謂一丈六尺的佛像。又稱丈六佛像、丈六像或佛等身像。即與佛身量相等的佛像。茲略摘歷史上之相關記載,羅列如次︰
《方廣大莊嚴經》卷十二謂(大正3·612c)︰‘時頻婆娑羅王久聞菩薩得成佛道,巨身丈六紫磨金色,三十二相八十種好,十號具足,已得知見,成就五眼,證獲六通,梵釋四王皆悉奉事。’《薩婆多毗尼毗婆沙》卷九(大正23·561a)︰‘雲佛衣量,佛身丈六,常人半之。’
印度早就有丈六佛像的造立,如《高僧法顯傳》僧迦施國之條(大正51·85 9c)︰‘王益敬信,即於階上起精舍,當中階作丈六立像。’《大唐西域記》卷二健馱邏國之條(大正51·880a)︰‘大窣堵波石陛南面有畫佛像,高一丈六尺。’《釋迦方誌》卷上說,此大塔之南百餘步,有丈六白石佛像。除此之外,現在的阿旃陀(Ajanta)、艾羅拉(Ellora)等諸窟院中也供奉不少丈六的古佛像。
我國則於東晉以後始盛行丈六佛像的造立。《廣弘明集》卷十五、《釋迦方誌》卷下記載,苻秦·道安於東晉·寧康三年(375),在襄陽檀溪寺鑄造丈六無量壽佛像。《出三藏記集》卷十二、《法苑珠林》卷十三等,謂慧護於東晉·太元二年(377),在建業紹靈寺鎔鑄丈六金像。《法苑珠林》卷十三謂,北京·沮渠蒙遜為母造立丈六石像。同書卷十五記載,江陵長沙寺僧亮造立丈六無量壽佛金像。《魏書》〈釋老志〉卷二十雲,北魏·興光元年(454),文成帝於五級大寺為太祖等五帝,以赤金二十五萬斤鑄造丈六釋迦佛像五軀。《法苑珠林》卷十四雲,隋·開皇三年(583),凝觀寺法慶造夾紵釋迦立像舉高一丈六尺。《續高僧傳》卷十九雲,天台山國清寺普明鑄金銅盧舍那佛像坐高丈六。同卷又記載,慧聚寺智周作彌勒丈六夾紵像。《唐大和上東征傳》載,鑒真於唐·天寶九年(750)在岸州造寺,內供奉丈六釋迦木像。《龍舒增廣淨土文》卷八記載,贛州廉中大夫恭人縫繡丈六阿彌陀佛像。《入唐求法巡禮行記》卷二謂,唐·開成五年(840)四月,圓仁於五台山大華嚴寺涅盤道場,禮拜一丈六尺的涅盤像。《佛祖統紀》卷五十三記載,宋哲宗時楊傑圖繪丈六阿彌陀佛像。凡此種種,關於丈六佛像的記載不勝枚舉。
又,丈六佛半量的佛像,稱為半丈六像。供奉丈六佛的佛堂,稱為丈六堂。
佛是緣
相關詞條
-
丈八佛石造像
石造像亦稱興國寺石造像,坐落在博興縣城東南10公里處的寨郝鄉寨高村西北角,因其身高丈八,俗名丈八佛。 佛像坐北面南,全高6.75米,底座高1.5米,底面...
景區介紹 歷史記載 相關連結 雕刻技法 景區食宿 -
丈六金身
丈六金身是佛學用語,佛的三身之一,指變化身中的小身。因其高約一丈六尺,呈真金色,故名。亦以指稱佛像。北史中記載時蜀沙門法成,率僧數千人。
簡介 解釋 小說 -
丈六
丈六,解釋為一丈六尺。指佛的化身的長度。後亦借指佛身。
-
丈六仙
丈六仙 拼音: 解釋: 1.指佛。 相關詞語 阿丈姊丈緇衣丈夫食方丈於前宗丈執丈丈夫子丈母娘丈席丈夫漢丈人觀丈行丈二和尚丈數丈六丈丈丈媽丈夫丈夫有淚不輕彈丈人�o丈人行丈二丈六金身丈人山丈夫國丈母丈室丈夫兒丈六仙...
-
丈六應身
如來為地前凡夫及二乘人所現的劣應身,高一丈六尺,這是通常應化佛的身量,釋尊住世時,就是現丈六金身。
-
佛般泥洹經
佛般泥洹經是一部佛經,從佛般泥洹到永興七年二月十一日。凡已八百八十七年余,內容比較複雜。
經文名稱 主要內容 -
贊佛偈[佛教歌曲]
指讚嘆佛相好、功德等之偈頌,以五言、七言二種居多。
-
佛朗機炮
中國明代中期火炮。由母銃和子銃構成。母銃身管細長,口徑較小,銃身配有準星、照門,能對遠距離目標進行瞄準射擊。為歐洲發明,明嘉靖元年(1522年)由葡萄牙...
簡介 來源 詳述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