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戶亡秦

三戶亡秦

三戶亡秦,拼為sān hù wáng qín,指雖只幾戶人家,也能滅掉秦國。比喻正義而暫時弱小的力量,有暴力的必勝信心。

基本信息

成語解釋

三戶亡秦三戶亡秦
根據“楚雖三戶,亡秦必楚”一段古文,出自《史記·項羽本紀》,本義為:“楚國即使只有三戶人家,最終滅亡秦國的也必定是楚人。”表達了楚人對秦國殘暴統治的極度仇恨和復興楚國的巨大熱情。這句成語簡單明了,本無須解釋,但是,歷代注家妄生枝節,幾乎把這句話的真實意圖完全掩蓋起來。

【集解】:瓚曰;“楚人怨秦,雖三戶猶足以亡秦也。”(引者按:此為正解。)

【索隱】:臣瓚與蘇林解同。韋昭以為三戶,楚三大姓昭、屈、景也。二說皆非也。按:左氏“以畀楚師於三戶”,杜預注云“今丹水縣北三戶亭”,則是地名不疑。

【正義】:按:服虔雲“三戶,漳水津也”。孟康雲“津峽名也,在鄴西三十里”。括地誌雲“濁漳水又東經葛公亭北,經三戶峽,為三戶津,在相州滏陽縣界”。然則南公辨陰陽,識廢興之數,知秦亡必於三戶,故出此言。後項羽果度三戶津破章邯軍,降章邯,秦遂亡。是南公之善讖。錢穆則說:韋昭曰:“三戶,楚三大姓昭屈景也。”幾戶人家解三姓,望文生解,非其義矣。陳嬰之母,亦知驟貴不祥,欲倚名族,興滅繼絕,復國報仇之大任,期之誰何三家小民,亦可明矣。(錢穆語略)。
臣瓚、蘇林初解“三戶”為三家,韋昭以為此三戶當指楚國三家舊貴族,錢穆的話不知所云。《索隱》以地名釋三戶,《正義》更以項羽從三戶津渡河破章邯最終滅秦,斷定發出此讖語的楚南公“辨陰陽,識廢興”,類似巫師。按:萬事開頭難。最先起兵反秦,實由陳勝吳廣被逼入絕境鋌而走險,揭竿而起,然後舊貴族、野心家、破落戶才乘勢而起,起先都是孬種。此不能解三戶為楚國貴族昭屈景也;“三戶津”不在楚國,說三戶是指三戶津純屬地理盲。以此解“楚雖三戶”完全不成立;亡秦的正主是劉邦。劉邦聽從正確的建議,避免與秦軍主力對陣,從間道直插鹹陽,俘虜了秦王子嬰,才滅掉秦王朝。擒賊先擒王,秦國無王,秦軍自然瓦解,滅秦之功應該算到劉邦頭上。劉邦滅秦沒有經過三戶亭(津),劉邦的軍隊之前也沒有到過三戶亭、三戶津,此三戶並非地名明矣!項羽只知打仗,被秦軍拖在函谷關以東,沒有戰略全局的考慮,喪失滅秦良機,只能耍無賴、炫暴力,以武力逼迫劉邦退出鹹陽,強占勝利果實,但從古至今沒人說滅秦是項羽首功,義帝懷王明確表示要讓劉邦分封天下反秦諸侯,還是項羽依仗武力,搶奪分封的權力。既然滅秦不是項羽首功,那么自然與“三戶津”毫無關係,由此可知楚南公並非巫師也。即使說主戰場是項羽力戰,然而項羽身世不明,《史記》沒有記載,其是否出自楚昭、屈、景,史料中證據不足,且一人自不能當三姓,從項羽最後分封的諸侯看,他手下的部將,除了他自己本家嫡親的叔伯、兄弟以外,基本沒有其他楚國舊貴族參加,所以滅秦的主要功勞也不能算在楚國舊貴族的身上。那么,三戶也不是三姓貴族的意思。
出現這些妄解、別解,說到底是解讀者心中根本不相信人民民眾的力量,寧可相信那些破落貴族甚至巫術。楚國從戰國時代就跟秦國積下了深仇大恨,每個人都想手刃秦王而後快。只是迫於強大的秦軍和殘酷的法律,不能復仇。所以陳勝吳廣振臂一呼,應者雲集。起義從楚地爆發,最終滅秦的也是楚人。解讀者有意忽略了“楚雖三戶”的“雖”字。從古至今,“雖”字都表示“哪怕”、“即使”的意思。全句串起來就是“楚國哪怕只有三戶”,難道能解釋為“楚國即使只剩下昭、屈、景三大貴族”?“楚國即使只有三戶津(亭)”?這些狗屁不通的解釋,竟然堂而皇之地列入《史記》注釋內容,真是添亂!
所以最暢達的解釋,還是臣瓚、蘇林所說:楚國哪怕只剩下三戶人家,最後滅掉秦國的,還是楚國人。這用來表達正義的力量即使暫時還很弱小,但最終能夠推翻暴虐的反動統治的必勝信心,真是再貼切不過了。

詞語辨析

1.用法:作賓語、定語;比喻雖小,決心大也能成功。
2.近義詞:亡秦三戶。
3.示例:宋·洪邁《容齋四筆·魏冉罪大》諸侯由是不直秦,未及百年,~之語遂驗。

成語典故

秦朝末期,陳勝吳廣起義,各路義軍紛紛配合,項梁率軍攻秦。范增去拜見項梁說:“秦滅六國,楚國最冤,楚南公說過楚國即使只剩下三戶人家都會報仇雪恨消滅秦國的。”於是項梁立楚懷王的孫子米心為楚懷王,得到楚人的擁護而迅速壯大實力。
典故
語出《史記·項羽本紀》:“夫秦滅六國,楚最無罪。自懷王入秦不反,楚人憐之至今,故楚南公曰:‘楚雖三戶,亡秦必楚’也。”
解讀啟示
這句產生於反抗暴秦統治的時代名言,除其代表了一種情緒化了的堅定信念之外,又不可思議地與歷史演進的過程吻合。它先驗而無比正確地預言了亡秦的真諦:即亡秦這一事業乃起於楚,又終成於楚。而僅就亡秦這一事實,這句名言還有著雙重應驗。首先,亡秦大業雖成於天下民眾,但真正起決定性作用的確實當首推三個楚人——陳勝、項羽、劉邦。其次,亡秦的決定性戰役就是在三戶水(今河北臨漳西)一帶展開,楚將項羽率軍戰勝秦軍主力,並接受其投降。從此,秦亡便成了不可逆轉之勢。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