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一鳴[上海書畫院執行院長]

丁一鳴[上海書畫院執行院長]

丁一鳴,1964年生於上海,現為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 ,上海書畫院執行院長。

基本信息

人物經歷

丁一鳴,1964年生於上海。1981年入伍,先後在部隊俱樂部、展覽館、創作室任職並從事美術創作,歷任海軍某基地政治部文化幹事、俱樂部美術員、海軍上海博覽館館員、東海艦隊政治部創作室專職畫家、上海書畫院副院長。現為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上海書畫院執行院長。

社會評價

藝壇一鳴

作者;王兆平

丁一鳴是青年中國畫家中一例有趣的個案。也不知道是什麼年頭上的學,十七歲那年就糊里胡塗地高中畢了業,在這個瑣碎而精緻的城市的某一條弄堂里.把自己打撈成正義的旗手,夥同哥兒們策劃著名一個又一個惡作劇,正在這人生最無序的年齡又被大潮卷進了海陬極地的一個彈丸小島開始了新兵訓練。

黑夜,陣陣陰霾……

他像那時美術作品裡經常看到的那樣.手握鋼槍佇立在海岸的礁石上,面對深不可測的大海:他第一次感受到了外部世界的震撼與恐懼。

此時,唯有海浪節拍的轟鳴支撐著內心的脆弱。也許就在這一刻,大都市的細膩龐雜和大海曠野壯闊這兩種截然的表情深深地植入了他的肌膚。

日後.白馬、黑馬時時刻刻在體內躁動,擠兌、掙扎,並漸漸衍生出一種莫名的焦慮。

二十五年前:我第一次看到一鳴的畫覺得好奇,一個二十剛出頭的小兵居然畫得一手老氣橫秋的吳門花卉,大有嫡系相傳的意思,而印象更深的是他拿出這些作品的本意並非是期待同道的稱許,而只是執意地要予以自我否定,他說:“在大海兵營這幾年,以前的作品和現在心儀已漸行漸遠,所以感到惶恐不安,覺得眼前一片汪洋。”

又過了幾年,他忽然又成了海軍某基地的創作大腕,肩上也扛起了幾條槓,幾顆星,這時候他實踐了第一次痛苦的轉型,畫風急驟地向渾厚、凝重方向傾斜,並接連闖進了幾大全國美展和全軍美展並屢屢獲獎,然而其刻意的建樹畢竟有違自己細膩、飄逸的本性.在渾厚、凝重的外殼下難免讀到了粘皮帶骨的作家習氣。

在朋友和同道們一派看好聲中,理應春風得意的時候,他卻帶著一份孤寂回到了離開二十多年的上海,此上海已非彼上海也。

他迥出塵累,繼續沉潛:自由地在詩性世界裡游弋:在清、空、虛、靜的狀態中從容步入了履道、融通、歸真的高原階段。

“道”是一個中國畫家超驗性和原創精神的歸途,他會使你進入一個與實體世界對應的完全淨化的心造之境。

一鳴敏悟了中國畫寫意的本質.非常主觀地賦予了一切視物以靈性與情感,透過平安的表像試圖去尋找涵渺玄幻的韻致,他的畫風從理性的整體構建快速反撥到一生二,二生一萬的感性暢發,秉性中育化出來的中和筆性,惝恍靈澤,隨機生髮,初不如是而忽如是,在條理性的斯文和水墨無序散漫中對每個閃光核子的拿捏,使作品找到了最私密的表述方式。在揚抑、復迭、融合中發散出內蘊的豐富性和技巧的專業難度。

純粹的理性法則只有在充滿感性激情的藝術家通過詩韻意象去自由演繹才能進入游於藝的境界,一鳴的作品,堅持守望著道、器二元並存的原則.但又不為形器所羈,在技法層面完全打破了傳統中勾、皴、擦、染的流程,水墨在相濟相生,拖泥帶水之間進入物我雙泯的狀態,使作品熟中有生,在看似不經意中挖掘到出人意表的驚喜。

水能瞬息萬古,徒生氤氳.也能迷緒小術,陷於機巧.用水是一鳴的一大亮點,一鳴用水:是物隨水生,並非水為物化,也就是說水墨交融中畫家往往急性遷想.

筆下之畫是和積累於胸的丘壑人物相遇的跡化,畫家從甲到乙:再從乙到丙不在一個預先設定的路線上,他會峰迴路轉、會柳暗花明。會絕地反擊,一句話,在不期然而然中獲得情感的宣洩和生命的留駐。

現代人無奈地把中國畫作為盡性、馳神的介質來實現對未知世界的叩問,在兼容、變通中建立起一個開放的筆墨系統和語言程式。這也是一鳴中國畫創新的底線,而眼下太多的“圖式崇拜”試圖以純粹的個體智慧在傳承的割裂中作膚淺的切入,突兀,生硬、怪異地混裝在一個先驗的圖式之中以訴求廉價的創新。在此情勢下能夠把握中國畫“道”和“筆性”的賾性所涵攝的形而上的德性彰顯及文化種性來完成現代審美的遷徙,就顯得更加艱難而可貴。

一鳴正是這條道上沉著而出色的行走者

徐建融

藝術史的發展進入現代期後,“自成一格” 、“出人頭地”的個性創造,取代古典期的“傳移模寫” 、“祖述典章”的經典創造,成為唯一的準則和不二的法門,吸引了最大多數的畫家去苦苦地探索。丁一鳴便是這無數探索者中的一員。

他早年的創作,完全是遵循了古典藝術法則,以他的軍旅生活為藝術的唯一源泉,寫他的所感所受,金戈鐵馬,激情昂揚,賦予觀眾以振奮的審美衝擊。而當他離開部隊專業創作崗位,成了一名地方專職畫家之後,他轉而開始關注藝術本身,也即大於內容的形式和大於共性的個性。在他的筆下,畫面上所出現的形象不再是生活中的直實對象,而是古代的仕女、高士、鴻蒙的山水,與現實的生活顯得十分遙遠,但又不是對過去的歷史陳跡的追憶,而是對未來的理想境界的追問。

這些仕女、高士和山水形象,並不是他創作的目的,而只是作為他藉以展演自己筆墨創造的符號。借用董其昌的說法:“以徑之奇怪論,則畫不如山水,以筆墨之精妙論,則山水決不如畫”。擴大到所有的畫科,便是:“以形象之豐富論,畫決不如生活真實;以筆墨之精妙論,生活真實決不如畫”。這就改變了古典繪畫形象大於筆墨,筆墨服務於形象的原則,成為現代繪畫的筆墨大於形象,形象服務於筆墨。因此,如何藉助於這些與現實生活顯得十分遙遠的形象符號,來完成富有時代和個性特色的筆墨創造,也就顯得十分重要。這,需要畫家有天賦的穎悟,有不羈的膽識,二者缺一不可。丁一嗚具備了這兩方面的條件,所以,經過多年的努力,開始逐步形成為其獨特的風格面貌,不僅迥然不同於他軍旅生活時的創作,同時也迥然不同於今天其他許多致力於個性風格的探索者。

丁一鳴作畫,喜愛自由揮灑,有豪邁磊落之氣,但作畫的步驟審慎,認真。畫面布局飽滿,大方,予人的第一眼感覺是氣勢逼人。同時映入人們眼界的是他有力的用筆和濃重氤氳的墨色,別出心裁的留白和暈化。他善於以筆馭氣,以墨涵韻,尤其是他畫面上的墨韻有鮮明的現代氣息。那時他在經意與不經意之間用枯筆焦墨和水墨淋漓破化,交涉而形成的一種即和諧又對比的生動意象。他所畫出的,不是某一個古人,或某一處山水,而是他個人獨特的水墨審美取向。

我曾見到張大千,吳湖帆的先生的]弟子,早年時在乃師的耳提面命下畫師門的風格,十分精湛,後來脫離了師門,畫自己的風格,竟然變得十分不堪,宛若出於二手。這使我想起蘇軾的一句話:“智者創物,能者述焉”。它表示,獨創是大智大慧者的專利,對於大多數人,它包含了極大的未知風險。而祖述則是適合於最大多數普遍人的法門,它包含了最大的保險係數。以丁一嗚的聰敏智慧,他不會不知道走祖述之路的保險和走獨創之路的風險。但他最終決然毅然地選擇了獨創的道路,當時我還為之擔心;而今天,看到他的探索終於結出了可觀的成果,又不禁為之欣喜。我相信,這決不是我一個人的感受,而是大多數朋友的共同感受。

主要作品

代表作品

作品 作品
丁一鳴作品 丁一鳴作品

成就榮譽

作品《海角》入選全國首屆中國畫展,《淨》入選全國首屆山水畫展,《龍 骨》獲全國建軍70周年美展優秀作品獎等。作品《幽居圖》被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博物館收藏。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