇、鄂、湘、徽、浙、贛、閩、粵、桂諸地,
沿途以繪畫形式向民眾宣傳抗日。1940年,張樂平在上饒戰區擔任漫畫宣傳隊隊長,並出任《前線日報》副刊“星期漫畫”主編。第二年,又在金華參加進步畫刊《刀與筆》的籌備與編輯工作。張樂平在東南地區一帶堅持漫畫宣傳工作直到抗戰勝利。
1945年,張樂平從廣東重返上海,開始新的漫畫創作生涯。1946年,《三毛從軍記》在上海《申報》發表,引起轟動。第二年,另一部傳世之作《三毛流浪記》在《大公報》連載,激起社會強烈反響。這一時期,張樂平的漫畫作品大膽地反映了深刻的社會矛盾。
1949年 4月,在宋慶齡的支持下,張樂平舉辦了三毛原作畫展,並義賣三毛原作及各種水彩、素描、寫生畫,籌款創辦“三毛樂園”,收容流浪兒童。
1950年,張樂平擔任上海美術工作者協會副主席,以後長期任中國美術家協會上海分會副主席,並歷任中國美術家協會理事、常務理事、顧問,中國文聯委員,全國政協委員等。
五、六十年代,張樂平創作了大量的時事漫畫,名重上海灘。
在此期間,張樂平除創作單幅漫畫外,系列漫畫計有:《二娃子》、《萌萌與菲菲》、《百喻經新釋》、《胡大生活漫記》、《父子春秋》、《我們的故事》、《好孩子》、《寶寶唱奇蹟》、《小咪畫傳》、《小蘿蔔頭》等。三毛系列漫畫計有:《三毛翻身記》、《三毛日記》、《三毛今昔》、《三毛新事》、《三毛迎解放》等。
張樂平在《小朋友》、《兒童時代》等刊物上長期為兒童作畫,並經常深入學校及少年宮等兒童活動場所輔導小朋友,曾幾次榮獲“全國先進兒童工作者”稱號。
張樂平的藝術生涯是多姿多彩的。除了畫漫畫,他的年畫、插圖、速寫、素描、水彩畫、剪紙、國畫都達到了很高的水準。例如,他的年畫曾在全國美術作品展覽會上獲得一等獎”。
文革期間,張樂平受到迫害,被迫擱筆。文革後期,從《解放日報》社調到少年兒童出版社工作。
1977年6月1日,三毛闊別十年後,以系列漫畫《三毛學雷鋒》形象復出。以後,張樂平又創作了《三毛愛科學》、《三毛與體育》、《三毛旅遊記》、《三毛學法》等系列連環漫畫。
1983年,文化部在北京舉辦《三毛流浪記》原稿捐贈授獎儀式,原稿由中國美術館收藏。
同年,這位令人尊敬的“三毛之父”再次榮獲“全國先進少年兒童工作者”稱號。1985年,榮獲首屆中國福利會“樟樹獎”。
1983年起,張樂平患嚴重帕金森氏症病,創作遇到極大困難,但仍在“救災義賣”等活動中,用顫抖的手堅持作畫。平時仍關心著我國的漫畫事業和青少年教育事業。
1985年,《漫畫世界》刊物在上海創刊,張樂平任主編。
1986年,創作最後一套連環漫畫《人到老年》。
1989年,以“三毛”為筆名的台灣著名女作家陳平千里來滬尋父,被傳為文壇佳話。張樂平晚年為海峽兩岸的文化交流傾注了巨大的熱情。1991年以《我的“女兒”三毛》一文,榮獲中央人民廣播電台“海峽兩岸情”徵文特等獎。
1991年4月4日,在《解放日報》上發表最後一幅漫畫作品:“貓哺鼠”。
1991年冬,張樂平決定將《三毛從軍記》原稿捐獻給上海美術館。
1992年1月23日,在上海華東醫院因吸入性肺炎病情惡化。
1992年9月27日下午6時,張樂平在上海華東醫院與世長辭,享年82歲。
作品目錄
南柯一夢靈感
就地取材
親身體會
過把癮
模擬
最愛玩的遊戲
無處藏身
冰天雪地
水能載舟,亦能覆舟
都是天使惹的禍
沒想到後果
活學活用
雀點鳩巢
鴨梨
釣魚還是釣人
笨貓
去而不返
名人的符號
惻隱之心
滴水成冰
打抱不平
救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