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林瓷刻

三林瓷刻

三林瓷刻表現刻痕酣暢淋漓,筆墨神韻亦然,使人眼目清新,心曠神怡,終形成一套自己的雕刻語言——三林瓷刻藝術。

三林瓷刻藝術,以刀代筆,以瓷當紙,須憑靈感悟性及文化學養,在技藝製作中,要靠心手合一、耐力韌勁,細微之處方見功夫。

清乾隆年間,在浦東一帶湧現出很多喜歡瓷刻的文人雅士。清光緒年間,三林鎮儒商張錦山,師從上海瓷刻名家華約三,學習瓷刻技藝,其瓷刻作品在地區頗有影響,深得文人雅士賞玩。上世紀八十年代末,自幼紹承家學的張錦山曾孫張宗賢先生,將祖傳的瓷刻技藝重又拾起。在三林鎮文化部門的幫助下,經過多年不斷挖掘和潛心鑽研,將雕、刻、磨、皴、擦、染等方法與書畫藝術融為一體,相得益彰。其作品不僅僅限於瓷盤、瓷盆,而且發展至花瓶、異型瓷器等種類,還開創性地運用到大型插屏之類的作品中,從而一展瓷刻新風。其作品表現刻痕酣暢淋漓,筆墨神韻亦然,使人眼目清新,心曠神怡,終形成一套自己的雕刻語言——三林瓷刻藝術。

2006年,三林瓷刻在上海民博會上首次參展獲“傳承獎”,開始被社會關注。2008年,三林瓷刻被列入浦東新區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多件作品被浦東新區檔案館收藏。2010年,三林瓷刻在上海世博會主題館展出。2011年被列為上海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