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樂,佛學術語,出自《大寶積經》,指天樂、禪樂、涅盤樂。
一、天樂,天然自然,樂勝身勝,故名為天。修十善者,生於天上,而受種種殊勝妙樂,故名天樂。(十善者,不殺生、不偷盜、不邪淫、不妄語、不兩舌、不惡口、不綺語、不貪慾、不嗔恚、不邪見也。)
二、禪樂,謂修行之人,入諸禪定,一心清淨,萬慮俱寂,自然得其禪悅之趣,故名禪樂。
三、涅盤樂,梵語涅盤,華言滅度。謂修行之人,既離生死之苦,得證涅盤之樂。《經》云:生滅滅已,寂滅為樂。故名涅盤樂。
三樂,佛學術語,出自《大寶積經》,指天樂、禪樂、涅盤樂。 一、天樂,天然自然,樂勝身勝,故名為天。修十善者,生於天上,而受種種殊勝妙樂,故名天樂。(十善者,不殺生、不偷盜、不邪淫、不妄語、不兩舌、不惡口、不綺語、不貪慾、不嗔恚、不邪見也。) 二、禪樂,謂修行之人,入諸禪定,一心清淨,萬慮俱寂,自然得其禪悅之趣,故名禪樂。 三、涅盤樂,梵語涅盤,華言滅度。謂修行之人,既離生死之苦,得證涅盤之樂。《經》云:生滅滅已,寂滅為樂。故名涅盤樂。
三樂,佛學術語,出自《大寶積經》,指天樂、禪樂、涅盤樂。
一、天樂,天然自然,樂勝身勝,故名為天。修十善者,生於天上,而受種種殊勝妙樂,故名天樂。(十善者,不殺生、不偷盜、不邪淫、不妄語、不兩舌、不惡口、不綺語、不貪慾、不嗔恚、不邪見也。)
二、禪樂,謂修行之人,入諸禪定,一心清淨,萬慮俱寂,自然得其禪悅之趣,故名禪樂。
三、涅盤樂,梵語涅盤,華言滅度。謂修行之人,既離生死之苦,得證涅盤之樂。《經》云:生滅滅已,寂滅為樂。故名涅盤樂。
皈依,佛教語,原指佛教的入教儀式,後泛指信奉佛教或參加其他宗教。皈依乃佛教徒之基礎入門,表示對佛、法(教義)、僧三者歸順依附,故也稱三皈依。所謂內道、外...
皈依意義 皈依三寶 皈依三寶的利益 皈依理由三界(梵語:trayo dhātava,巴利語:tisso dhātuyo)指眾生所居之欲界、色界、無色界。此乃迷妄之有情,在生滅變化中流轉,依其境界所...
傳說 十一解 無色界 色界 欲界三身,佛學術語,梵語 trikāyāh 的意譯,又作三身佛、三佛身、三佛。身即聚集之義,聚集諸法而成身,故理法之聚集稱為法身(梵dharmakāya )...
基本信息 古籍記載善導大師《觀經四帖疏》壹、玄義分“六字釋"曰:言“南無”者,即是歸命,亦是發願回向之義;言“阿彌陀佛”者,即是其行:以斯義故,必得往生。 《觀無量壽經》...
解釋 原文 術語介紹 導歸淨土 術語讀音佛教術語。色界天二十二層天第十七層。參見色界詳述。 大梵天,不需擇法惡行亦不起,始得業清淨。 雖然佛教里出現很多印度教的名詞,但所指完全不同。佛隨順當時...
分類 經文中的記述沙門又作娑門、桑門,起源於列國時代,意為勤息、息心、淨志,其哲學思想為印度哲學的重要內容。沙門中最有影響的派別是佛教、生活派、順世派、不可知論派等。沙門...
定義 佛教術語 沙門分類 沙門修持 八法覆在佛教中,稱“佛、法、僧”為三寶,佛寶指圓成佛道的本師釋迦牟尼佛;法寶指佛的一切教法,包括三藏十二部經、八萬四千法門;僧寶指依佛教法如實修行、弘揚佛法、...
三寶的含義 通常概念 其它說法阿彌陀佛(梵語Amitābha),又名無量佛、無量光佛、無量壽佛等。大乘經載,阿彌陀佛在過去久遠劫時曾立大願,建立西方淨土,廣度無邊眾生,成就無量莊嚴功...
名號 相關經典 造像設定 本緣背景 功德成就佛教距今已有兩千五百多年,是由古印度迦毗羅衛國(今尼泊爾境內)王子喬達摩·悉達多所創(參考佛誕)。西方國家普遍認為佛教起源於印度,而印度事實上也在努力塑...
釋義 辯證思維 佛教觀點 佛非眾生 依了義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