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建文

丁建文

丁建文,男,漢族。1966年1月出生,教授,博士,博士導師。主要從事凝聚態物理、理論物理、材料物理研究。參加國家863、國家自科基金及省自科基金等多個科研項目。入選為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湖南省中青年骨幹教師,湖南省新世紀121人才工程第3層次人選。多年從事本科生、研究生的教學研究。

基本信息

個人簡介

教授,博士,博士導師。1966年1月出生,男,漢族。1986年大學畢業從教,1997年讀研,先後獲碩士、博士學位,並於南京大學物理學系從事博士後工作。2001年評為副教授,2004年破格評為教授,2006年4-6月台灣交通大學訪問教授。入選為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湖南省中青年骨幹教師,湖南省新世紀121人才工程第3層次人選。多年從事本科生、研究生的教學研究。主講本科生的《量子力學》、《熱力學與統計物理學》和研究生的《高等量子力學》、《納米材料學》等專業基礎課程。
近年,主要從事凝聚態物理、理論物理、材料物理研究。參加國家863、國家自科基金及省自科基金等多個科研項目。現主持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基金、全國優秀博士論文基金、國家自科基金、湖南省自科基金及省教育廳青年基金等項目。在相關研究中,發展和利用重正化群方法、轉移矩陣方法、格林函式方法,再結合固體量子理論及近期發展的多分形能譜分析方法,研究了納米結構材料的電、聲子結構及其輸運性質,探索其奇異性質與其結構的內在關聯,得到了系列有意義的結果.
在Europhys. Lett., Phys. Rev. B, J. Phys. Chem.B, Appl. Phys. Lett.等國內外重要物理刊物上發表SCI論文30餘篇。相關工作成功地闡釋和說明了系列實驗,並預言了一些新結果。有關工作發表後,隨即引起了國內外同行的注意,被引200餘次。如利用參數近似方法,導出了碳納米管能帶結構解析表達式,統一解釋了Nature和Science所報導的三個不同實驗觀察,同時說明了有關的理論之間、理論與實驗之間的分歧[J. W. Ding et al, PRB66, 073401 (2002)]。該方法和結論在短時間內隨即被國外同行在Science、Phys. Rev. Lett.、JACS、Annu. Rev. Mater. Res.、Nano Lett.、J. Phys. Chem.、Phys. Rev. B、New J. Phys.等國際權威刊物上引用30餘次。Science、Nano Lett.、JACS、New J. Phys.等工作直接以其為理論基礎,成功解釋在碳納米管中觀察到的系列實驗現象。

研究方向

1. 低維納米物理
2. 量子輸運理論
3. 功能材料物理

獲獎情況

2008年,湖南省學科帶頭人。
2008年,指導碩士研究生陳紅波,獲湘潭大學研究生校長獎優秀獎。
2008年,指導碩士研究生郭志新,獲湖南省優秀碩士論文獎。
2007年,獲湖南省科技進步三等獎(排名第一)。
2007年,指導碩士研究生郭志新,獲湘潭大學研究生校長獎特等獎。
2007年,指導碩士研究生劉超平,獲湖南省優秀碩士論文獎。
2006年,獲全國百篇優秀博士論文獎。
2006年,獲湖南省優秀博士論文獎。
2006年,指導碩士研究生劉超平,獲湘潭大學研究生校長獎特等獎。
2005年,獲湖南省第五屆青年科技獎。
2004年,獲湖南省自然科學優秀論文一等獎(排名第一)。
2003年,獲湖南省科技進步二等獎(排名第二)。
2002年,獲湖南省自然科學優秀論文二等獎(排名第三)。
2000年,獲湖南省自然科學優秀論文三等獎(排名第一)。

科研項目

一、主持科研項目
教育部新世紀人才基金(編號:NCET-06-0707),2007-2009年
全國優秀博士論文基金(編號:200726),2007-2011年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碳納米管環和有限寬環中持續電流的量子尺寸效應
(編號:10674113),2007-2009年。
湖南省自然科學基金項目:能量上轉換稀土摻雜薄膜的製備及性能研究
(編號:04JJ3041),2004-2006年。
湖南省教育廳重點項目:介觀環中磁通誘導的高持續電流及其磁回響機制
(編號:06A071),2007-2009年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碳納米管及其分子器件的物理性能研究
(編號:10447129),(2005年,結題)。
中國博士後科學基金項目:碳納米管器件的結構和性能的模擬與最佳化設計
(編號:2005037214, 二等資助金),(2005年,結題)。
教育廳優秀青年基金:脈衝雷射沉積稀土納米薄膜及上轉換髮光機理研究
(編號:03B309),(2005年,結題)
教育廳青年骨幹教師基金:納米晶格固體電子動力學研究
(編號:00C072) (2003年,結題,評為優秀)
二、合作科研項目
作為主要骨幹成員,參加國家863項目、國家自科以及省部級項目10餘項

主要代表性論文

[1]*N. Xu(徐寧), J. W. Ding(丁建文,通訊作者), D. Y. Xing, Electronic transport in outer-wall disordered carbon nanotube molecular devices, J. Appl. Phys., (2008), in press.
[2]*H. B. Chen(陳紅波), N. Xu, J. W. Ding(丁建文,通訊作者), Effects of inter-wall interaction and outer-wall disorder on persistent current in carbon nanotorus, Solid State Communications (2008), in press (doi:10.1016/j.ssc.2008.01.025).
[3]*W. Liang(梁為), Y. Xiao, J. W. Ding(丁建文,通訊作者), Lattice dynamics of graphene ribbon, Acta Phys. Sin., (2008) in press.
[4]*Z. X. Guo(郭志新), J. W. Ding(丁建文,通訊作者), Y. Xiao, D. Y. Xing, Raman frequency shift in oxygen functionalized carbon nanotubes, Nanotechnology 18, 465706(2007).
[5]*C. Y. Yang(楊成英), J. W. Ding(丁建文,通訊作者), Quantum Dynamics of Electron in Graphene Nanoribbons with Edge Disorder, Physica B 394, 69 (2007).
[6]*C P Liu(劉超平), H B Chen, and J W Ding(丁建文), Magnetic response of carbon nanotori: the importance of curvature and disorder, J. Phys.: Condens. Matter 20, 015206 (2008).
[7]*Y. Xiao(肖楊), X. H. YAN, J. W. Ding(丁建文), Codoping of Potassium and bromine in Carbon Nanotubes: A Density Functional Theory Study, Chin. Phys. Lett.24, 3506(2007).
[8] X. H. Yan(顏曉紅), Y. Xiao, J. W. Ding(丁建文), et al, Density functional calculations of carbon nanotubes: Behavior of double-walled nanotubes compared to classical cylindrical capacitors, Phy. Rev. B 75, 195442 (2007).
[9] S. Xiao(肖思國), X. Yang, J. W. Ding(丁建文), et al, Up-Conversion in Yb3+-Tm3+ Co-Doped lutetium Fluoride Particles Prepared by a Combustion-Fluorization Method, J. Phys. Chem. C 111, 8161 (2007).
[10] X. Yang(陽效良), S. Xiao, J. W. Ding(丁建文), et al, Efficient up-converted white emission in Er3+, Tm3+ and Yb3+ tridoped NaYF4 powders, J. Mater. Sci. 42, 7042 (2007).
[11]* X. F. Wang(王祥夫), S. Xiao, X. Yang, J. W. Ding(丁建文), Highly efficient cooperative up-conversion of Yb3+ in NaYF4, J Mater Sci. 43,1354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