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段式飛行甲板

三段式飛行甲板

三段式飛行甲板呈階梯狀分為三層,上層是起降兩用甲板,全長190米,寬30.5米;中、下兩層與雙層機庫相接可供飛機直接從機庫起飛,中層3甲板供小型飛機起飛,長約15米;下甲板層較長供大型飛機起飛,長55米,寬23米。上層飛行甲板前端下面是橫跨艦體兩舷的艦橋。

基本信息

研發經過

航母誕生

1922年,美、英、日、法、意五國簽署了華盛頓條約,條約中規定美、英、日三國主力艦總噸位按5:5:3的比例,準許新建航空母艦的標準排水量最大為27000噸,美、英航空母艦的總噸位各為135000噸,日本81000噸。

當時,日本有2艘41000噸的戰列巡洋艦“赤城”號和“天城”號正建造,如按計畫建成,將超過條約規定的日本主力艦總噸位的限額。 因此,日本海軍決定,將這2艘艦改建成航空母艦,這是華盛頓條約允許的。“赤城”號竣工時是世界上第7艘航空母艦,也是當時世界上最大的航空母艦。日本對外公開的標準排水量剛好在條約規定的範圍之內,但實際上超過30000噸。

弄巧成拙

改裝後的赤城號,全通甲板改裝後的赤城號,全通甲板

它的飛行甲板布置應該說是別出心裁,共有三層飛行甲板,分三段布置。上層甲板長190米,為降落甲板,上面沒有島式上層建築,中層甲板後部是機庫,前部較短,供小型飛機起飛;下層甲板的後部也是機庫,前部較長,供大型飛機起飛。艦上的2個煙囪布置也很獨特,前面的大煙囪向下彎曲,後面的小煙囪向上外伸。

“天城”號改建下水後不久,便遭東京大地震嚴重破壞,只好在艦體稍小的“加賀”號戰列艦上進行改裝,比“赤城”號晚一年竣工。“加賀”號也採用和“赤城”號一樣的三層分段式飛行甲板,但煙囪布置不同,粗大的煙囪從右舷中前部伸出後一直通到艦後部,足有100多米長。顯然是“風翔”號和“赤城”號的煙囪布置對飛行作業並不理想,從而進行了改進。

到了30年代中期,三段式飛行甲板已顯得不實用,於是按照通行的原則將飛行甲板改為一層,設島式上層建築。“赤城”號的島式上層建築設在左舷,“加賀”號在右舷。當時這種設計的考慮是便於姊妹艦並列行進,這可使準備往左邊的“加賀”號上降落的飛機,在上空整理隊形或返航準備降落時,可以向左盤鏇,往右邊的“赤城”號上降落的飛機可以向右邊盤鏇,兩艦的飛機不會發生空中交通衝突。這也許合乎邏輯,但是實踐證明,飛行員在降落過程中一旦碰到麻煩,由於某些原因,往往都向左轉,左舷島式上層建築造成的降落事故要—比右舷多出二倍。

總結

歷史上採用三段式飛行甲板的航空母艦隻有“赤城”號和“加賀”號兩艘,這個看似別出心裁的設計實際上是相當失敗的。

因此1934年6月至1935年10月,“加賀”號航空母艦在佐世保海軍造船廠進行現代化改裝,取消不實用的中下兩層飛行甲板,並將原先中下層飛行甲板改為機庫。“赤城”號也於1935年至1938年在佐世保海軍船廠進行了與“加賀”類似的現代化改裝。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