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義
修行佛道過程中,以既得悟之功德,而入於不退失之地位稱為不退。
三不退即:1。位不退:既修得之位不退失。2。行不退:所修之行法不退失。3。念不退:正念不退轉。此三不退配以菩薩之行位,諸宗說法不一。
法相宗依萬劫修因入十住之位,成就唯識觀,無復退墮惡業流轉生死之位,稱位不退;既入初地,成就真唯識觀,對利他之行不退失,稱為行不退;八地以上,得無功用之智,念念入真如海,即在定散中亦恆常自在,稱為念不退。
天台宗則以別教之初住至第七住為位不退,在此間斷滅見思惑而永超三界生死;以第八住至十回向之終為行不退,在此間破除塵沙惑而不退失利他之心;又以初地以上為念不退,此時既斷多品無明惑,永不退失中道之正念!如配以圓教,則初信至第七信為位不退;第八信至第十信之終為行不退;初住以上為念不退。
不退異說
另據吉藏大師之“法華義疏”卷一,三不退之異說有四:1。十住位中,第七住以上之菩薩不再退轉二乘地,稱位不退;十地之中,第七地菩薩所作之修行不再退轉,稱行不退;第八地以上之菩薩入無功用道,自然進道不動念,稱念不退。2。外凡六心稱為位退,七心以上稱位不退,餘二者如同前釋。3。習種性,稱位不退;道種性,解行純熟,稱行不退;初地以上得無生忍,不復生心動念,稱念不退。4。 十信十住是信不退,十行是位不退,十回向是行十退,十地念不退。三不退若加處不退,即為四不退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