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島[詞語]

指傳說中的 蓬萊 、 方丈 、 瀛洲 三座海上仙山。亦泛指仙境。 唐 鄭畋 《題緱山王子晉廟》:“六宮攀不住,三島互相招。”

漢語辭彙

基本信息

條目:三島

拼音:sān dǎo

注音:ㄙㄢ ㄉㄠˇ

引證解釋

1.指傳說中的蓬萊、方丈、瀛洲三座海上仙山。亦泛指仙境。

唐·鄭畋《題緱山王子晉廟》:“六宮攀不住,三島互相招。”

元·耶律楚材《和百拙禪師》詩:“眠雲臥月辭三島,鼓腹謳歌預四民。”

《西遊記》第十七回:“十洲三島還遊戲,海角天涯轉一遭。”

2.指日本。

清·秋瑾《日人石井君索和》詩:“詩思一帆海空闊,夢魂三島月玲瓏。”

道教傳說中三座仙山

簡介

三島的原型為三神山,即先秦的傳說中的蓬萊、方丈、瀛洲,後《雲笈七籤》定三島為崑崙、方丈、蓬萊丘。道教稱距陸地極遙遠的大海之中有三島十洲,都是人跡罕至的地方,那裡長滿了可使人不死的仙草靈芝,神仙們則在這些島之上風姿清靈,逍遙自在。參見詞條“三島十洲”。

蓬萊

蓬萊市位於渤黃海交界處,是山東、河北、遼寧、浙江等地漁船進出渤海灣的必經之路,每年漁汛期間北方各省市漁船很多來蓬萊卸港補給,批發交易。 元者,本也。始者,初也,先天之氣也。此氣化為開闢世界之人,即為盤古;化為主持天界之祖;即為元始。盤古將身一伸,天即漸高,地便墜下。而天地更有相連者,左手執鑿,右手持斧,或用斧劈,或以鑿開。自是神力,久而天地乃分。二氣升降,清者上為天,濁者下為地,自是混沌開矣。天地即開,盤古力竭,乃死。又生二神,陰陽所化,男曰伏羲,女喚女媧,兄妹也,皆為人首蛇身。

開天闢地,然天地無色,杳無生機,伏羲女媧居其中,甚閒,伏羲怒,劈手於大地之上劃溝壑,乃成江河,奔流向東,成東海。堆溝壑之土成五嶽七山,天地之間便有山川河流,日月星晨,若出其中。

山川即成,卻無生息,女媧甚聊,遂搏,黃土作之。後力不暇供,乃引繩於泥中,舉以為生。天地之間遂有五仙五蟲,天,仙者,黃土為之也;人鬼妖者,引繩為之也。此乃乾坤肇始,萬物之由來。仙者自清,獨人鬼妖者不平,亦欲成仙,乃有天劫。

日月更迭,斗轉星移,歲萬載,塵世間人鬼妖甚囂,不平,言:吾等皆女媧所造,為何獨仙者居於天上,不生不死而吾等卻要飽受輪迴之苦?天界日久,亦有沉淪者,枉為仙,仙言:人間若有德善之人,可尋至蓬萊,修成大道者亦可成仙。此語既出,在人間便引起軒然大波,人、鬼、妖無不勵精修法,以期有日得證大道。正所謂是:人間有仙境,得道在蓬萊。是也。

方丈

道教傳說海上有神山名為“方丈”,為仙人所居,故其所居丹室,亦稱“方丈”。《史記·封禪書》記載,“自威、宣、燕昭使人入海求蓬萊、方丈、瀛洲三神山者,其傳在渤海中,去人不遠。患且至則船風引而去。蓋嘗有至者,諸仙人及不死之藥皆在焉”。《山海經》記載,海上有三座仙山,蓬萊、瀛洲、方丈,山上是仙境,有長生不老藥。而蓬萊海域常出現的海市蜃樓奇觀,更激發了人們尋仙求藥的熱情,秦皇、漢武等古代帝王紛紛到蓬萊開始了尋仙活動。 《史記·秦始皇本紀》載,“齊人徐巿等上書,言海中有三神山,名曰蓬萊、方丈、瀛洲”。

三神山的說法對中國古代苑囿的水面布局起到了較大的影響,最早始於漢朝,《史記》記載:“漢武帝甘泉作建章宮、太掖池,池中有蓬萊、方丈、瀛洲三神山,以象海中神山。”直到封建社會後期,仍然不絕,如明清的西苑(三海),布置有瓊華、水雲榭、瀛台三島,清漪園中的昆明池裡布置龍王廟,藻鑒堂、治鏡閣三洲,圓明園的“蓬島瑤台”,神仙三島等等。

瀛洲

瀛洲,傳說中的東海仙山。瀛洲在東,而東瀛就是現在對日本的稱呼。

瀛洲,出自漢東方朔撰的《十洲記》(全稱《海內十洲記》)

《十洲記》記載漢武帝聽西王母說大海中有祖洲﹑瀛洲﹑玄洲﹑炎洲﹑長洲﹑元洲﹑流洲﹑生洲﹑鳳麟洲﹑聚窟洲等十洲﹐便召見東方朔問十洲所有的異物﹐後附滄海島﹑方丈洲﹑扶桑﹑蓬丘﹑崑崙五條。

是虛構的仙境之地。

《十洲記》中 瀛洲 原文

瀛洲在東海中,地方四千里,大抵是對會稽,去西岸七十萬里。上生神芝仙草。又有玉石,高且千丈。出泉如酒,味甘,名之為玉醴泉,飲之,數升輒醉,令人長生。洲上多仙家,風俗似吳人,山川如中國也。

《十洲記》曰:瀛洲者,玉膏如酒味,名曰玉酒,飲數升輒醉,令人長生。(《太平御覽》卷四百九十七·人事部一百三十八·酣醉)

《十洲記》曰:瀛州金巒觀中,有青離玉幾,覆以 紈之素,刻水碧為倒龍之床。(《太平御覽》卷六百七十七·道部十九·几案)

《十洲記》曰:瀛州有玉膏,如酒味,名曰玉酒,飲數斗輒醉,令人長生。(《太平御覽》卷八百四十五·飲食部三·酒下)

《十洲記》曰:瀛州有玉膏如酒,名曰玉酒,飲之令人長生。(《太平御覽》卷八百五·珍寶部四·玉下)

《十洲記》曰:瀛州青玉膏山,泉如酒味,名之為玉泉也。(《太平御覽》卷七十·地部三十五·泉水)

《十洲記》曰:瀛州有玉膏,如酒味,名曰玉酒,飲數升輒醉,乃令人長生。(《藝文類聚》)

《十洲記》曰:瀛州有玉膏如酒,名曰玉酒,飲數升輒醉,令人長生。(《初學記》)

《十洲記》曰:瀛州有玉膏,山出泉如酒味,名為玉酒。(《藝文類聚》)

三座島嶼

英倫三島

“英倫三島”一詞是國人對“英國”或“大不列顛”的別稱,一般出現在非正式場合或文學藝術作品中。關於這一詞的具體含義及出處來源,有較大爭議。最為人們接受的一種釋義是:指英國本土大不列顛島上的三部分,即:英格蘭、蘇格蘭和威爾斯。可能源於對“英倫三道”。

日本三島

“日本三島”是清末民初時常用的對日本的別稱。指當時日本的本部領土:本州島、四國島、九州島。而且常常和“英倫三島”相提並論。後來隨著北海道的開發,日本就不在是三島而是四島了。所以這個別稱最終也變得很少被提及。

京族三島

東興京族三島是指萬尾、巫頭、山心三島,總面積20.8平方公里,總人口1.3萬人。是我國京族的聚集地。京族三島是民族風光旅遊點,萬尾13公里長的金灘和巫頭的原始森林,萬鶴山是旅遊勝地。

金山三島

金山三島由大金山、小金山、浮山三島組成,位於東經121°24ˊ~25ˊ,北緯30°41ˊ~42ˊ,距杭州灣北岸陸地最近點(金山嘴)6.2公里。大金山頂峰高105.03米,是上海市地面最高點。

崇明三島

崇明三島包括崇明島、長興島、橫沙島,是世界上最大的河口沖積島,位於長江黃金水道和以上海為中心的東部黃金岸線交匯處,外可通太平洋,內可聯結長江流域與全國各地,是促進長江三角洲經濟發展的“島橋”。三島陸域總面積為1411平方公里,總人口70.4萬。島上地勢平坦,氣候溫和,水土潔淨,空氣清新,林木茂盛,瓜果飄香。

大嶝三島

大嶝三島又叫英雄三島。指的是同安區的大嶝、小嶝和角嶼。是中國大陸距離台灣金門最近的地方,距金門僅2000米左右。三島中面積最大的是大嶝島,為12.18平方公里,其次是小嶝島面積為0.8平方公里,最小是角嶼面積僅0.25平方公里。三島總面積為13.2平方公里,人口近2萬人。歷史上大嶝屬於金門縣,而金門縣歷代屬於同安縣管轄,但大嶝島也曾隸屬於南安縣,1971年劃歸同安縣(今為同安區)。

唐山灣三島

唐山灣三島旅遊區由菩提島、月島、祥雲島及其北側的半島陸地組成,總規劃面積約73平方公里。作為高緯度地區稀缺型海島,三島旅遊區坐擁得天獨厚的海島、海鮮、溫泉、沙灘、生態及文化資源組合。三島旅遊區位於河北省唐山市東南部濱海,樂亭縣西南部。旅遊區西臨曹妃甸新城,東接港開發區,為京津唐秦四市所環抱,距北京市230公里,天津市140公里,唐山市75公里,秦皇島130公里,石家莊410公里,區位優勢明顯。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