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仙臂
英仙臂是最靠外的旋臂,位於英仙座上。英仙臂是銀河系的主旋臂,但因為它的位置比較靠近外圍,所以它的後方很少出現複雜結構的干擾,明亮的恆星也非常稀少,天文學家們很難藉助它們來了解銀河系。英仙臂並不是完整地圍繞在銀河系周圍,它只是有年輕的恆星或星雲構成的片段在周圍點綴著。位於英仙臂上的IC1795是英仙臂最大的恆星形成區。仙后座A則是300年前爆炸的橫行殘骸。
以地球軌道半徑為基線,藉助目前世界上
最高解析度
的甚長基線干涉陣(5678),通過測量英仙臂中大質量恆星形成區w3oh 的三角視差,得到了銀河系中距離太陽最近的英仙臂的距離為1.95±0.04千秒差距(5.861016km.這個工作解決了天文學中關於英仙臂距離的長期爭論,說明英仙臂顯示強的運動學反常。
人馬臂
人馬臂 (也稱為人馬-船底座,標示為"-I")是我們自己的星系 - 銀河系的螺旋臂之一。每一條旋臂都是從銀河中心向外輻射,由恆星和擴散的雲氣結合成的長且蜿蜒的星流。這些碩大無比的結構經常擁有十億顆以上的恆星,而且人馬臂是銀河系中最大的一支旋臂。
銀河系是一個棒旋星系,有好幾條螺旋臂由中心的棒狀結構向外輻射出去。人馬臂最內的末端就連線在中心短棒的一個尾端,形成一個星系中兩條主要的螺旋臂之一,另一條主要的大螺旋臂是天鵝臂。
在人馬臂內,較密集的位置在盾牌-南十字臂和獵戶臂(獵戶臂在銀河塗上被標示了星號,我們的太陽就在此處)之間,它的名稱源自於在地球的夜空中觀察時,他的位置接近人馬座,就在銀河系中心的方向上。
人馬臂被分成兩個部份,由銀河中心向外彎曲的部分是人馬臂(人馬棒),在向外延伸的部份是船底臂。
獵戶臂
獵戶臂(英文:Orionarm)是太陽系位於銀河系的一個旋臂,銀河系俯視像一個巨大的漩渦這個漩渦有四個宣臂組成。銀河系有兩條或者更多的旋臂,用光學方法可以觀測到兩條旋臂的一部分,用射電方法則可以觀測到更多的部分(英仙臂、獵戶臂、人馬臂和三千秒差距臂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