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大帝國

七大帝國

七大帝國,是指在世界歷史上曾經擁有廣袤的領土、大量的人口、豐富多彩的文化、進步的思想以及突出的科技成就的七大國家,分別為波斯帝國、亞歷山大帝國、羅馬帝國、阿拉伯帝國、中華帝國、蒙古帝國和大英帝國。

前言

在七大帝國之前,不得不提公元前8~公元前4世紀的希臘諸城邦。他們還稱不上完全意義上的帝國,僅僅是希臘半島上若干城邦國家的總稱。在歷史上,只在抵禦外族入侵時才短暫地結為聯盟。但他們的所開創的文明卻可以稱之為歐洲文明之祖。

藉由貿易和殖民,他們的文化成功的擴散到整個地中海地區。其中雅典崇尚民主,科學,以教授文法、邏輯、數學、天文、修辭、雄辯等科目為業。

但由於其政治體制,對民族和世界的影響力等因素,諸如古希臘的“雅典帝國”,中世紀的“威尼斯帝國”,近代的殖民帝國如葡萄牙帝國、西班牙帝國、荷蘭殖民帝國等不在此列。

波斯帝國

波斯帝國 波斯帝國

歷史上第一個橫跨亞歐非大陸的大帝國——波斯。

曾經征服了西亞地區的波斯王國並不滿足於此,經居魯士和岡底斯兩代國王的征服,波斯終於成為橫跨歐亞非三洲的奴隸制大帝國。

作為在公元前領土面積最大的國家。其治下涵蓋腓尼基人,猶太人,亞述人等眾多民族。其文明對後世的波斯地區有著極大的影響。

亞歷山大帝國

亞歷山大帝國 亞歷山大帝國

這個原本只是希臘衰落後,存在於希臘半島上的一個小國家。但是在腓列特和亞力山大兩代人的努力下就已經擊垮波斯,建立起亞歷山大帝國。

是歷史上繼波斯帝國的阿契美尼德王朝之後的第二個地跨歐、亞、非三洲的大帝國,其疆域東自費爾乾納盆地、高加索西側及印度河平原,西抵巴爾幹半島,包括整個希臘和馬其頓本部,北從中亞細亞南部、裏海和黑海起,南達印度洋和非洲北部,並據有埃及。

亞歷山大在世界各地留下了以其名字命名的城市。

中華帝國

大唐王朝 大唐王朝

中華帝國(前221年~1912年),代指中國歷史上自秦到清的中央集權王朝。

秦王嬴政結束了已經名存實亡的周朝和動亂不堪的戰國亂世。統一中原後嬴政稱帝,既始皇帝。然而秦帝國卻在始皇帝駕崩幾年後便迅速瓦解。

繼之而起的漢朝延續了秦朝開創的君主體系。漢朝是中華文明歷史上最重要的政權之一,在其統治時期中國後世的主體民族——漢族的雛形得以形成。漢朝在秦朝疆域的基礎上又進一步開疆拓土,鼎盛時期國土將近一千萬平方公里,軍事上擊敗了分裂後的匈奴成為東亞霸主。但是在西漢滅亡後光復的東漢卻走上了在宦官與外戚輪流執政的怪圈,最終因此滅亡。

西晉結束了長達一個世紀的亂世再次完成統一,但在八王之亂後北方部族發動反壓迫戰爭,開始對晉人實施報復,他們控制了中國北方。晉人選擇南下驅逐南方的少數民族,占領他們的土地,以此彌補自己的損失。中國進入分裂期。中國生產重心開始轉向南方。

中古時期隋朝再次完成統一,但二世而亡。

繼任者唐朝先後攻滅東突厥、西突厥、薛延陀、高句麗等國,極盛勢力範圍超過一千兩百萬平方公里,但僅維持三年,大部分時間實際可控領土仍為中原漢族故土的三百多萬平方公里。唐朝對外政策開放,得到了周圍各個族群、國家的高度認可,成為東亞、東南亞、南亞、中亞各國的宗主,至今仍是中國最具代表性的政權之一。

唐以後中國再次進入分裂期,遼金宋三國皆被之後的大一統王朝元朝定義為前朝正統,明朝建立後利用修正主義將遼金剔除。宋朝輕武重文導致武備積弱,不敵北方強敵。建都於開封的北宋為金國所滅,偏安於江南的南宋最終在1276年向元朝投降。

1368年,朱元璋在一片混亂中積蓄實力,在諸多軍閥混戰時等候敵人互相攻伐筋疲力盡之時出手,他擊敗了諸多勢力。此後稱帝建立明朝。明朝是漢族歷史上衰落最嚴重的時期重新建立的政權,在外有強敵內有大患的情況下依舊讓中國再次鼎立於東方。

1644年,明末滿洲人於1616年建立的清朝入主中原。清朝時期中華帝國版圖首次囊括了當今中國的全部領土。

1911年爆發辛亥革命,1912年2月12日,清帝退位且委託袁世凱全權組建中華民國。從此中國的君主專制時代結束了。隨後雖有袁世凱建立的“中華帝國”以及張勛復辟等事件,但均未成功。

羅馬帝國

羅馬帝國 羅馬帝國

羅馬自奧古斯都開創帝國制度(公元前27年),至君士坦丁十一世時君士坦丁堡被土耳其人攻陷(1453年)為止,存在將近1500年。

安東尼王朝皇帝圖拉真(公元98年-117年)在位時,羅馬帝國版圖達到最大,經濟空前繁榮,西起西班牙、不列顛,東到幼發拉底河上游、南自非洲北部,北達萊茵河與多瑙河一帶,地中海成為帝國的內海,全盛時期控制了大約590萬平方公里的土地,是世界古代史上最大的君主制國家之一。

如同華夏地區是中國皇位的法理來源相似。羅馬帝國是整個歐洲、近東地區的皇位法理來源。歷史上,神聖羅馬帝國、奧匈帝國、俄羅斯帝國,甚至奧斯曼帝國的帝國法理,其實都來源於羅馬帝國。

阿拉伯帝國

阿拉伯帝國(632年—1258年)是中世紀時地處西亞地區的阿拉伯人建立的伊斯蘭教封建軍事帝國。來自於西亞地區的阿拉伯人建立的伊斯蘭哈里發王朝。面積最大時達到了1340萬平方公里,是人類歷史上東西方跨度最長的帝國之一。

阿拉伯帝國 阿拉伯帝國

在阿拉伯帝國的統治下,廣袤疆域內各個迥然不同的古典文明逐漸融合,最終於幾個世紀後形成了全新的伊斯蘭文明。舉世聞名的新月沃地是阿拉伯文明的肇興地;也是伊斯蘭世界的中心。作為阿拉伯帝國的首都大馬士革,倭馬亞王朝歷位哈里發曾從此發布敕令。指揮亞歐非三洲的運作的阿拔斯哈里發則遷都於巴格達。

阿拉伯人征服擴張的主要貢獻在於:通過宗教將鬆散的部落文化聯合起來,並通過征戰使各個地區的文化得以傳播、交流。為東西文明起到了連線的紐帶作用。

蒙古帝國

蒙古帝國 蒙古帝國

蒙古帝國,是歷史上面積最大的大陸帝國。東至太平洋西岸,西抵黑海。

在成吉思汗極其後繼者的領導下,蒙古完成了作為遊牧民族的最高成就,達到了遊牧帝國的巔峰。吞併了宋朝和伊朗,占領了阿拉伯世界的西部,併入侵至東歐。

1526年,中亞封建主蒙古-突厥族後裔巴布爾入侵印度。他自稱是蒙古帝國成吉思汗與帖木兒的後裔,入侵印度,建立了莫臥兒帝國。

大英帝國

大英帝國,由其領土、自治領、殖民地、托管國及其他由英國管理統治的地區組成,被國際社會及歷史學界視為世界歷史上最大的殖民帝國,其統治面積達3367萬平方公里。

大英帝國 大英帝國

1688年光榮革命推翻了封建統治,並在1689年頒布文獻《權利法案》中以法律形式對王權進行明確制約,確立了資產階級執政的君主立憲制,資本主義制度的確立為英國提供了前所未有的生產力,使其經濟、軍力、科技、文化迅猛發展,標誌著英國的崛起。

1763年七年戰爭結束後從法國手裡奪取整個加拿大,標誌著英國成為無可爭議的海洋霸主,1815年擊敗拿破崙領導的法蘭西第一帝國後,英國一躍成為世界第一強權,主導國際事務達一個世紀之久,這段時期,被稱為“不列顛治世”。

作為世界上最強大的帝國,與新興的德意志第二帝國的矛盾無法調和,1914年英國參與了第一次世界大戰。

在一戰結束後的1922年,根據巴黎和會奪取德國殖民地而達到領土面積最大時期,覆蓋了地球上四分之一的土地和四分之一的人口,成為了世界歷史上跨度最廣的國家。由於帝國的領土、屬土遍及包括南極洲在內的七大洲、四大洋,有“英國的太陽永遠不會落下”的說法,所以被形容為繼西班牙帝國之後的第二個“日不落帝國”。

到20世紀中期,尤其是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之後,隨著全球民族主義運動的興起與英國國力的日漸式微,至1956年第二次中東戰爭結束後,大英帝國徹底瓦解。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