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台山[陝西省延安市志丹縣三台山]

三台山位於志丹縣境內的洛河畔上,矗立著奇特獨立的三座山峰,分別是永寧山、金鼎山和三台山。相傳很久以前,洛河泛濫,賊寇入侵,兩岸百姓屢遭搶劫掠奪,防不勝防,人們過著東躲西藏、流離失所的生活。

為了躲避外族連年不斷的進犯,人們漸漸聰明起來,採取防禦措施,便在隱蔽的懸崖峭壁上鑿山洞,稱為崖窯或窨子,平時將糧食等主要生活用品藏於其中。若遇到強盜犯境,便藏身此洞。

但好景不長,崖窯仍被賊寇發現,就用火攻煙燻,躲進崖窯的人都被熏死。賊寇為報復百姓的抵抗,勾結回民入侵,把百姓們統統驅趕到洛河畔上屠殺,鮮血染紅了洶湧的洛河水,一時間橫屍遍野,白骨成堆。從此洛河兩岸人煙絕跡,山川荒涼,成為一片林海。

很多年後,當時外逃的小數倖存者返回洛河上游,在白骨中長成的梢林里艱難地生活著。為拯救生靈塗炭於一方,有三們善良的女菩薩毅然離開西天佛殿,下凡來到洛河上游,拯救受苦受難的百姓。

三位女菩薩原來是姐妹三人, 為了互相照應,消除分居異地,不能相見的痛苦, 因此,在臨下凡間前,她們就在一塊約定:下凡後,都將變成三座石山,並且三人要同時往高長,長到遠隔百里都能互相望見為止 。

她們來到凡間後就變成了三座石頭山。按事前的約定,三座山同時開始慢慢地往高長。時間一天天地過去,她也一天天地長啊長。時間長了,她越長越高,越長越俊美。

一天,有個農婦在山腳下的河沿邊洗衣裳,她邊洗邊將洗好的衣裳搭在山腳下的坡坡上涼曬。待她將幾十件衣裳洗完後,臨走上去一取衣裳時,咋個也探不上衣裳了,因此,她感到十分奇怪,並自言自語地說:“日怪,這山還會長嗎?怎么我踮起腳,伸長手還更不上。”說來也怪,這農婦無意將這話一出口,就把山的靈氣說破了,因此,三座山就停止往高長了。

(一說為,有一個雲遊道士,來到此地後聽說三座山不停地往高長,為了不讓山再長高,他就在每個山頭建一座廟,壓住了三座山,於是不再長高。)

之後,三座山上就有講經念佛的人。人們在山上鑿洞建寨子,遇到土匪強盜侵犯,藏身山中,賊寇無法進攻。人們便分別稱為永寧、金鼎、三台山。永寧即永遠安寧、金鼎永攻不破之意。人們有此三山寨藏身,漸漸繁衍生息。洛河兩岸的信天游源源不斷地唱響了天。再到後來,唐置永寧縣,宋置保全軍,始有保全縣的名稱。保全即永保全寧之意。這裡的人身在大山中,是龍的傳人,山的後代,靠山吃山敬重山。永寧、金鼎、三台山是山的代表,保全的象徵。

三台山,位於縣城南約17公里處周河下游東側,海拔1240米,南北走向,南北長2.3公里,東西寬0.6公里。山體全為紅色砂岩,山上三峰如聯珠,故名三台。據說,志丹縣境內有“九山十八寺”,三台山系其中之一。三台山也是志丹三大名山之一。據史料記載,三台山上的廟宇最早建於明代萬曆年間。為一雲遊至此的姓羅的道士所建。在山體陡坡上有一石塊,體型巨大,與山體毫不相連,卻在陡坡上穩穩安置,如生根了一般。村民盛傳此石為飛來之石,是姓羅的道士從外處移來念經打坐的處所。

三座山峰之中,中間的最高。頂上為玉皇廟遺址,松柏挺拔,鬱鬱蔥蔥。峰底有古代構築的石窯寺,為佛殿廟,內供奉有釋迦牟尼等佛像7尊,原有十八羅漢像在文革時遭到破壞。佛殿廟左側是“和尚廟”,實為敬奉姓羅的道士而建,上方為廟宇,內有道士塑像1尊。廟宇下方原是存放道士棺槨的墓葬。據村民稱,文革時棺槨被村民拉出來砸毀削作了鋤把。2004年三台山管委會成立後,將遺棄墓中的殘骨遺骸收集,重新製作了棺槨置於其中,將入口封了起來。佛殿廟右側是眼光菩薩廟。原有石像,高1.2米,重達150公斤,如此重量的石像竟被盜走,至今下落不明。廟內現有泥塑像1尊。民間傳說,人的眼睛就像明亮的燈光一樣,只有有油就能永遠明亮。於是每年都有眾多香客攜帶香芥油到此參拜敬奉,每年多達數十公斤。

左側一峰最低,周圍三側為懸崖峭壁,一側與中間山峰相連。峰頂有一破廟遺址,目前只有四堵斷牆,稱為“奎星廟”。據說,有個叫奎星的人,相貌奇醜無比,但非常賢能。進京趕考一舉奪得文武兩個狀元。但因其相貌醜陋,未被錄用。他因此氣憤而死。後來人們為了紀念他是個賢能的人,就在很多地方建廟來敬奉,意在希望當權者能做到“任人唯賢”,不以相貌取人。

右側一座山峰,從山底沿著階梯婉延而上,穿過一個石窟,便可到達山頂。頂上有祖師廟3間,為後來所建。廟內有祖師爺正像1尊,周公像、桃花像各1尊,岳飛等十大元帥塑像。

三峰底下,依次有九天聖母娘娘廟、財神廟、藥王廟和關聖地君廟。九天聖母娘娘廟內有塑像9尊,財神廟內有塑像5尊。最底下為關聖地君廟,內有關公、關平、周倉塑像3尊。關平捧印、周倉持刀,關公居中央,一手捋須,一手捧卷,人物表情栩栩如生,周圍壁畫美輪美奐。廟門外門柱上雖未題聯,但每年過節,貼在此廟門柱上的對聯卻只有一幅,是固定不改的。對聯內容是:

保皇嫂未淫亂,真節超仙

華容道放曹操,忠義參天

橫批:

更古一人

意在關雲長義氣沖天,身在曹營心在漢,寧死不事二主,忠心耿耿,自古以來沒有第二個能和他相比的人了。在民間極受到人們推崇。

中間的為藥王廟。裡面敬奉著古代神醫孫思邈。孫思邈,陝西耀縣人。生活在隋末唐初,為人治病,不貪圖富貴。唐滅隋後,唐重臣魏徵三次請他入朝做醫官為皇帝治病,他說自己不要為天下百姓醫病,均推辭不肯做官。廟內有“騎虎垂龍”塑像1尊,騎著老虎,一手托龍,一手持針,意在給龍給虎都治過病,可見醫術之高明。據說,孫思邈要到皇城給李世民看病,經過一座深山,有一猛虎臥在路上。路人皆紛紛逃跑。唯有孫思邈走上前去,問老虎是否有病。老虎點頭,並張開了大嘴。原來是骨頭卡在了它的喉嚨上,於是孫思邈就把手伸進去,將骨頭取出,並給它貼了草藥。治好了病的老虎就馱著孫思邈去皇城給天子李世民看病。

山腳下有幾間石窯,據民間傳說,劉志丹將軍鬧革命路過此地,在幾間石窯內餵過牲口。窯內現有石槽等物閒置。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