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典故
語本《東觀漢記·耿弇傳》:“吾得 臨淄 ,即 西安 孤,必復亡矣。所謂一舉而兩得者也。”
《晉書·束晳傳》:“二郡田地逼狹,謂可徙遷西州,以充邊土,賜其十年之復,以慰重遷之情。一舉兩得,外實內寬。”
《警世通言·俞伯牙摔琴謝知音》:“ 伯牙 討這個差使,一來,是個大才,不辱君命;二來,就便省視鄉里,一舉兩得。” 魯
迅《書信集·致鄭振鐸》:“特製者用宣紙,此外以廉紙印若干,定價極便宜,使學生亦有力購讀,頗為一舉兩得。”
成語釋義
【漢字簡體】一舉兩得
【漢語注音】yī jǔ liǎng dé
【漢語注釋】舉:做事。做一件事得到兩方面的好處。
【英語譯文】to kill two birds with one stone; to attain two objectives or gain two advantages by a single move
【感情色彩】褒義詞
【語法結構】聯合式
【近義詞語】一箭雙鵰、事半功倍
【反義詞語】事倍功半、得不償失
【相關燈謎】業
【歇後語】打傘曬毛巾;作揖抓腳背;賣糖的看戲;逮兔子打狐狸 ;單箭射雙鵰;屙尿洗筲箕;放屁吹燈;放羊佬拾柴
基本用法
作謂語、定語;含褒義
典型例句
◎ 定價極便宜,使學生亦有力購讀,頗為一舉兩得。( 魯迅《書信集·致鄭振鐸》)
◎一則免楚之患,二則激晉之來,豈非一舉兩得? (明·馮夢龍《東周列國志》第六十一回)
◎利用廢物,既可變廢為寶,又可減少污染,是一舉兩得的好事。
◎跑步運動既可以鍛鍊身體,又可以減肥,真是一舉兩得!
◎我考試得了第一名,老師表揚了我,又證明了我的努力沒有白費,真是一舉兩得。
成語出處
原文(文言文啟蒙讀本)
有虎爭食,卞莊子欲刺之,館豎子止之曰:“兩虎方食牛,食甘必爭,爭則必斗,斗則大者傷小者死,從傷而刺之,一舉必有殺雙虎之名。”卞莊子以為然,立須之。有頃,兩虎果斗,大者傷小者死。卞莊子從傷而刺之,一舉果有雙虎之功。
——《史記·張儀列傳》
譯文
有老虎在爭食物吃,卞莊子正要刺殺猛虎,旅館有個夥計阻止他,說:“兩隻虎想要吃牛,有美味的食物就一定會爭奪,一爭奪就會打起來,一打起來,那么大的就會受傷,小的就會死亡,追逐受傷的老虎而刺殺它,這一來必然獲得刺殺雙虎的名聲。”卞莊子認為他說得對,站在旁邊等待它們的打鬥。不久,兩隻老虎果然打了起來。結果大的受了傷,小的死了,卞莊子追趕上受傷的老虎而刺殺了它,這一來果然獲得了殺死雙虎的功勞。
音樂專輯
竇唯專輯《一舉兩得》
![一舉兩得](/img/8/b4e/nBnauM3X2QTO2UjMxYjNyIzN0QTMwADMwADMwADMwATMxAzL2YzL3AzLt92YucmbvRWdo5Cd0FmLxE2LvoDc0RHa.jpg)
該專輯產生於2001年,倍受媒體關注的竇唯在經歷了一系列的風雨之後,回歸到了最本質的音樂領土上,與一班國內最著名的樂手花了幾個月的時間在北京錄製了這張專輯。不一定樂隊依然由譯樂隊的四位成員--竇唯、陳勁、謳歌、單曉帆組成,同時邀請京城著名樂手岳浩昆、張健、文智涌等人參加。演出從音樂內容到演出形式都“不一定”,而是完全即興發揮。
我們樂隊的音樂其實是一種貫穿的情緒的表達。有人說我們的歌詞晦澀難懂,不好理解,甚至有些歌迷因為某一句歌詞的理解產生歧義而在網上進行辯論。其實,我們每一首歌的歌詞都沒有具體的意義,歌詞其實本身就是一種情緒表達的載體,僅僅是一種文字或語音符號而已。'竇唯和他的樂隊在創作當中,已經完全陷入了他們的音樂王國當中而不可自拔。他們的音樂究竟能夠感動多少人我們不好確定。但是我們有理由相信,竇唯和樂隊的其他三位成員絕對是一群拋棄功利和商業,真正喜歡和創造音樂的音樂人。在這個流俗的年代,我們聽到的是一個完全個性化的聲音。
也許這走得太遠了,經歷過與譯樂隊的再一次分手,我們在他與不一定樂隊合作的《一舉》和《兩得》中看見他回復了一絲人間煙火氣息,以及重新將目光投注在現實生活和現實人群中的跡象。這是好事。即使看起來更加不食人間煙火的禪學,也教導著積極的入世而非僅僅是自我的救贖。生活是最好的悟道,而不一定要居住在雲霧繚繞的高山上;音樂如果過度自我,就失去了音樂的本來意義。
曲目
《一舉》
01. 寧靜的小鎮
02. 清爽雨空氣記憶
03. 紅旗
04. 阿拉伯的冬天
05. 沒名字
06. 國家地理雜誌
07. 滑稽人物
08. 愛情三段曲記
09. 失戀以後
《兩得》
01. 片頭曲
02. 一對天使
03. 追車的男人
04. 幽
05. 加水
06. 恍惚的白晝
07. 往東向西奔北
08. 南飛的大鳥
09. 2000不一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