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核打擊

第一次核打擊也被稱為先發制人核打擊,即通過壓倒性的力量來一次擊毀對手的幾乎一切核力量,使得它不能對本國發起象樣的核報復,剩下的微小的報復力度被認為是可以忍受的,這種打擊是通過打擊對手的發射設施和核武倉庫來實現的。如中蘇交惡之際格列奇科元帥就提出對中國實施先發制人的外科手術核打擊。而對核力量很有限的國家如印度、巴基斯坦來說,它們實際上只擁有一次打擊能力。以色列通過海豚級潛艇勉強擁有了二次打擊能力。

打擊是通過“核三位一體”來實現的,三極分別為陸基核力量(發射井)、海基核力量(核潛艇)、空基核力量(戰略轟炸機和戰術轟炸機)

空基

各有核國家現在仍保留有空基發射核彈的機種,如圖-22M,B-52,中國的轟-6,轟-6於1965年4月14日首次空投核彈成功,使中國有了極有限的一次打擊能力。[1]在2010年代轟-6K出現後,中國媒體稱這使中國成為美俄英後第四個坐擁戰略轟炸機的國家(英國退役戰略轟炸機的時間是93年反比法國的96年早)。此外就轟-6K搭載核彈頭長劍-10飛彈可威脅夏威夷的說法,中國媒體報導時說是“外媒報導”,而外國文章卻說是“中國媒體(可打到夏威夷)的說法明顯是誇張”(上海到夏威夷有8000公里[2]而轟-6K最大航程有過去大陸報導8000公里[3][4]近年來報導9000公里的兩種說法,也就是如果取不帶載荷光載油時的最大說法9000除二再加上長劍-10的最大航程說法2500公里,也到不了夏威夷)[5]。
英法進入21世紀後都沒有了戰略轟炸機,但現在通過代替藍鋼飛彈與ASMP飛彈的戰區外武器即暴風影飛彈仍保有戰區外空基核打擊能力。

陸基

核飛彈從一開始就是一次核打擊的主力。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