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寧茶業有限公司

基本信息

公司介紹

公司從成立至今始終堅持依法生產,誠信經營,根據茶葉飲品的特殊要求,從生產、加工、銷售全過程,實施科學管理,堅持科學種茶,認真制茶,誠信賣茶,讓廣大消費者健康飲茶。公司始終把“博採眾長、精益求精、信譽至上、客戶第一”的經營理念貫徹落實在生產、加工、銷售的每一個環節上。大力弘揚視品牌為生命,為打造“三寧”牌而不懈的努力,“三寧”牌商標2007年11月至2010年11月被雲南省工商行政管理局認定為雲南省著名商標;2006年11月奪取“雲南省工商企業誠信單位”三連冠的桂冠;公司所生產的三寧牌金芽普洱茶(熟餅)普洱茶在2006年第三屆中國(上海)國際茶業博覽會名優茶評比中榮獲銀獎;“三寧”牌“明前春尖”普洱曬青緊壓茶在2007陝西“3.15”商品及服務博覽會上被評為銀獎。產品不僅銷往上海、北京、吉林、遼寧、新疆、內蒙古等12個省市。並且通過經銷商銷往美國、俄羅斯、加拿大等國家和港澳台地區, 經過實施品牌戰略,打造知名品牌; 增加山區農民收入,增加財政收入和增加社會就業崗位,促進社會和諧進步的目標,較好地發揮了企業的社會作用,市政府授予的“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稱號。“三寧”商標通過幾年的培養,在國內有一定的知名度,至今無任何商標專用權糾紛。
為使公司得到長足發展,2007年底我公司獲得了中鑒認證有限責任公司“食品安全管理體系認證證書”、“有機轉換產品認證證書”。

公司法人

他叫周志榮,乳名“老三寧”, 1998年創辦了鳳慶縣三寧食品有限責任公司,現在是鳳慶縣三寧茶業有限責任公司的總經理、法人。他的大名並不被大家所熟知,而“老三寧”卻是他眾所周知的代號,到鳳慶要找他,只要問“老三寧”或“做茶葉的老三寧”,肯定有人給你指路,因為“三寧”既是周志榮的乳名,又是“鳳慶縣三寧茶業有限責任公司”的註冊商標。關於乳名和品牌的含義,周總經理是這樣解釋的:“老”字是鳳慶人對人稱呼的通用字,“三”是因為自己在兄弟姐妹中排行老三,關鍵是“寧”字,因為在鳳慶方言裡,“寧”和“林”同音,是他自己在申請茶葉註冊商標時推定的,含有“安寧祥和、寧靜致遠”之意。他屬羊年生人,剛剛步入不惑之年。他眉宇間蘊含著豪氣、眼神里傳遞著睿智、胡茬子裡凝結著憨厚、語氣里滲透著剛毅、舉止間表現著堅定與和藹。就是這樣一個靠 “趕山街”起家的、祖祖輩輩生活在德思里阿里侯大山中的農家後生,憑著自己對理想的執著和對故鄉的熱愛,憑著激情燃燒的夢想和對富裕生活的熱望,伴隨著祖國改革開放30年的歷程一路走來,他成了黨的富民政策的見證者、實踐者,他靠著自己的堅韌和執著,靠著一根扁擔、兩隻麻袋、一身臭汗,走出了阿里侯寨子、走出了德思里大山,他用超乎常人想像的毅力,從事著前輩們連想都不敢想的事情,用青春激情催開了他人生的亮麗之花。在事業的征途上,他曾有過孤立無援的無奈,遭遇過幸災樂禍的冷眼,然而,耕耘的汗水沒有白流,勤奮代價注定只有國小文化的他在創業的道路上“笨鳥先飛”,如今他已經是擁有2200多萬元固定資產,有“三寧”牌系列的紅茶、綠茶、普洱茶三條生產線,麾下有 80多名員工,年加工銷售茶葉2100噸以上,銷售收入近2000多萬元的私營企業當家人。在“阿里侯”鄉親們的印象里是一條勇於向命運抗爭的漢子,是一個敢於做夢、言行必果、知恩圖報、在致富路上只爭朝夕的帶頭人。在同行和員工的眼裡,他又是一個視品牌為眼睛、視質量為生命、以誠信為本、勇於“逐鹿”、敢吃“螃蟹”的弄潮兒······ 扁擔起家,青春做本,汗里淘金夢有始青春的季節是多夢的季節。周志榮作為世世代代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農家後生,由於生活在交通信息閉塞的阿里侯大山里,與那一代同齡人相比,他的夢想注定不會脫離大山的實際,他的夢想注定只會萌芽在故鄉的風雨里。1979 年,周志榮國小畢業了,論在班裡的學習成績,上國中應該不是問題。然而,在那個靠掙“工分”吃飯的年代,一個兄弟姐妹5張嘴靠父母勞動掙工分的7口之家,穿衣吃飯都成了大問題,至於背著行李和書包到德思里街上去上國中,對周志榮來說就真的只能是夢想了。於是,為了幫父母減輕負擔,多掙幾個工分添補家用,只有13歲的“老三寧”,過早地開始了他的“入行”生涯。挑糞、挖地、收割、採茶等等農活都不在話下,身上的皮曬掉一層又一層,手上的老繭春天長硬、冬天裂開,日復一日,年復一年······然而,人總是嚮往美好的,也就是在這個階段,“老三寧”聽到了這樣一個能代表他美好心情的故事,說的是過去阿里侯寨子裡有一個人會做生意,靠著自己年輕、有的是力氣,每當春天來臨,人們總是能在“二夾槽子”的大小街場看到他挑茶賣的身影,一根扁擔、兩隻麻袋、兩片腳板,上山下壩,風裡來雨里去。後來攢了錢,賣了騾子搞運輸,生意越做越紅火,最後攜家帶口“走夷方”去了······故事總歸是故事,或許根本就沒有這么回事。然而,真所謂“說者無心而聽者有意”,“老三寧”當真了,土地到戶的那年,正值18歲的他挑起挑子做起了茶葉生意。先是東家出西家進,倒點差價,掙個工錢。後來與幾個同村的合夥投資,把收茶的事交給別人,自己負責銷售,風險共擔,在鄉親們的面前展露了自己的生意天賦。再後來,他乾脆帶著大夥在德思里街上擺起了地攤,租到了鋪面······直到1998年 “鳳慶縣三寧食品有限責任公司” 成立。如今的周志榮在鄉親們的眼中是能人,在合作者眼中是強人,在大眾眼中是名人。但是,他仍然是那樣的謙遜、豁達、低調,在他的身上總是散發著阿里侯漢子特有的那股子不屈和深沉。 打造品牌,鞏固信譽,增強市場競爭力作為私營企業,如何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站穩腳根,始終立於不敗之地呢?周志榮的做法是立足自身,求同存異,保證質量,創立品牌。為打造以總經理乳名註冊“三寧”知名品牌,公司總經理周志榮首先抓基地建設,根據阿里侯村自然植被保存比較完好,又沒有任何工業、生活污染的實際,茶園裡不施化肥,不噴撒農藥,確保茶園的自然生態環境和雲南大葉種茶的品質,建成了3000多畝以有機茶為主體的綠色食品基地,同時帶動了阿里侯全村的生態茶園建設。其次是抓宣傳。在廣大消費者對茶葉飲品的要求越來越高,特別是我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後,國際市場對茶葉的要求趨於苛刻的情況下,公司經常派人深入農村,就保正茶葉質量,防止茶葉的農藥殘留超標等,進行廣泛宣傳,讓茶農真正認識到不施化肥、不打農藥的好處。通過深入淺出地宣傳教育和公司對茶葉的回購,茶農在茶園管理上逐漸做到了不施化肥、不打農藥,嘗到了“兩不”的甜頭。到2007年底,“三寧”公司輻射帶動有機茶、無公害茶園2萬多畝,為強力打造“三寧”知名品牌定奠了堅實的原料基礎。在抓基地建設的同時,公司針對員工絕大多數是農民工和下崗工人的實際,採取走出去、請進來的辦法,注重大力培訓從業人員。去年以來,先後送出20多名職工分別到臨滄、昆明、成都等地培訓,請浙江、福建等地茶葉工程師到公司授課,有1名職工參加了全國婦聯舉辦的職業資格培訓,獲得了“農產品經紀人證書”;1名職工獲得了茶藝師資格。同時,公司還請多年從事茶葉初制加工的老主任到公司傳、幫、帶,傳授茶葉初制加工技術,堅持不懈地抓培訓,抓提高,公司現有茶藝師4名;初級評茶員8名。他們成了打造知名品牌的中堅力量。常言道:人怕出名豬怕壯。產品知名度高了,質量提升上去了,這本來就是周志榮苦苦追求的。然而,一次東北茶葉市場的調查結果讓他大吃一驚,自己苦心打造的“三寧”品牌被人冒用了!驚恐之餘他在想,在茶葉市場魚目混珠的情況下,品牌既能載舟,也能覆舟啊。於是,他來不及考慮那么多,他日夜兼程南下廣州,在陌生的茶商那裡同樣發現了打著“三寧”牌子的茶葉在出售。無奈之下,他暗暗展開調查,最終鎖定了嫌疑對象,經過工商部門的介入調查,結果卻大大出乎意料,未經許可實施故意侵權行為的居然是自己多年的同行、朋友。他只好撤訴,忍痛“私了”。茶葉作為國際三大飲品之一,在打造知名品牌的工作中,周志榮始終站在生產第一線,嚴格按照食品衛生標準監督每一道工序、每一個環節,嚴格把關,一絲不苟,如綠茶的精製加工,從鮮葉採摘起就嚴格執行標準,保證精製加工的“三寧”牌綠茶在消費者心目中的地位。在保質量、保衛生方面,把產品的生產質量、食品衛生標準與員工的報酬掛鈎,按產品檢測結果實施獎懲。根據土壤、氣候、海拔的差異,公司分別製作“三寧”牌系列紅茶、綠茶和普洱茶,儘可能地提升樹勢高大、生產旺盛的高山型生態茶的品質。如在普洱茶製作過程中,按照人工後發酵茶和自然發酵茶的要求製作普洱茶,博採眾長,精益求精,“三寧”公司生產的紅茶、綠茶和普洱茶均獲得了較好的評價,2006年三種茶送雲南省產品質量監督檢驗中心檢驗,檢驗均為合格,特別是“六六粉”、“滴滴涕”等10項農殘判定為合格。在感官的檢驗報告上,送檢紅茶獲得了“條索肥大緊實,色澤烏潤、香氣純正、滋味醇厚、湯色紅亮、葉底嫩勻而明亮”的評價。送檢普洱茶獲得了“外形勻稱端正,壓制鬆緊適度,香氣陳香平和,滋味平和純正,湯色紅褐久亮”的評價。嚴把食品衛生關。關於食品衛生,周志榮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是:“要對的起良心!”公司產品理化指標和衛生指標均達到國家標準,2006年獲得QS食品衛生標準認證。所生產的“三寧牌”竹籤禮品盒(普洱茶)950g餅、磚、砣和雲南七子餅(普洱茶)7×400g雙雙榮獲2006年“臨滄市第二屆消費者喜愛商品”稱號。產品不僅深受國內廣大消費者歡迎和喜愛,而且受到美國、俄羅斯等國外消費者的青睞。在創品牌、保品牌的道路上,周志榮真可謂經了風雨,一波三折,但是,他最終也見到了彩虹。公司在連續3次被評為“雲南省工商企業誠信單位”, 2007年11月“三寧”牌商標榮獲雲南省著名商標,這筆無形的財富又讓周志榮有了一個嶄新的開始。 知民疾苦,常懷鄉情,為構建和諧山村盡力周志榮深知,他和他的企業能有今天,全得益於改革開放以來黨的富民政策,得益於鄉親的啟迪、教誨和支持,自己富裕起來後,不能忘記黨的富民政策,不能忘記鄉親們。“一人富不算富,大家富才算富”。基於這樣的認識,他願盡一份社會責任,力所能及地帶動鄉鄰擺脫貧困,共同走上致富路。由於土地、人口、居住條件等原因,部分民眾還在貧困線上掙扎,如界牌村的楊文僅靠每天砍一挑柴賣維持家庭生計,這既破壞了森林,又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家庭困難。知道這一情況以後,周志榮在公司給他安排了工作,現每月工資收入1000元。又如新寨村彝族農民李增軍在家無所事事,並時常酗酒鬧事,其家長懇請公司把他招進公司,為維持山寨的寧靜,他二話不說,將他招進公司,經耐心細緻的教育幫助,李增軍發展變化很大,現擔負公司帶班車間主任一職,工作認真負責,他每月工資收入1200多元。又比如郭大寨彝族白族鄉團山村俐侎人李世香被吸收進公司後,家中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幾年來,公司除吸收勐佑鎮部分富餘勞動力外,還吸收了新華彝族苗族鄉和郭大寨彝族白族鄉的少數民族民眾進公司務工,共為65名山區農民民眾提供了就業崗位。由於企業改制或撤併,我縣雲保公司、鳳慶紙品公司一些職工下崗,它給政府、社會增加了壓力。為給政府分憂,我們敞開大門,吸收下崗職工就業,並優先解決零就業家庭,如王正書父母下崗,愛人又沒有工作,2004年他本人也從原雲保公司下崗了,家庭生活舉步維艱,經有關部門介紹後,公司吸收了她。徐佳娥等人下崗後又再就業,他們十分珍惜這份工作,又如楊春榮不僅下崗,而且還患有腎衰竭,對其本人真是雪上加霜,鑒於此,公司適時伸出救援之手,發揮他的一技之長,為他提供公司會計的崗位,並根據他本人的病情,每月給予1000多元的工資,現在他身體好多了,如同變了一個人。幾年來,“三寧”公司共為15名下崗職工提供了再就業崗位,幫助他們解決了一定的家庭困難,為建設民主文明開放和諧的鳳慶盡了一份力。知恩圖報,任重道遠,發展的最終目的是回報社會公司能夠逐步發展壯大,除得益於黨的富民政策,各級黨委、政府的大力支持,精心培育外,還離不開社會各界,廣大客戶,離開他們,我們就是無本之木,無源之水。為此,公司雖仍處於艱難地創業時期,但我們盡微薄之力,回報社會。一是為修橋鋪路出資出力,2009年我們出資15000元支持修理德思里至阿里侯的五公里鄉村公路;二是積極回響縣級有關部門的號召,為受洪水災害、身患重病的小學生捐款,2007年至今,我們為遭受洪水襲擊的大寺鄉民眾和掉進磚窯的洛黨鎮箐頭村一小學生捐款2000元;三是發揮自身優勢,無償為有關慶祝活動和接待嘉賓提供茶藝茶道表演。2006年至今年3月底,公司累計為社會公益事業捐款捐物40000餘元。為我縣社會公益事業發展盡了微薄之力,而各級黨委、政府卻給予我們較高榮譽,2006年以來,省、市、縣先後表彰我們為“先進私營企業”,2008年11月被雲南省人民政府授予“優秀農民工”稱號。周志榮也好,“老三寧”也吧,遠遠地望著他的背影,比起過去,他又多了一樣東西——從容!對事業的從容,對歲月的從容。相信他在未來的茶葉行當中,“逐鹿”的英姿會更加矯健,憑他的認真與倔強,讓我們在千帆競發的濤聲中,靜聽“三寧”的高歌。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