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這個世界上三季人太多,越是不懂的人,講話聲音越大,以後你在哪裡都可以看到,凡是那個聲音最大的人就是最不懂的人。你懂,你講話聲音那么大幹什麼,所以後來我們讀莊子的話才讀的懂“夏蟲不可以語冰”,你跟夏天的蟲你講什麼冰,那是你糊塗,你跟他講什麼冰,那這不是見人說人話,見鬼說鬼話嗎?你如果去問孔子,孔子說本來就這樣,你見人不說人話,那不是鬼話連篇嗎?萬一有一天你真的碰到鬼,你不講鬼話,你怎么溝通呢?我們都搞錯了,這個絕對不是投機取巧,這個是隨機應變。
三季人,即指代無知的人,有時用於貶義。
原文
子貢問時
朝,子貢事灑掃,客至,問曰:“夫子乎?”曰:“何勞先生?”曰:“問時也。”子貢見之曰:“知也。”客曰:“年之季其幾也?”笑答:“四季也。”客曰:“三季。”遂討論不止,過午未休。子聞聲而出,子貢問之,夫子初不答,察然後言:“三季也。”客樂而樂也,笑辭夫子。子貢問時,子曰:“四季也。”子貢異色。子曰:“此時非彼時,客碧服蒼顏,田間蚱爾,生於春而亡於秋,何見冬也?子與之論時,三日不絕也。”子貢以為然。
註:這篇短文並非出自《論語》,因為“子不語怪力亂神”,應為後人杜撰。
釋文
早晨,子貢在大院門口打掃院子。有人來到,問子貢:“您是孔子嗎?”
子貢答道:“有什麼事需要向我們老師請教?”
“我想請教關於時間的問題?”
“這個問題我知道,可以回答你”
“那你說說一年有幾季?”
“四季。”子貢笑答。
“不對,一年只有三季!”
“四季!!”
“三季!!”
“四季!!!”子貢理直氣壯。
“三季!!!”來人毫不示弱。
然後就爭論不止,一直爭論到中午也沒消停。
孔子聽到聲音,從院內出來,子貢上前講明原委,讓孔子評定。
孔子先是不答,觀察一陣後說:“一年的確只有三季。“
來人聽此,大笑而去。
待來人走後,子貢忙問老師:“這與您所教有別啊,且一年的確有四季啊!
“這一年到底應是幾季?”孔子答:“四季”
子貢不解。孔子繼而說道:“這時和剛才不同,方才那人一身綠衣。他分明是田間的蚱蜢。蚱蜢者,春天生,秋天亡,一生只經歷過春、夏、秋三季,哪裡見過冬天?所以在他的思維里,根本就沒有‘冬季’這個概念。你跟這樣的人那就是爭上三天三夜也不會有結果的。你若不順著他說,他能這么爽快就走嗎?你雖然上了個小當,但卻學到了莫大一個乖。”
說完,子貢立刻明白了。
地理三季
南亞為熱帶季風氣候,一般就是分旱雨兩季,雨季為6-9月,旱季為10-次年5月。而印度半島北部距海洋相對較遠,受海洋影響小,大陸性較強,加上北部山地的阻擋,春季受北方極地大陸冷氣團活動影響極小,氣溫一直回升。所以每年3月至5月份,北部內陸升溫快,升溫幅度大,這個時候的最高氣溫甚至可達45攝氏度。這樣就出現一個特有的熱季,因此就該地區就出現一年三季的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