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真俄色活佛

雍仲本教孜珠寺第四十三代法嗣- 丁真祖普俄色仁波切,雍仲是本教佛法“譯師傳承”的八大成就者之一“穆邦薩東大師”的轉世。“丁真祖普俄色”這個名字在藏文中的含義是“佛光普照”。

雍仲本教孜珠寺第四十三代法嗣- 丁真祖普俄色仁波切,雍仲是本教佛法“譯師傳承”的八大成就者之一“穆邦薩東大師”的轉世。“丁真祖普俄色”這個名字在藏文中的含義是“佛光普照”。三千年前,第二代藏王穆赤贊普為了大力普及本教佛法,在全藏三十七個地方修建了本教道場,穆邦薩東大師創建了其中的孜珠寺並擔任住持。從那時開始,他為了實現度盡眾生的誓願而不斷乘願轉世再來,因而形成了孜珠寺和“孜珠活佛”的法統。
一九七一年八月的一天,在西藏昌都地區丁青縣覺恩鄉的上空騰起了數道絢麗的彩虹,老百姓都聽到從山谷中傳來悅耳而神秘的海螺聲。這些吉祥的跡象都預示著一位尊者即將降臨在此地。在“覺恩”這個小山村,有一戶擁有古老高貴血統的家族,他們普賢王如來化現的大鵬世系中黃聖賢的後裔。在那個吉祥的日子裡,這個家族誕生了一個男孩,他清純俊秀,自在喜悅,與眾不同。稍長几歲後,他就越發顯露出脫俗的氣質以及對佛法與生俱來的 熱愛。此時的西藏,佛教傳統已經被“文革”摧毀殆盡,一個小男孩能自發地喜愛佛法,是件極不尋常的事。當這位男孩十歲時,他被認定為“穆邦薩東大師”的轉世靈童,並被命名為丁真祖普俄色活佛。十三歲時,他在上師仁欽江參活佛座前受戒出家。
丁真活佛十三歲坐床成為孜珠活佛。當時,孜珠寺剛剛開始修復,條件極其艱苦。寺廟位於海拔4800米之上的高原,漫長的冬天大雪封山,任何物資都無法運送上山。寺中僧人要面對極端惡劣的氣候,在天寒地凍的高原上缺吃少穿,他們的生活之苦甚於苦行。這樣的環境對一個年僅十三歲的孩子來說,其艱苦程度不言而喻。然而丁真活佛卻展現出轉世靈童的超然自在,他對這一切艱難困苦似乎渾然不覺,卻反而樂在其中,悠然自得。
在歷代上師的加持和仁欽活佛的教導,以及經師的嚴格訓練下,丁真活佛經過二十多年的勤奮苦修,使他不僅對經律論有了深入的研究,也具有諸多實修的殊勝體證。孜珠寺保留著完整的“大圓滿”法傳承,丁真活佛經常進行本尊和大圓滿閉關密修,並將每分每秒都用於修行之中。
丁真活佛還一直堅持不懈地為社會弱 勢群體提供援助,經常救助受災百姓和失學兒童,還在孜珠山收養孤寡老人。活佛曾慈悲地發願為天下眾生帶去祥和與快樂,因此發心建立養老院、孤兒院、醫院等設施,為落後的藏區服務,這也是活佛想要完成的心愿。
丁真活佛二十六歲以前從未到過漢地,也不懂漢語;一九九七年他被政府推薦到北京高級藏語系佛學院進修,僅僅半年後,他就能開始用漢語為內地的信眾講法。活佛善於運用通俗的言辭來開示深奧的佛法,他清靜祥和,接觸過他的人往往不知不覺地會獲得改善,慢慢產生對上師以及對佛法的信心。
丁真活佛現任中國佛教協會理事,在藏區、漢地和海外都有很多信徒,經常要講法開示、傳授灌頂、主持 法會,會見和寺務充滿了他的每一分鐘;他還要固定地進行每天的誦經打坐和為一切眾生的祈禱……,眾生的請求總能得到活佛儘可能的滿足,因此他常常忙到次日凌晨才能休息。面對如此繁重的責任,丁真活佛卻總是能夠讓自己處於自在和喜悅當中。
作為住持喇嘛,丁真活佛使古老的孜珠寺得到了很快的恢復和發展:通往寺院的十三公里盤山路得以修建,完善了古老的辯經體系,使之得以延續下來,他還修復了教授大小五明的內明學院,又設立和恢復了學習基礎知識的扎倉學院、建立信念的辯論學院和把所學知識用於實踐的禪修學院。丁真活佛認為寺院是傳播佛法與修行的場所,應該讓西藏傳承幾千年的本教佛法得以保留和弘揚。儘管寺院生活條件很艱苦,但是丁真活佛卻堅持要保留這片淨土做為修行佛法和普渡眾生的場所。目前孜珠寺 下轄二十多座屬寺需要管理,還有眾多的被毀寺廟亟待恢復重建,丁真活佛的事業任重而道遠。
幸饒彌沃如來佛祖曾預言:當後世無量光佛像、左鏇白法螺以及具格的賢者在孜珠山匯聚,即是我的身語意三寶具足,孜珠山佛法的火種將大放光芒,照亮世界。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