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級效應

三年級效應

“三年級效應”,是指孩子入學後面臨著重複教學,課堂上極易走神、不注意聽講,養成不良的學習習慣,升入國小三年級後學習成績急劇下滑,同一二年級時的優秀表現有著天壤之別,這種“國小化”的危害被稱為“三年級效應”,嚴重影響了孩子的健康成長。

簡介

三年級效應三年級效應

“國小三年級效應”,顧名思義,就是說原本在國小一、二年級成績優秀的學生,“不知何故”到了三年級卻突然成績下滑。究其原因,有說法是“超前教育”的惡果,一部分孩子因為學前接受超前教育,導致一二年級時厭學,結果沒有養成良好的學習品質和習慣、學習方法,到了三年級終於暴露出基礎差的問題。

折射現象

入園難

三年級效應三年級效應
隨著經濟水平的提高,越來越多的幼兒家長選擇把孩子送進優質幼稚園作為幼兒接受學前教育的首選。為此不惜投入大量的精力和物力,家長扎堆“名園”現象讓入園難問題十分突出。

幼稚園國小化

很多幼稚園的孩子在入園期間要學習拼音、數學、識字等在國小一二年級學習的內容,從幼稚園的中班、大班、學前班算起,正式入學前孩子要用三年左右的時間來學習全部的拼音,而這些拼音的學習量對於一個一點基礎沒有的孩子來說,僅需要一個半月至三個月的國小正常教學就可以掌握。與此同時,這些孩子在幼稚園最需要的遊戲交流、思維探索發現、生活習慣、道德培養等重要內容被識字、學拼音、學數學所搶奪,失去了應有的童真、快樂、興趣培養。

公私同價

公辦幼稚園少,很多孩子擠不進去,民辦幼稚園又貴,一些孩子上不起。越來越多的民眾急切地盼望,能讓孩子上平價又優質的幼稚園。為此,國家在學前教育發展規劃中提出了公辦幼稚園與民辦幼稚園“同質同價”的觀點,得到了孩子家長的贊同。然而對處於發展中的一些民辦幼稚園來說,這個觀點卻帶來了一些憂慮。 在為國家支持民辦幼兒教育機構發展高興之餘,“公私同價”讓這些民辦幼稚園辦園者憂慮重重。

現象分析

對此現象,教育界人士有兩種說法:一曰“超前教育說”,認為是一部分學生接受超前教育,日久產生厭學,積累到了三年級終致暴露;二曰“教材編排不當說”,蓋因不少老師和家長認為國小三年級教材相比一二年級,難度明顯加大,學生一時間難以適應。而對於這兩種說法,又有教育界專家回應,一是認為超前教育未必導致學生成績滑坡,二來則承認國小三年級教材經多次修改,難度增大,應從小培養孩子的良好學習習慣以適應云云。

各方看法

家長

三年級教材變難孩子不適應。黎女士的兒子剛上國小一年級,她認為“三年級效應”應該跟教材的編排有很大的關係。她兒子上一年級後,整個上學期學習的內容都是20以內的加減,然後是認識鐘錶等,進度非常慢。而據說到了三年級,難度和要求又會大幅度提高,肯定會讓很多孩子適應不過來。

老師

三年級教材讓家長難輔導。某國小任教的李老師認為現在的教材難度加大了許多。她說,從教十年,教材改了多次,越來越難。一二年級還好,知識點還算簡單,絕大部分家長能輔導,而到了三年級,知識點是一個飛躍,有些家長自己也不懂怎么輔導了。

專家

新課程改革側重點各不同。華南師範大學教育科學學院課程教學系主任黃甫全教授認為,一二年級教材跟三年級教材的側重點是不一樣的,因此國小三年級的學生很容易產生分化。家長和老師應該密切關注孩子的心理和生理髮展規律,要從小培養孩子良好的學習習慣。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