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丁仕達 筆名丁臨川,男,1948年生,江西省臨川市人。中國作家協會會員、管理學博士、高級經濟師。現任福建投資企業集團公司(省華福公司)黨組書記、總裁。愛好文學和詩詞創作,著有詩詞選《擷英集》、詞集《百花詞畫》和詩集《詩情畫意》、《中華古代名人百詠》、《一路風情》,合著《踏遍閩山留勝跡》。
簡歷
曾任福建省建材工業總公司總經理、福建水泥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福建投資企業集團公司總經理、香港閩信集團公司(香港上市)董事長、澳門國際銀行副董事長、廈門國際銀行董事長等,現任本公司獨立董事、北方導航控制技術股份有限公司獨立董事,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特聘兼職教授、福州大學管理學院兼職教授。
創作領域
擅長詩詞藝術的研究、探索與創作,注重深入實際感悟人生,其作品以極為凝鍊的筆墨,烘托出極為深邃的意境和寬廣的情蘊,行文簡潔犀利,想像奇特新穎;文字對仗工整,清嫻淡雅幽香;語言質樸明達,刻畫細緻真切。情景交融,情事合一,情理互現,熔思想和藝術於一爐,極富哲理和穿透力、感染力,具有較強的獨創性及鮮明的個性。在內容上或大氣,或達觀,或悲壯,或淒婉,或哀怨,或憤慨;在表達上或直白,或含蓄,或形象,或深沉。無論是謀篇布局還是遣詞用句,都顯示了其嫻熟的藝術功力,創造性實現了景致與情懷、現實與歷史的和諧統一,自然而然地從多種角度折射出其馨香的品德和高潔的志向。撫今追昔,勇於創新,在創作實踐中豐富和發展了新的理論,取得了豐碩的成果和寶貴的經驗,撰寫了多首具有較高學術研究價值的精品詩作,在學術界引起了廣泛關注,不僅凸現了他對生活的深入觀察和藝術把握,也從另一個側面展示了一個詩人在二十世紀所取得的創作業績和向社會奉呈的代表性佳作,為有關部門和相關研究領域的專家學者提供了參考借鑑史料,為中國文學事業的繁榮和發展作出了突出貢獻。
人品學品
1999年,我曾到福建採訪過丁仕達。那次採訪,使我強烈感受到他對
事業、對他所領導的建材行業的自信和雷厲風行的辦事作風。他不是學建材的,以前也不搞建材,福建也不是建材大省,然而丁仕達到了建材領導崗位後,不僅使福建建材的企業規模效益處於全國領先地位,還救活了一個瀕臨倒閉的現代化水泥廠——順昌水泥廠。2000年,可謂是丁仕達豐收的一年,他一口氣出版了3本專著,並取得中國社會科學院經濟學博士學位。對於一個公務繁忙的人來說,這著實不是件容易的事。最近他又被授予全國建材系統勞動模範稱號。所有這一切的取得,使我產生再次採訪他的衝動。
前些日子到福建,並有機會隨丁仕達一起到他曾經工作過的閩西地區,所到之處,人們談及丁書記均有好口碑,稱之:有官品、人品、學品。耳聞目睹之餘,對他的人格魅力有了更進一步的了解,欽佩之心油然而生……
(一)從來人品恭能壽自古文章正乃奇
這是閩西永定土樓的一幅描聯,說的是無論做什麼,人品是第一位的。“先做人,後做官”。我想可能許多人都這樣說,這樣想,但真的做了官,有些人就難免忘乎所以,難免落入世俗,客套和虛偽也就多起來,“官’也就愈發以為得計,與平民百姓距之愈遠了。丁仕達也說:“人都做不好,怎么能當好官呢?”這話說得中肯,說的誠摯。最重要的是他做的實在。
丁仕達曾經做過伐木場場長、副縣長、縣長、縣委書記、市委書記、地委經委主任到現在的福建省建材總公司一把手,官是越做越高,事是越做越大,然而人卻沒變。
他的碩士導師廈門大學的胡培兆教授這樣評價他的為人:“對教師謙恭執弟子之禮,對同學平易授學兄之誼,對自身嚴格審幹部之節,品學兼優……。”
他的博士導師中國社科院陳吉元教授對他的印象:一是求學精神強,持之以恆頑強拼搏,尊師重友自在其中;二是富有同情心,有高度的責任感,正義感,做事執著,做人誠懇。
在福建群山高聳的閩西,在繁華喧鬧的福州省會,無論是他的老友還是新朋,老師還是同學,人們都會稱讚他的為人處事。
至今,連城伐木場的工人還親呢地稱丁仕達為阿丁哥,說到了福州一定先去看望他們的阿丁哥。“我們伐木場的工作很苦也很危險,當年阿丁場長每天同我們吃、住、幹活都在一起,不分你我,一晃就是八年時間……”
在上杭,我們接觸了不同層面的人,有丁仕達的老上級,有他培養起來的年輕幹部,有普通老百姓,人們談及丁書記時,感激之情溢於言表。情到深處,甚至熱淚盈眶,握著丁書記的手不肯撒。而丁仕達所到之處,即使時間再倉促,也要先去拜訪已退休在家的老領導,生病的老部下……
在龍巖,人們指向一幢辦公大樓告訴我們:每天晚11點,那間還亮著燈的辦公室就是丁書記的……
據介紹,丁仕達在任地方幹部期間,可以說恪盡職守,做到了為官一任,造福一方。據悉,丁書記在上杭任職3年,該縣社會總產值、財政收人、農民人均收人翻一番,上杭由此摘掉貧困縣帽子;他任龍巖市委書記期間,該市的經濟實力躍居福建省第三名。
“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范仲淹的這一名句是丁仕達最推崇、最喜歡的詩句,看來他自己也是這么做的。
(二)衣帶漸寬終不梅為伊消得人憔悻
柳永的這句詞現在常被人們用來隱喻對學業的孜孜追求,用在丁仕達身上確不為過。時下最時髦的是領導在職讀書深造,丁仕達也趕“時髦”,不但讀了廈門大學的工商管理碩士,還在知天命的年齡攻下了博士。使人難免想起秦穆公秉燭而書,不懈進取的精神;也難免讓一些人妒自心生,發出噓噓之音。
在丁仕達的辦公室里,書很多,從書櫥中隨手抽幾本,翻翻看,你會驚訝也發現裡頭圈圈點點有不少批註,這不禁使人們對他的治學態度肅然起敬。
社科院的老師有這么一段評語:“在進入論文答辯階段,我們發現,三年中,他已閱讀了大量國內外經濟發展專著,寫出了8萬餘字的讀書筆記,在國家和省級以上刊物發表相關論文20餘篇,約20萬字,加上畢業論文13萬字,這樣每年平均就有14萬字的文稿,遠高於中國社會科學院對研究員工作的要求。看來公務繁忙並沒有阻擋他的學習,頑強的意志在這裡起了關鍵的作用……。”
丁仕達常說:“學無止境,作為領導幹部更要注重自身理論素養的提高,不斷更新知識,才不會落伍。”在他曾經乾縣委書記的6年時間裡,他總結實踐經驗,編寫出版了《實用農村經濟管理》。如今他從事建材3年多,又編寫出版了《福建建材工業改革與發展》。除此之外,還出版了文學作品《擷英集》。
“精誠所至,金石為開”。丁仕達在他52歲時,終於戴上了博士桂冠。日前,他的畢業論文《鄉鎮企業發展水平綜合評價體系研究》已由科學出版社正式出版,受到專家的好評。
(三)運籌於帷幄之中決勝於千里之外
用上面這句話來形容丁仕達的領導才能是再恰當不過了。丁仕達現任福建建材(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長、福建水泥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所擔任的職務都是要職,很不“輕鬆”,但他能擠出時間苦讀碩士、博士,去寫書,可見他“舉重若輕”的處事能力。
丁仕達的人品、學品構成了他做官的官品。他善於從全局的高度分析問題,解決問題。他到建材總公司這幾年,正是全國建材業面臨嚴峻困難的兩三年,然而在他的領導下,企業不但走出了困境,還連續3年實現淨資產收益率10%的目標,企業3年獲準兩次配股,資產和資本運營均名列全國同行業前茅。
有人問,丁仕達過去一直是地方幹部,他施展了什麼“魔術”使福建建材有如此優異的成績呢?
丁仕達笑著說:“領導應該抓大事,日常工作大家做。我的經驗是,每到一個新地方、新崗位,頭一年必須下大力氣做大量的調查研究,做到心中有數和胸有成竹,形成工作思路和主導意見後,要用好乾部,用好人才。工作主要靠班子的集體決策和合理分工,靠激勵員工的積極性。”
據悉,丁仕達這幾年幹了3件大事:大膽改革,啟用一批優秀的年輕幹部;兼併重組並涉足資本市場;致力於科技創新,推動企業技術進步和企業環境保護事業。
有人說,丁仕達很會做官,他的信條給許多人留下深刻印象:對人放心得人心,敢於放手有幫手,善於授權得大權,敢於負責不受責。
正因為他會做官,在他的麾下,才會有“八仙過海,各顯神通”的局面;才使得他的領導班子始終是一個團結務實、廉潔奉公、開拓進取,深得員工擁護和信任的領導班子;才得以使福建省建材(控股)有限公司、福建水泥股份有限公司有大的發展。
如今,丁仕達辦公室的燈光就如他在閩西一樣很晚還是亮著……這使我想起他書寫過的一幅林則徐的名句:“苟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
改革是艱辛的,但我們相信丁仕達一定會把改革的路走到底。
(來源:《中國建材》2000年第12期作者:韓翠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