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五、鼻前庭囊腫

對囊腫用針穿刺時能抽出液體,大多不含膽固醇。 (二)雷射術前準備雷射手術切除前,囊腫伴發感染的應先控制炎症後再手術。 對囊腫行雷射手術切割時不應常規術式加上腎上腺素,雷射切割時可避免出血。

(一)概述
為發生於鼻前庭皮膚下的一類良性腫瘤——鼻前庭囊腫(nasal uestibular cyst)。女性多發,30~50歲年齡多見。
1.病因  腺體瀦留學說,認為是鼻腔底的粘液腺腺管發生阻塞,分泌物瀦留形成囊腫。面裂學說,認為鼻前庭囊腫發源於胚胎時期的面突接合處的表皮細胞殘餘,特別是上頜突與球狀突接合外,因而囊腫可與所述的球上頜或唇齶裂囊腫相吻合。
2.病理  鼻前庭囊腫單側發病者較多,雙側發病少見。囊腫為圓形或橢圓形單個,生長緩慢。大多位於鼻翼附著處、梨狀孔的前外方、上頜骨牙槽突的骨表面上。由於囊腫呈逐漸性增生,能壓迫鄰近骨壁使其凹陷。特殊的囊腫內膜表皮為具有纖毛式的柱狀上皮及立方上皮細胞,但是也可以轉變為扁平上皮、立方上皮、柱狀上皮等組織。囊內容物為純粘液狀,血清樣或血清粘液樣,呈黃色或者棕黃色,透明或半透明,伴繼發性感染時則呈膿性物。
3.臨床表現 在早期無任何症狀。囊腫大者可引起鼻塞、局部發脹。伴繼發感染時則迅速增大,並有局部疼痛。
4.診斷  局部可見。輕者鼻前庭下方微有隆起;較大者,鼻前庭底部明顯突出,鼻唇溝消失,在鼻翼附著處、口腔前庭近梨狀孔外側部,甚至上唇的上部均可見隆起。用二指分別放在口腔前庭及鼻前庭處,觸之囊腫柔軟,具彈性及波動,不伴感染時能移動而無壓痛。
對囊腫用針穿刺時能抽出液體,大多不含膽固醇。對張力大者應拍X線片檢查,在梨狀孔底部能見一個淺淡的均勻局限陰影,周圍組織無病變。做囊腔造影拍片可見明顯囊腫的形狀、大小及位置。
5.治療  雷射手術治療方法不同,主要根據囊腫的大小而採用的手術徑路不同。囊腫所處位置在手術切除的同時要考慮到美容的重要性。對較小的囊腫於鼻前庭直接雷射切除;較大囊腫採用唇齦溝切口。如面部畸形或反覆感染,則在控制感染後施行手術。
(二)雷射術前準備
雷射手術切除前,囊腫伴發感染的應先控制炎症後再手術。
輔助器:小彎止血鉗(12cm)2把、皮膚鉗1把。做唇齦溝徑路手術,按常規手術準備,並嚴格遵守無菌操作程式。
啟動雷射:手術可用CO2雷射及Nd:YAG雷射。較小囊腫可用CO2雷射或Nd:YAG雷射切割。較大囊腫,為不留下顏面手術後疤痕,做唇齦溝切口既可徹底切除整個囊壁,而又不留下手術傷痕。雷射用CO2聚焦雷射切割,外罩消毒護套。
麻醉:手術用局部麻醉,1%~2%利多卡因注射麻醉,不加入腎上腺素。對囊腫行雷射手術切割時不應常規術式加上腎上腺素,雷射切割時可避免出血。
(三)雷射手術
較小單純鼻前庭囊腫用雷射於囊腫頂部切開2mm,用止血鉗經切口伸入囊內,鉗夾囊壁向切口外牽拉。同時用另一把蚊式鉗經側面進入做囊壁與正常組織的鈍性分離,即很容易取出。如囊壁已破,先排盡囊內容物後,再鉗取出整個囊壁。手術分離除用常規方法外可用雷射分離,其操作程式及運用方式與常規手術相同。
較大囊腫行唇齦溝做一靠近中線的橫切口,用CO2雷射(使用功率5~10W,或依囊腫體積隨時調節雷射功率)逐層切開組織,並向梨狀孔方向分離軟組織,暴露囊壁加以分離,如囊壁與鼻前庭皮膚粘連甚緊,不易分離,而且強行分離易致皮膚破裂穿孔時,可用CO2雷射聚焦汽化囊壁,汽化深度0.5mm。雷射手術分離囊壁有多種方法,若囊腫體積較大,與周圍組織粘連及正常組織薄弱,不易分離者,在排盡囊內容物後用雷射汽化、炭化整個囊壁,深度可達1mm。手術能完整分離者要徹底分離。切除完畢,囊腔應縫合,不留死腔,按解剖層次逐層縫合。術後7~10天拆線。
(四)術後處理
術後原則上給予抗菌消炎治療1周,尤其是伴發感染性囊腫。肌注、靜滴或口服多簇維生素或支持治療。
術後可用He-Ne雷射照射局部,常用功率30mW,每日一次,每次15~20分鐘,7~10天一療程。無繼發感染配合He-Ne雷射照射,可不用抗菌素。
保持口腔清潔衛生,用複方硼砂漱口液,或雅仕潔口劑等每天含漱數次。行口腔內刷牙,注意保護創面不受損傷,以免形成傷口撕裂。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