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籍版本
《三寶壟華人編年史》首見於印尼學者奔牙拉查·翁岡·巴林桐安於1964年在雅加達出版的《端古勞》(Tuanku Rao),該書是介紹印尼伊斯蘭教曆史的著作,《三寶壟華人編年史》是作為其附錄。據巴林桐岸的《端古勞》,《三寶壟華人編年史》原稿出自印尼爪哇三寶壟(Semarang),塔蘭(Talang)、井裡汶(Cheribon)三地華人廟宇所珍藏的檔案,這些檔案實際上就是當地華人社會的檔案。1925年,荷蘭東印度殖民政府的一名高級官員波特曼(Poortmon)前往三寶壟等地的華人廟宇視察,他對研究歷史很有興趣,藉口將這些檔案沒收,占為己有。據說,僅從三寶壟的大覺寺,波特曼就掠走了二大袋的中文檔案,然後對這些檔案進行翻譯研究。另據己故的印尼斯拉默穆利亞納教授的介紹,波特曼曾將華人廟宇的.《三寶壟編年史》與《井裡汶編年史》加上引言,然後進行刻印,但只印了5份。1940年,巴林桐岸在荷蘭與波特曼相識,大約在1950年前後,在一次通信中,波特曼將自己的一批研究手稿寄給了在爪哇萬隆(Bandung)定居的巴林桐岸,其中包括波特曼對《三寶壟編年史》和《井裡汶編年史》加上注釋的手稿。巴林桐岸對這些手稿進行研究,並根據印尼民間傳說,對這二部手稿加以說明和注釋,最後以《1411一1564年哈納菲教派華人穆斯林在爪哇島伊斯蘭教傳播中的作用》為名發表,並將《三寶壟編年史》和《井裡汶編年史》合二為一,作為其附錄。如今人們所能看到的就是這個經過巴林桐岸編輯的馬來文本,為了行文的方便,我們將這兩部合編的《編年史》統稱為《三寶壟華人編年史》,但該馬來文本只是原稿的簡縮本,原稿應是用中文寫成。
鄭和等人在爪哇傳播伊斯蘭教
1、積極在爪哇建立清真寺,舉行伊斯蘭宗教活動。清真寺是伊斯蘭教教徒聚會交往,從事宗教禮儀和節日慶典活動的場所,不僅起著維繫教徒的重要作用,而且也是宣傳伊斯蘭教的主要陣地。因此,鄭和訪問爪哇之後,在鄭和的推動下,“接著1411年,在安哥(Ancot)即雅加達、井裡汶(Cinebon)、杜板(Tuban)、錦石(即革兒昔)、惹班(Moiokertor)及爪哇其它地方,紛紛建立清真寺”。1413年,鄭和第四次下西洋,船隊碇泊在三寶壟,鄭和與隨從馬歡、費信等人一起去當地的清真寺祈禱。“中國明朝皇帝的艦隊在二寶壟停泊了一個月,以休整船舶。海軍司令哈吉三寶公偕同哈吉馬歡與哈吉費信,經常劍三寶壟的哈納菲教派華人穆斯林社區的清真寺中去膜拜。”據說三寶壟的三保廟就是當年“二保太監及其侍從所建的同教堂”。因此鄭和深受華人穆斯林的敬仰和愛戴,“在二寶壟的哈納菲教派的華人穆斯林清真寺內,人們舉行了一個特別的祭祀儀式,華人穆斯林為海軍司令哈吉二寶公禱告慶賀。鄭和等人的伊斯蘭教活動,擴人了伊斯蘭教在爪哇的影響和傳播。
2、積極培植華人穆斯林勢力,建立華人穆斯林社區。
為了傳播伊斯蘭教,鄭和還團結當地的華人穆斯林,把他們組織起來,建立華人穆斯林社區,作為宣傳伊斯蘭教的基地,對當地人民傳播伊斯蘭教。岡此,在爪哇各地,華人穆斯林社區有如雨後春筍般地建立起來。
在滿者伯夷首都,鄭和與吳賓先後出使滿者伯夷。根據《塔蘭華人編年史》記載,吳賓被稱為“海軍司令哈吉公吳賓(Laksamana Hadji Kung Wu Ping)”,作為明朝的使節他於1408—1415年駐在滿伯夷首都,他也是一位穆斯林,熱心宣傳伊斯蘭教,使滿者伯夷宮廷與伊斯蘭教發生了接觸。吳賓還在二寶壟附近的薩林迪爾(Sarindii)和塔蘭(Talang)建立了一個哈納菲教派的華人穆斯林社區。為了給下兩洋的船隊引航,他在當地一座名為賈蒂山(Gunung Di ati)的山頂上修建了一座燈塔。他後米死於爪哇,葬在雅加達附近的安哥,其陵墓旁還建有寺廟米紀念他。另外,在爪哇其它地區,如井裡汶、杜板、錦石、惹班等地,鄭和也都建立了類似的華人穆斯林社區。據印尼《獨立報》,1414年,費信隨鄭和第四次下西洋,曾幫助巽他·葛拉巴(今雅加達)王國免受海盜“黑龍幫”的侵擾,建議它建立華人伊斯蘭教社團,葛拉巴因此與鄭和建立了親密關係。
到1415年,隨著鄭和艦隊的到來,在井裡汶地區的森坌、沙林迪爾(Sarindil)以及塔蘭(Talang)等村落,哈納菲教派的華人穆斯林已紛紛建立起穆斯林社區,而且每一個社區都有一個清真寺。為了接待鄭和船隊,“沙林迪爾村的任務是為修理海舶提供柚木,塔蘭村的任務是管理海港,而森坌村的任務則是管理燈塔。除此之外,這二個哈納菲華人穆斯林村莊的共同任務是為中國明朝艦隊的船隻提供給養。
為了鞏固華人穆斯林社區,鄭和在各社區任命了華人首領,依靠他們進一步傳播伊斯蘭教。1419年,“海軍司令哈吉二寶公任命占婆(Tjampa)的哈吉彭德慶(HadiiBong Tak Keng)為南洋各地蓬勃興起的各哈納菲教派華人穆斯林社區的總管。當時的占婆是伊斯蘭教傳播的一個中心,彭德慶是一名來自雲南的穆斯林,曾被占婆政府任命為官員,以促進海外貿易。他受命擔任海外華人總管後,很重視在東南亞各國傳播伊斯蘭教,因此任命了許多來自雲南的華人穆斯林為各個港口的華人首領。
1423年,彭德慶任命哈吉顏英裕(Hadji Gan Eng Tju)負責管理爪哇、舊港以及加里曼丹三發三地蓬勃發展的華人穆斯林社區。顏英裕也是一名來自雲南的穆斯林。由於當時的杜板是滿者伯夷主要的對外貿易港口,“在某種程度上,顏英裕儼然成為明朝皇帝和中國政府在爪哇的總領事,控制著南洋南部地區各國包括爪哇、舊港和三發等地在內的所有華人穆斯林社區”。因此,“哈吉顏英裕事實上義成為杜板的港務長(KepalaPelabuhan pula di Tuban)。”他為滿者伯夷朝廷掌管對外貿易,兢兢業業,深得滿者伯夷女王蘇京達(Radia Su King Ta,指1429—1447年在位的Suhita)的歡心,被授予“阿魯亞”(Ayra)的貴族稱號。
還值得一提的是彭德慶的女婿哈吉馬洪禍(Hadji Ma Hong Fu)。《三寶壟華人編年史》說他是明朝雲南總兵之子,於1424年奉明朝皇帝的派遣,出使滿者伯夷。他與妻子由哈吉費信一路陪同,從二寶壟前往滿者伯夷朝廷。馬洪福的妻子名Putri Tiampa,意即“來自占婆的公主”,爪哇民間傳說將印尼群島的伊斯蘭化歸功丁“占婆公主”。馬洪福作為明朝的特使在滿者伯夷住了多年,直劍1448年,他的妻子去世並按照伊斯蘭教的風俗在滿者伯夷埋葬後,才於年離開爪哇返同中國。馬洪福在返國途中,曾在三寶壟作短期逗留。可見馬洪福與其妻對伊斯蘭教在爪哇的傳播發揮了很人的作用。
另外。鄭和在東爪哇的都馬板(Tu Ma Pan,都馬板為東爪哇Tumapel的譯音,即今Aadiri地區)地區擁有一片地。1430年,鄭和將這塊十地送給滿者伯夷女王蘇京達(Radja Su King Ta,指1429—1447年在位的女王Suhita),並委任哈吉顏英裕的弟弟顏英旺為滿者伯夷統治下的都馬板地區的總督。
鄭和所建立的華人穆斯林社區不僅促進了華人穆斯林勢力的發展,也為伊斯蘭教進一步在爪哇當地人民之間的傳播打下了基礎,因此鄭和受到爪哇華人深深的愛戴和尊敬。當1431年(應為1433年之後),“海軍司令哈占二二寶公與世長辭,三寶壟地區哈納菲教派的華人穆斯林為他舉行了名為蓋布(Ghaib)的伊斯蘭禱告儀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