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藝術網奢界人物專訪——丁風華的杯酒生活
獨樂樂不如眾樂樂——丁風華的杯酒生活
(記者/魏亞楠)
夜幕已深,酒會散場。人們漸漸離去,桌子上零零散散的酒杯顯得有些落寞。伴著昏黃的燈光,借著未消的酒意,聽著好友的吉他伴奏,與其說這是一場採訪,不如說是月下小酌吐真言
。很難想像一個人是怎樣身兼音樂人和葡萄酒品酒師這兩個身份的。
見到丁風華本人之前,我也是帶著這樣的疑問的。我去看了他的部落格,聽了他的歌,發現無論是音樂還是品酒寄語,都給人以溫暖的感覺和純樸的味道,所以我猜想他必定是一個真誠的人,一個生活中真性情的人。通過他舉辦的酒會,通過和他交談,也確實驗證了我的猜想。關於音樂,關於葡萄酒,他所堅持的就是:獨樂樂不如眾樂樂。
採訪實錄
與葡萄酒結緣 分享才是真諦
中藝網:你是一名音樂人,那是怎樣和葡萄酒結緣的?又是怎樣成為一名資深品酒師的?
丁風華:這源於我為張裕酒業旗下的愛斐堡酒莊做設計,要想把酒莊設計到位,必定要了解葡萄酒,了解葡萄酒的歷史、釀造過程、葡萄品種、葡萄酒知識等等。其實在專業地了解葡萄酒之前,我就對葡萄酒抱有很積極的態度。我認為葡萄酒有別於其他酒種,他在西方宗教里被稱為“耶穌的血液”,是很西化的一個概念。我覺得葡萄酒很優雅,但同時在西方國家葡萄酒又很生活化,西方很多畫家的著名畫作都是和葡萄酒和葡萄有關的,而且是反映真實生活的,我認為既優雅又生活這是其他的酒種做不到的,這是葡萄酒的獨特之處。到後來了解了葡萄酒的專業知識,就更加肯定了我的觀點,我對葡萄酒就更加喜愛了。越是喜愛,就越樂於獲取更多關於葡萄酒的知識,之後又主持、舉辦過很多酒會,這樣成為了一名品酒師。
中藝網:說到品酒,很多人會認為是上流社會的專利,是遙不可及的,對於這點你是怎么認為的呢?
丁風華:就像我上面說的,我參加、主持過很多所謂的高檔葡萄酒品鑑會,但是我並不熱衷,那樣的場景充斥著炫耀和攀比,華麗的表面底下掩蓋的是冷漠和麻木,所以我才會舉辦這種生活化分享性質的酒會,大家坐在一起聊聊酒,聊聊生活,在分享中體會葡萄酒豈不是更好。在我看來,我們大家坐在一起品酒,並不單單是在品嘗酒,而是在回味一段故事。每一瓶酒都有它自己的故事,從最初葡萄的挑選到釀酒師的精心釀造再到最後用橡木塞封口保存,它所經歷的太多太多,在品酒的過程中,我們靜下心來,從葡萄酒的味道、色澤、口感中去體會故事,再把自己所體會到的與大家分享交流,這樣的品酒才是有意義的,這樣一瓶葡萄酒也才完成了它的使命。
之所以很多人覺得酒會遙不可及,就是因為商業化的酒會缺少了分享的意願和情感的交流,既枯燥又無趣。品酒不是任何人的專利,回歸生活回歸情感才是重點。葡萄酒和品葡萄酒都是藝術,藝術又怎么可以脫離生活呢。我們學習怎樣開酒可以聽到橡木塞的故事,我們學習怎樣握杯可以聽到關於酒杯的故事,在這過程中大家可以分享與葡萄酒有關的所見所聞,我認為這個過程才是品酒之道。
創作與葡萄酒無關 音樂與葡萄酒難離
中藝網:古時李白酒興起而詩性發,你會喝酒喝到有興致進而進行音樂創作嗎?
丁風華:我喜愛葡萄酒,但並不嗜酒酗酒,我很少獨自飲酒,一定是要有朋友分享的情況下我才會喝。我的音樂創作與葡萄酒無關,我往往是看過一部電影,聽到一些故事(大部分是悲情的)後才會由感而發地寫歌,這樣的歌曲才能引起更多人的共鳴。文字的力量是有限的,音樂是不狹隘無界限的,我不會借酒消愁,而是會寫歌消愁。這一點葡萄酒與音樂是一樣的,都是情感的表達和交流。
中藝網:在你的生活中,音樂和葡萄酒是怎樣的關係?
丁風華:音樂和葡萄酒在我的生活中都是不可或缺的,我藉助他們提高自己的生活情趣和文化內涵,他們是相得益彰的。音樂與葡萄酒有很多共同點,他們都有故事,有營養,都可以激起我們的感恩之心和對自由的嚮往。每個人的體會都是不同的,是否有體會才是重點。我相信大家參加完純粹商業性的品酒會或聽到商業化的歌曲,是不會有什麼深刻的生活體會的。我們用心唱歌,用心品酒,用心就足矣。
關於馬爾貝克 生活的真實寫照
中藝網:我們剛剛提及了很多次葡萄酒是有故事的,你有什麼關於葡萄酒的故事和大家分享嗎?
丁風華:那是肯定的,比如有一種葡萄品種叫做馬爾貝克,這種葡萄原產於法國,在波爾多地區,他是6種法定的紅葡萄品種之一,用來增加酒中的顏色與結構感,屬於不太受重用的“二等公民”。它在他的的故鄉法國一直沒有過多的口碑稱道,但是在阿根廷卻受到了重視。阿根廷的自然環境種植出的馬爾貝克更成熟,柔和,豐滿,果香濃郁,它終於不再是配角,而成為了新寵,發揮出了自己的潛力。這同樣適用於我們的生活,上帝為我們關上一扇門,就必定會打開一扇窗,是金子總會發光,我們一定要對自己對生活有信心。所以說葡萄酒伴著這樣的故事才是有意義的,在和大家分享美酒的過程中也分享了生活的道理。
中藝網:如果讓你用一款酒來形容你的音樂和你的生活,你會選擇哪款酒呢?
丁風華:我想就是用馬爾貝克釀造的酒吧。馬爾貝克釀造出的酒,既有赤霞珠的熱烈奔放,也有美樂的低調內斂。我本人的性格和我的音樂也是如此。在北京漂蕩這么多年,有苦有樂,當初的很多理想信念被這所大都市磨掉了,不再像年輕時那么衝勁十足,但是我也並不悲觀,在我的內心深處仍然有夢想,我的生活態度仍然是積極樂觀的,正如馬爾貝克一樣,既張揚又內斂。我覺得這樣的狀態很好,不消沉,不偏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