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家村[河南省滑縣小鋪鄉三家村整理:吳全秀]

三家村[河南省滑縣小鋪鄉三家村整理:吳全秀]

以下文字皆選自《三家村略記》。 三家村地處中原腹地,位於河南省東北部,滑縣西北部,是小鋪鄉正北第一個村莊。地理坐標東經E114‘’29‘50.98‘’,北緯N35’‘33’35.42‘’。東望滑縣老城明福寺塔4公里,南離小鋪鄉政府3.5公里,西去燒酒營村3.8公里,北距道口鎮縣政府1.9公里,東臨解放路,南距大鋪村370米,西依左金堤,北融道口鎮,正東遠眺滑縣城,正南可上快車道,正西飽覽西湖水,正北遊玩古名鎮。 三家村近城池,適人意。四季分明,氣候溫和,平均年氣溫13.7度,雨量較充沛,平均年降水量634.3毫米,年日照2365.5小時,年無霜期201天。 三家村土地肥沃,適應多種農作物生長,種植有小麥、玉米、花生、大豆、棉花。芝麻、高粱、紅薯等農產品,還種有桃、杏、梨、柿、李子等果樹。 本村東西880米,南北1.3公里,是小鋪鄉第一大村莊,共有16個生產小組,擁有中學和國小兩個校區,農村書屋一處,老年人活動中心一處,兩個衛生所,商店和養殖業數家等。

村名來歷

據五里屯《齊氏族譜》、道口《畫氏家譜》和本村《吳氏族譜》記載:元朝末年,黑暗統治導致起義軍四起,連年的征戰和天災人禍,致使廣大地區屍骨露於野,遍地無人煙,十室九空,大片土地荒蕪,無人耕種,這裡也是一片淒涼,沒有人煙。元亡,明洪武八年,有“齊、畫、吳”三家奉詔自山西平陽府洪洞縣北郊賈村廣濟寺旁大槐樹下同遷此地居住,原址就在本村西首碧霞元君行宮的東邊,他們依堤而居,和睦相處,其樂融融,甚是安穩,所以此地始稱“三家村”,此村名延用至今。當時這三家分別耕種周圍的土地,齊姓開墾左金堤西邊的坡地,畫家耕種左金堤上的地,吳氏則種左金堤東邊那些有高有低的土地,所以自古村里就有“齊家坡、畫家堤、高崗下窪吳家立”這個傳說。

建制沿革

自明朝洪武八年建村以來,三家村共歷經三十五次隸屬變革,現略記如下:

明洪武八年(1375年),屬直隸大名府濬縣清源鄉澄明里。

明永樂十九年(1421年),屬北直隸大名府濬縣清源鄉澄明里。

清雍正三年(1725年)七月,屬河南省衛輝府濬縣清源鄉澄明里。

清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屬河南省衛輝府濬縣南鄉李家道口所。

清嘉慶十九年(1814年),屬河南省衛輝府滑、浚(兩縣署共管)李家道口所。

民國二年(1913年)三月,屬河南省豫北道濬縣李道口所。

民國十六年(1927年),屬河南省第三行政公署濬縣二區。

民國二十三年(1934年),屬河南省第三行政公署浚、滑共管道口鎮自治區。

民國二十八年(1939年)二月,屬日偽河南省豫北道濬縣二區。

民國三十四年(1945年)八月二十八日,屬中共河南省冀魯豫第三行署滑縣道口區民主政府。

民國三十五年(1946年)五月十三日,屬中共河南省冀魯豫第四專區滑縣道口市南區,十一月二十七日,屬中共冀魯豫第三行署衛南縣五區。

1949年8月下旬,屬平原省濮陽專區滑縣十三區大鋪鄉。

1952年11月2日,屬河南省濮陽專區滑縣十三區大鋪鄉。

1953年3月,屬河南省濮陽專區滑縣十三區小鋪鄉。

1954年9月21日,屬河南省安陽專區滑縣十一區小鋪鄉。

1955年7月,屬河南省安陽專區滑縣道口鎮,10月,屬河南省安陽專區滑縣十一區小鋪鄉。

1983年9月,屬河南省濮陽地區滑縣小鋪鄉。

1986年2月,屬河南省安陽地區滑縣小鋪鄉。

2014年1月1日,屬河南省滑縣(省直管縣)小鋪鄉。

至今。

姓氏、人口、民族

三家村現有齊、畫、吳、楊、申、翟、佘、王、張、李、曾、耿、薛、趙、崔、肖、黃、梁、聶、馮、杜、任、鐵、劉、徐、於等姓氏,過去也曾有杜、和、雷、姬、謝、周、郝、郭、徐、武等姓在此村居住過。

1950年全村約有1700口人左右。1982年12月30日共417戶,2224口人,其中男性1103人,女性1121人。1987年12月26日共2230口人。2010年11月1日戶籍人口3233人,常住人口3744人。2015年12月31日共有1214戶,戶籍人口3621人,常住人口達4000人之多,是小鋪鄉第一大人口村。

全部為漢族。

古會與廟會

村裡有三個火神聖會,每年正月元宵節,有中火神聖會的劃旱船,東火神聖會的獅子和武術,西火神聖會的竹馬舞、獅子和武術,

竹馬舞:俗稱跑竹馬,其實就叫現銅橋,也叫獻銅橋、趕元王、七人七騎渡黑河,豫劇里就有這樣一台戲。該歷史故事就起源、傳承、發展於本村西首的火神聖會。聖會起源於明朝洪武、永樂年間,距今已有六百多年的歷史。自明朝建國後,於洪武八年有“齊、畫、吳”三戶從大槐樹下遷居於此,隨後又遷“楊、申、翟、佘、王”等數戶於此居住,他們為了慶祝明朝大軍追趕元昭宗孛兒只斤·愛猷識里達臘至黑河取得的巨大勝利,就以此為典故,演義成現在的這段竹馬舞,組織了火神聖會。2010年9月10日“三家村竹馬舞”被安陽市人民政府、安陽市文化廣電新聞出版局列為安陽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2011年12月19日又被河南省人民政府、河南省文化廳列為河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

每年夏秋之際,村里中火神聖會都會在火神廟前唱上十餘台大戲,至今已經三十多年。

古蹟文物

村西是秦漢時期古黃河的西岸左金堤,曾出土有古錢、罐、盆、磚、瓦、骨等。緊挨大堤右坡上,自古順堤有一條老官道,南至汲縣、新鄉,北達道口和濬縣、直通大名府。

村南二里左金堤上發現一處北宋墓葬,並出土幾枚北宋古錢、瓷器等,在墓葬南二百米的大堤左坡上,還發現有宋磚、宋陶和北宋代屋基遺址。村正西偏北不到二里出土有五斤左右的北宋古錢,還有屋址、水井、石器、瓷器和廚灶及成堆的獸骨等。

長虹坡有明弘治年間齊家坡草場遺址,嘉靖年間新鎮坡渠(今長虹渠)。

村裡有明代碧霞元君行宮、關王廟、真武廟、火神廟、三教堂等廟宇遺蹟和遺址,還有近代的土地廟、菩薩廟,現存明代三官殿仍有一對石柱子,上有對聯“握乾坤司坎位昭昭靈應九霄、轉天地掌水衡赫赫恩波六合”。

村西南高崗上發現一座較大的明代萬曆年間墓葬,裡面出土有古錢、寶劍、石門等,石門兩邊還有對聯“物華天寶日,人傑地靈時”一幅,並有一塊杜時泰墓碑,上有時任西安知府曹璜手筆“明奉政大夫陝西西安府同知裕斎杜公之墓”。

村裡有明末石牌坊散件近二十塊,雕工精湛,當時應該巍峨高大,十分壯觀。

村里還存有明代石羊一隻,門墩石一個,萬曆年關王廟香亭碑,清“清奉政大夫”殘件石碑,康熙年重修碧霞行宮和玄天上帝碑,雍正年重修廣生祠碑,嘉慶年楊氏祖碑記,道光年鐵磬一隻和村記田畝碑,民國申俠客功德碑等,文革時本村燒制有滑縣兩個字和有佛像的老磚,村里還保留著明、清和民國時期的老房子、古槐數棵等文物數種,三家村已被確定為河南省首批傳統古村落。

教育

村里解放前曾建有數次私家書堂,1950年政府在申家大院創建了第一所公辦學校,1954年,學校搬遷到村西碧霞元君行宮廟內,名稱為三家村聯中。1990年在本村東頭建造了一所鄉重點中、國小學校,更名為小鋪鄉第二初級中學和三家村國小。2011年中、國小互換校園,國中改名為滑縣城南初級中學,2016年學校又開始擴建為縣裡重點的中、國小學校。

三家村學校每年都培養出一代又一代的社會英才,最後成為教授、博士、碩士、大學生等數不勝數。

人物

杜時泰 字裕齋,明嘉靖末年出生,隆慶時恩貢,萬曆年間先後任山東濟南府德平縣縣丞,陝西慶陽府環縣知縣,陝西西安府同知,是當時書法家,有作品流傳於世,他一生為官清廉,以清節聞,並載入史志。

佘任重 康熙年間出生,雍正年間庠生(秀才)。

楊春和 (?—1938年),清末秀才。

楊永錫 字重九,清末秀才。

楊建中 字勰吉,清末秀才。

楊承德 民國濬縣教育局局長。

申俊德 民國濬縣教育局局長。

釋行道 字真修,(1930年—2016年),1939年在少林寺出家,師從釋德學大師,1950年還俗返鄉,改俗名楊行道,他一生致力於佛學和武學的傳播,並培養出一大批武術人才,徒弟達到5000多人,他是少林寺第三十二代武學泰斗,現任方丈釋永信的師叔,曾任滑縣政協委員,不幸在原籍三家村仙逝。

楊明臣 現代書法家,中書協理事、楷書委員會副主任,原任空軍某部政委,大校軍銜。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