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處
芙蓉樓送辛漸【唐】王昌齡
寒雨連江夜入吳,
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陽親友如相問,
一片冰心在玉壺。
作者簡介
王昌齡(690~756)唐代詩人。字少伯。京兆長安(今陝西西安)人。開元十五年(727)登進士第,任秘書省校書郎。曾與孟浩然交遊。開元二十二年,王昌齡又應博學宏詞科登第,授汜水(今河南鞏縣東北)縣尉。開元二十七年,因事被貶謫嶺南,途經襄陽時,孟浩然有詩送他《送王昌齡之嶺南》。經湖南嶽陽,他有送李白詩《巴陵送李十二》。次年,他由嶺南北返長安,並於同年冬天被任命為江寧(今江蘇南京)縣丞。世稱王江寧。在江寧數年,又受謗毀,被貶為龍標(今湖南黔陽)縣尉。李白有《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詩,寄予深切的同情與懷念。安史亂起,王昌齡由貶所赴江寧,為濠州刺史閭丘曉所殺。
注釋
①芙蓉樓:故址在今江蘇省鎮江市的西北角。辛漸:王昌齡的朋友。這首詩是王昌齡在芙蓉樓送別辛漸去洛陽時所作。②“寒雨”二句的意思是說:昨夜下了一場秋雨,水漲江滿;天亮時送你回洛陽,遠望你將行經的楚地,使我感到孤獨。寒雨:秋雨。連江:滿江。夜入吳:夜晚秋雨入鎮江。鎮江屬吳地,故說“夜入吳”。平明:天剛亮。客:指辛漸。楚山:指辛漸將行經的楚地。③“洛陽”二句的意思是說:如果洛陽的親友向你問起我的情況,你就告訴他們:我的心就象盛在玉壺的冰那樣潔白透明。④“一片冰心在玉壺”的意思說::冰在玉壺之中,比喻人的清廉正直。
譯詩
昨夜,秋雨綿綿灑向吳地江天,
今晨,我在芙蓉樓送客面對孤獨的楚山。
洛陽的親朋好友如果詢問我的近況,
請告訴他們我依然冰心一片,裝在潔白的玉壺中。
賞析
這是一首送別詩。首句從昨夜秋雨寫起,為送別設定了淒清的氣氛。二句中的“平明”點明送客的時間;“楚山孤”,既寫出了友人的去向,又暗寓了自己送客時的心情。三、四句,寫的是自己,仍與送別之意相吻合。因為辛漸是詩人的同鄉,辛漸返鄉,親友一定要問到詩人的情況,所以詩人送別辛漸時特別囑託他:“家鄉的親友如果問到我現在的情況,你就說,我的為人就象那晶瑩剔透的一塊冰,裝在潔白的玉壺之中。”表明自己不為遭貶而改變玉潔冰清的節操。構思新穎,委屈、怨恨之情含而不露。
“一片冰心在玉壺”是詩眼,但歷來人們都認為“玉壺”與“冰心”一樣,都指人的品德美好。全詩音調諧美,詩風沉鬱,又採用問答形式,別開生面。
時事政治
“一片冰心在玉壺”是中國家喻戶曉的唐詩名句。29日在華訪問的韓國總統朴槿惠,獲贈學者馮友蘭題寫了這句詩的書法。這句詩也傳遞了中國人民對韓國女總統的情誼。
“這是馮友蘭先生的書法手跡,是他89歲時所寫。這首詩最後一句‘一片冰心在玉壺’,常用來形容人的高潔品格。”29日,朴槿惠在清華大學演講結束後,清華大學國學研究院院長陳來將一幅書法贈予朴槿惠。
上午10點多,穿紫色西服的朴槿惠走進清華大學主樓演講廳,台下約500位師生報以熱烈掌聲。
通曉中國文化的朴槿惠,以一口流利的漢語開場:“我見到各位清華大學學子們,就想到中國一句古話:一年之計,莫如樹谷;十年之計,莫如樹木;百年之計,莫如樹人。”
“清華校訓是‘自強不息,厚德載物’。清華大學培養出了很多政治領導人,也培養了數位諾貝爾獎獲得者。我相信今後各位的想法和熱情將會為中國開啟美好未來。”朴槿惠說。
雖然之後約20分鐘的演講和回答3個提問,朴槿惠都使用韓文,但仍不時引用中國諺語詩句:
“我以前去過蘇州,切身感受到了‘上有天堂,下有蘇杭’。”
“如管鮑之交、三顧茅廬等中國成語,韓國人在日常生活中廣泛使用。”
“為了克服那段艱苦時期,我在筆記本上抄滿了良言佳句,其中最難忘的是諸葛亮寫給兒子的話:‘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
……
朴槿惠還分享了“韓國夢”和“中國夢”的相通之處。她說,正如韓國和中國的江河最終流入同一片海,中國正朝著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奮勇前進,韓國也向著開啟國民幸福新時代的“韓國夢”邁進,韓國與中國共同分享的夢是美好的,韓中和諧相處一定會有光明的未來。“同學們,無論碰到什麼困難,我希望你們不屈不撓,讓每天都充滿希望和夢想,向更宏偉的未來和更寬廣的事業前進!”朴槿惠話畢,台下掌聲如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