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介紹
《一腳跨出國門:中國邊境旅遊地圖冊》主要內容:今天,中國的陸地邊境線總長約2.2萬公里,其中有1.9萬公里段延伸在少數民族地區,30多個少數民族在邊境線上居住生活著。中國與鄰國近90%的陸路邊界歸屬已通過勘界解決,在12個與我劃定邊界的國家中,中國已與其中10國完成了勘界工作,近5000個豎立起的界樁標示了與鄰國勘定的邊界線。中國與越南及塔吉克斯坦之間的陸地勘界工作正在進行中。其剩下的10%的尚待定論的邊界,主要是中國與印度的邊界歸屬問題。古代稱邊疆作“四裔”,稱邊疆少數民族作“四夷”。在海上交通興起之前的一千多年的時間裡,是舉世聞名的數條絲綢之路,把亞歐大陸上幾乎所有的國家緊密地連在一起。邊境地區為創造燦爛的中華文明做出過不可磨滅的貢獻。
中國歷代王朝對邊疆少數民族多“因俗而治”,哪怕在漢、唐、元、清最強盛時期,朝廷也都難以對邊境地區進行直接統治。邊境地區的各族人民長期以來,為國戍邊,抵禦外侮,在長達兩千多年的時間裡,從蘇武、班超、王昭君、玄奘、文成公主、成吉思汗、渥巴錫汗、劉永福,林則徐,乃至到當代的孔繁森等中華英雄們,在邊地上譜寫了可歌可泣的感人篇章!
到了20世紀60年代末,新疆、內蒙、北大荒,12個建設兵團的數千萬名知識青年,在遙遠荒蕪的祖國邊疆大地,墾荒戍邊,奉獻青春和智慧,出演了一場場史詩般的長劇。新疆的生產建設兵團建制,到了今天,已被歷史保留下來。
儘管歷史已進入了二十一世紀,但在我國的邊境地區,除了少數口岸城市外,大多數地區的經濟發展還較為落後,等待著創業者們前去開墾。
這條漫長的中國陸地邊境線,縱橫穿越著長白山、大興安嶺、蒙古高原、阿爾泰山、天山、帕米爾高原、喀喇崑崙山、喜瑪拉雅山、橫斷山和雲貴高原等山脈和高原。其間橫臥著遼闊的草原、無邊的荒漠和茂密的森林,還有蜿蜓流淌在邊界上的鴨綠江、圖門江、烏蘇里江、黑龍江、額爾古納河、額爾齊斯河、伊犁河、雅魯藏布江、怒江、瀾滄江、元江等大小數十條河流。它們猶如一道道綠色的屏障,共同守護著中國疆域的陸地邊界。
在邊境線以外,是與中國接壤的朝鮮、俄羅斯、蒙古、哈薩克斯坦、吉爾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阿富汗、印度、巴基斯坦、尼泊爾、不丹、緬甸、寮國、越南等14個國家。隨著新時期“睦鄰友好、穩定周邊”、“與鄰為善、以鄰為伴”等外交方針政策的實施,邊界已從過去的邊防前線變成改革開放的前沿。
在邊境線內,是中國南北9省區的135個縣、旗、市(市轄區),其中民族自治地區占到107個。大約2200多萬人口居住在邊境線上,其中約有48%是勤勞勇敢、守土戍邊的少數民族。邊境縣市旗轄區面積180萬平方公里,耕地和草地合計更占到51%以上。
1500個鄉鎮,加上新疆建設兵團的56個邊境團場,構成了我們的邊境地區。130多處陸路口岸,其中約70個為國家一級口岸。5條鐵路、10多條國際公路、3個國際機場及圖門江出海口、瀾滄江國際水運通道等,連線著國內外的一條條水陸大通道。
從亞熱帶到亞寒帶、從海拔幾十米到海拔幾千米,在各種氣候和垂直地理條件下,蘊藏著種類繁多、難以計數的動植物資源,以及豐富的礦產、水利以及其他珍貴資源。邊境線上的風景隨著四季交替、海拔變化而異彩紛呈。地理、人文旅遊資源更是豐富多彩。雖然大部分的邊境地區還尚待進一步開發,但時間到了公元2004年的10月,我國所有民族聚居區縣,都已覆蓋了手機信號。
踏上邊境線,可以在冰峰雪山、高嶺陡壁間登高攀緣;可以廣闊的大草原上徜徉漫步,可以在時而洶湧湍急、時而輕流慢淌的江河間泛舟漂流;可以欣賞大漠孤煙和邊關高原的朝霞落日;可以尋訪世外桃源般的小鎮民居;可以記錄界碑,走上界橋,感受異國風情;可以聆聽山民的歌聲、品味少數民族的風情民俗和舞蹈;還有那散落於山谷、荒漠間眾多的寺廟、古代的城廓遺址、珍貴的壁畫、岩畫,彩繪和文物……從邊境的行走和實際觸摸中,能讓我們真實的感受歷史的悠遠,國土的遼闊,風景的大美,啟發我們從哲學的高度思考生命價值,國家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