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
作品曾被中國文化部選送至奧地利、紐西蘭、加拿大等國家展出,並被收藏。另有 部分作品被齊白石紀念館、鄧小平紀念館等單位收藏。
作品先後二十餘次入選“95中國體育書畫大展”、“紀念毛澤東同志《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發表60周年全國美術作品展覽”、“第二屆全國中國畫展”、“紀念鄧小平誕辰100周年全國美術作品展”、“2004年全國中國畫作品展”、“2005年‘長江頌’全國中國畫作品提名展”、“2007年紀念黃道周全國中國畫作品提名展”、“首屆中國美術家《翰墨飄香》作品提名展”、“第二屆中國山水畫藝術雙年展”等全國大展,並多次獲獎。
1995年中國畫《源》獲“95中國體育書畫大展”優秀獎.1998年《靜居系列之一》獲“’98山東省中國山水畫大展”銀獎.1999年《靜丘無垠》獲“第九屆全國美術作品展覽(山東展區)”銅獎.2002年《山居圖系列之一》獲“紀念毛澤東同志‘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發表60周年全國美術作品展”優秀獎.2003年《靜居系列之二》入選“2003年海潮杯全國中國畫大展”.2003年《靜居系列之三》入選“第二屆全國中國畫展”.2004年《靜居》獲“2004年(菜鄉情)全國中國畫作品提名展”優秀獎.2004年《靜居系列之六》入選“2004年全國中國畫作品展”.2004年《九圓山記憶》獲“首屆中國(湘潭)齊白石國際文化藝術節全國中青年中國畫提名展”優秀獎;2004年《靜居系列之八》入選“紀念鄧小平誕辰100周年全國美術作品展”.2005年《春海濤聲》入選“2005年(長江頌)全國中國畫作品提名展”;《三月潮》入選“蘇州胥口太湖情全國中國畫作品提名展”.
論文、出版
作品和論文先後多次在《美術》、《中國文化報》、《美術報》、《中國書畫報》、《大美術》等報刊發表。出版有當代著名畫家經典叢書《丁原祿山水畫精品》。
社會評價
邵大箴 (中央美術學院教授):從上世紀90年代以來,丁原祿創作的中國畫,多次入選了中國美術家協會主辦的大型全國展覽,並多次獲獎。是什麼促使他獲得了如此成績呢?用他自己的話說,是“胸中無濁塵,山水著靈性”。
丁原祿的山水畫多以積墨法為主,且大都以灰調子統領畫面全局,反覆運用皴擦、渲染、積墨、點染等技法,產生蒼茫渾沌、凝重敦厚的藝術效果,其畫面層層累積而又筆觸鬆動透氣,色調淡雅冷峻又不失山林的蒼潤和蓊鬱。從藝術傳承上看,在丁原祿的山水畫中,似乎能看出范寬、龔賢等大師的意味。雖然如此,但他的圖式卻又獨特,筆墨亦有區別。細究起來,畫家是從傳統的“程式”中走出來了,然後又回到了自己的感性之根。丁原祿向傳統學習,主要是練就中國筆墨語言的老辣遒勁、落筆大氣的藝術感覺。而在確立自己山水畫面貌的過程中,他抓住了當代山水畫創作的核心,專注於丘壑形象的突破。
丁原祿避開時風流式,堅持具體的描繪和嚴謹的造境方式,在作品中不入浮泛的、概念的山石樹木形象,而悉心刻畫出種種如寫生所得。丁原祿筆下的山石、樹木、房屋、流雲等都是歷經蛻化,提煉抽象成自己的符號。在有意識和潛意識的誇張、強化下,它們呈現出了自然進化中涌動不息的原始蠻荒之力(丁原祿稱之為“扭力”)、滄海桑田變遷中不可抗拒的時空擴張之力(丁原祿稱之為“張力”)、渺渺塵世中空曠寂靜的覆沒之力(丁原祿稱之為“重力”)。在這些原始的“扭力”“張力”和“重力”的支撐下,丁原祿又添加了一些現代繪畫元素——在畫面構成上,將山、水、樹、雲、房屋等平面地鋪設在一個畫面中,山石等緊密堆積,幾何形體的房屋散落其中。通過平面中的排列、構成、重疊,形成了畫面冷靜、疏朗的節奏,進而傳達出精神層面的複雜信息和豐富內涵,成為藝術審美的載體。
丁原祿曾經花費較長時間研究過中國的民間藝術。剪紙、刺繡的那種手法稚拙、風韻淳樸的格調,農民畫那種誇張的造型、對比強烈的色彩運用、豐滿的構圖以及極富現代感的畫面構成,促使他在山水畫創作中放開了手腳,打破常規,並成功地將民間藝術中的一些現代因子移植、充實到山水畫創作中。同時,他還吸收了現代民間繪畫構圖豐滿的風格,在布局密集的圖式中恰當地營造出虛實空間,從而使畫面呈現出現代形式感。
讀丁原祿的作品,我們不難看出畫家有意地運用傳統筆墨構建現代圖式,在削弱的遠近關係中,更加純粹地表達出畫家自己印象中的山水。畫中那些蒼鬱敦厚的崇山峻岭、那些密匝茂盛的林木草叢,構成自然界生命的蓬蓬鬱郁之象,那些似雲非雲、似煙非煙的虛白,使實景融入朦朧或微茫的氛圍,山水肌膚如沉浸在平和、均勻的呼吸聲中。它們是一方方可供駐停的人間小千世界,又是一種種唯精神可接近的清涼大千世界。
有時候,藝術意境就這樣與藝術品位不可分離。讀丁原祿的山水畫,透過其日趨成熟的、獨特的畫面語言,我們不難感受到,山水畫創作既是一種不可荒蕪的學問,更是一種篤誠躬行的人生實踐。
弘石 (著名藝術評論家):畫家丁原祿卻一直不隨時流,堅持自己,並持續致力於對山水畫新圖式的探求和實踐.而且取得了可喜的成果。從20世紀90年代末他的山水《靜居》系列一直延續下來逐漸形成了他個人的山水圖式面貌。姜寶林先生等一大批丁原祿的山水畫多以積墨法為主,且大多以灰色調子統領畫面全局。畫面層層累積,而能筆觸鬆動透氣色調淡雅冷峻‘而不失山林的蒼潤和茜郁。同時,他大膽吸收了一些民間藝術的造型特點,房子‘樹木、山石等山水的墓本元紊大多以符號的形式出現.平面構圖意味很濃.很符合當下人們的審美心理搖求。慰籍。因此,他的山水畫呈現出一種寂靜、厚重.蒼潤、乃至蕭索的美感。
歐陽希君 (著名藝術評鑑家):丁原祿是姜寶林的學生中最年長的一位,他善於撲捉生活中的新題材、新感受,通過誇張來強化和構造自己獨特的藝術語言,經過幾十年的艱苦探索,他的中國山水畫創作逐步形成了自己特有的圖式和風格。他幾年來所畫的“漁船”系列最具特色。畫調高雅、空靈飄逸,畫面厚重而富於深意,具有強烈的現代意識和生活感受,專家和藝術學者都給予了他充分的關注、欣賞和肯定。是當今山水畫壇頗具實力的青年畫家之一。
於志學 (著名山水畫家):“你對中國傳統繪畫有自己獨到的理解和認識,並有自己的領悟,否則是畫不出這樣的境界的。你在作品的立意上有創新,有自己的藝術符號。而且在你的作品中還有一種中國文人畫追求的那種輕鬆淡雅的情調,並且還有現代的構成意識……看你的畫,可以感到你對中國傳統文化有一定的理解,但又不是按照傳統的筆墨來造型,而是創造一個自己的新天地。”
姜寶林 ( 中國國家畫院姜寶林工作室導師):自2004年中國國家畫院開設姜寶林藝術工作室以來,丁原祿是我招收的四屆學生中年齡最長的一位,也是對藝術最執著、最用功、進步最快者之一。
他藝術悟性高,藝術氣質好,在藝術追求上往往高人一籌。
他頗具現代意識,力求中國傳統筆墨與現代形式相融合,給人一種耳目一新的時代感。他用筆大氣圓渾,構圖飽滿,語言單純,常常營造出一股震撼人心的衝擊力。
他善於捕捉生活中新題材、新感受,並能誇張、強化、構造自己獨特的藝術語言。他幾年來所畫的漁船系列最具特色,是我所見到的畫海船題材的佼佼者。
丁原祿已身過半百,藝術成就可觀。只要方向明確,不斷充實藝術修養和苦練筆墨基本功,就一定能再上一個新台階。
創 作 談
藝術創新,觀念先行,我個人新創作觀的形成源於十多年前。那時,我曾花費較長時間研究過剪紙、刺繡、農民畫等傳統民間藝術,它們那種稚拙的手法、誇張的造型、豐滿的構圖以及極富現代感的構成,都使我深受啟發。
在全新創作觀的引領下,我開始進一步挖掘繪畫對象和繪畫藝術本身的精神內質。始於表象,深入物象,至於精神,由“感”至“悟”,“悟化”自然。在我的眼中,每一塊山石都是活的生命體,其飽滿的形態和內在的“精”、“氣”、“神”時刻都在感動著我。體現到創作上,就突出了“悟象”,提升了靜遠幽獨的“意境”。
中國畫的根基在傳統,我的用線一部分借鑑了范寬的線條,山石的皴法則更多地學習了龔賢的手法,所以我的畫自始至終保留著傳統山水的印記。紮根傳統,還要創新筆墨語言,創新“圖式”。通過長期體悟,我筆下的山、水、樹、房等都“悟化”、提純成了一系列的藝術符號,在有意識的誇張、強化下,它們呈現出了強烈震撼的 “扭力”、“張力”和“重力”,從而表現出全新的形式感和現代意境。
相關報導
畫家丁原祿在多年來的藝術實踐中,倡導“舊”筆墨與新形式結合的藝術理念,運用傳統筆墨構建現代圖式,不斷挖掘生活中的新題材,營造新意境,彰顯出鮮明、濃郁的新氣象。
丁原祿的山水畫筆墨取法范寬、龔賢諸家,大都以灰調子統領畫面全局,反覆運用皴擦、渲染、積墨、點染等技法,產生蒼茫混沌、凝重敦厚的藝術效果。其畫面層層累積,而能筆觸鬆動透氣,色調淡雅冷峻,又不失山林的蒼潤和蓊鬱。但他的圖式卻又獨特,筆墨亦有區別。細究起來,畫家是從傳統的“程式”中走出來,然後又回歸到了自己的感性之根。
他的漁船系列同樣運用了積墨法,層層積染,圓潤厚重,較好地表現出了山東日照海邊漁船粗笨古樸的造型特徵。那些排列的漁船、纏結的纜繩、集束的罐子或漂子,組合成相當于山石累累的形狀,留白的海水則相當于山間的煙雲流泉。因此他的漁船系列既有類似山水畫的整體氣勢,又有木製漁船的具體細節,通過平面中的排列、構成、重疊,形成了畫面冷靜、疏朗的節奏,進而表現出海邊漁民原生態的生活場景,成為藝術審美的載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