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詞條
-
彝族三弦
彝族三弦:構造獨特,與漢族三弦風格迥異。琴鼓呈筒形,用圓木剜空製作,單面蒙以羊皮,和低胡相似。琴頭造型古樸、典雅,琴弦使用絲弦或腸衣弦。彝族三弦有大小兩...
背景介紹 樂器傳說 樂器簡介 形制結構 演奏方法 -
大雷拉戲
大雷拉戲,是通過演奏樂器,用琴音模擬戲曲演唱等聲音的一種雜技藝術。這種表演形式,在天津有悠久的歷史。
簡介 樂器演奏 現狀 相關新聞 相關藝人 -
大三弦
大三弦,是蒙古、滿、漢等族彈撥弦鳴樂器。因張三條琴弦而得名。蒙古語曾稱胡兀不兒,今稱修打拉古,意為弦子。 流行於內蒙古、遼寧、吉林、黑龍江、河北、河南、...
彝族舞蹈 創始 清代彈唱名家 形狀做工 改進 -
三弦書
三弦書又稱鉸子書、腿板書,是形成於河南南陽的一種較為古老的漢族說唱藝術,已有250多年歷史,因用三弦、鉸子(小銅鈸)為主要伴奏樂器而得名。為本地四大曲種...
簡介 三皇會 流派 結構與伴奏 表演 -
《摔三弦》
《摔三弦》是由原鐵嶺市民眾藝術館館長李忠堂、鐵嶺地區文工團(後改為鐵嶺市民間藝術團)副團長崔凱於1982年創作,由著名笑星趙本山主演的拉場戲,也是趙本山...
基本信息 劇情介紹 視頻 創作過程 選擇演員 -
徽戲
徽州人善歌舞。明萬曆年間,當過歙縣縣令的傅岩在《歙紀》中說:“徽俗最喜搭台看戲”。
概述 起源 發展 分類 養護方法 -
南陽三弦書
三弦書又稱鉸子書、腿板書,是形成於南陽的一種較為古老的說唱藝術,已有250多年歷史,因用三弦、鉸子(小銅鈸)為主要伴奏樂器而得名。為本地四大曲種之一。 ...
歷史源流 規則 流派風格 音樂結構與伴奏 表演技巧 -
單弦拉戲
單弦拉戲是中國民間音樂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上世紀20年代,現活躍在舞台上的“單弦拉戲”第二代傳人顧耀宗的父親顧伯年在蘇州學藝,師從民間藝人玉春普,學習“...
基本信息 歷史現狀 基本特徵 專家點評 -
新城戲
20世紀60年代初,以流傳於吉林省扶餘一帶的滿族曲藝八角鼓為基礎發展而成。因扶餘在清代曾設新城府治,故定名為新城戲。1959年,當地文化主管部門組織八角...
歷史沿革 藝術特點 表演風格 角色行當 發展史上的里程碑 -
摔三弦
《摔三弦》是由李忠堂執導,趙本山等人主演的一部拉場戲。影片故事發生在遼北某山村,講述了迷信命運的劉大娘的故事。其上映時間為1984年。
劇情簡介 演職員表 幕後製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