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台令·不寐倦長更

《三台令·不寐倦長更》是南唐後主李煜所寫的一首詞。這是一首秋夜不眠夜行的小詞。它抓住了“秋”與“夜”的特點,用白描手法描繪了一幅“秋涼如水”“夜長風冷”的清淒的畫面,把畫中主人公的秋夜無眠,孤寂惆帳的動態和心理表現得淋漓盡致。

作品原文

三台令

不寐倦長更,披衣出戶行。月寒秋竹冷,風切夜窗聲。

注釋譯文

詞句注釋

1.不寐:不能入睡。

2.倦:懈怠。

3.長更:即更長。

4.切:急迫。

5.窗聲:風吹在窗戶上發出的聲音。

白話譯文

夜太長了,儘管我已經很疲倦了,但還是難以人睡,只好披上衣服,走出戶外,一個人在暗夜裡獨自行走。寒月下秋竹嗖嗖發冷,急切的風聲拍打在窗戶上,更讓人心裡發涼。

創作背景

這首詞乃李煜後期的作品。依詞意看,寫的是秋夜難眠,愁苦無限,當作於作囚俘時,即開寶八年(975年),李煜兵敗降宋,被俘至汴京的期間。

作品鑑賞

文學賞析

這首詞以清筒之筆記錄瞬間所感。

起拍“不寐倦長更”,份量極重,“不寐”二字異常醒目,耐人尋床,是全詞的根。“倦”字借“不寐”自然生髮出來,揭示出因無眠而生倦怠的邏輯關係,可以想見詞人心緒的煩悶了。第二句又從時序上因承上句,貌似平談,卻是承上啟下不可或缺的過渡。第三、四兩句,筆鋒一頓,停留在出門所見所感上面。“月寒”句在點明季節之餘,更以“寒”、“冷”二字借物傳心,將鬱悶之思隱隱帶出,是這首詞重心所在。最後一句著筆於風搖竹林、龍吟細細,以景結情,自然收束,是含不盡之意見於言外的妙筆。

通觀全詞,只寫深夜無眠及出門所見所聞,絕不去作胸臆語,純以畫面取勝,而胸臆自現,物我合一,是典型的即景即情之作。

名家點評

現代作家王曉楓:最後一句余意無窮,留下無限遐思,留下無限遺恨,令人揪魂牽魄。(《李煜集》)

作者簡介

李煜(937—978年),五代時期南唐後主。字重光,號鍾隱。繼位的時候,宋太祖趙匡胤已經稱帝三年,宋朝已先後滅掉後蜀、南漢,南唐形勢岌岌可危。繼位十年後,自貶國號為江南,改稱國主(世稱李後主),派遣使臣朝宋。李煜好聲色,迷信佛教,只希望通過每年向宋朝進貢來苟延求存。宋太祖開寶七年(974年),宋朝派遣曹彬率師南伐,次年攻占金陵,將李煜俘獲到汴京。宋太宗太平興國三年(978年)被毒死。

李煜善於寫詞,詞作內容大部分都是描寫宮廷的腐化生活,風格浮靡。進入汴京以後,他的詞作多寓身世感慨,情致淒婉。後人將他的詞作與其父李璟(南唐中主)的詞作合刻為《南唐二主詞》,《宋史》、《五代史》有傳。精書法,善繪畫,通音律,詩和文均有一定造詣,尤以詞的成就最高。千古傑作《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時了》、《烏夜啼·昨夜風兼雨》等詞。被稱為“千古詞帝”。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