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村村委會

一村村委會

一村村委會,隸屬於蒙自縣草壩鎮,地處草壩鎮西北邊,距草壩鎮政府所在地6.2公里,轄一個自然村3個村民小組。現有農戶264戶,有鄉村人口990人,全村國土面積1.92平方公里,海拔1280米,年平均氣溫18.8℃,年降水量842.9毫米,適合種植石榴、葡萄、枇杷等農作物。該村農民收入主要以種、養業為主。

基本信息

村情概況

該行政村隸屬於蒙自縣草壩鎮,地處草壩鎮西北邊,距草壩鎮政府所在地6.2公里,到鎮道路為柏油、水泥路,交通方便,距縣城25公里。東鄰依三則村,南鄰大洛就村,西鄰就能村,北鄰雷公哨村。轄一個自然村3個村民小組。現有農戶264戶,有鄉村人口990人,其中農業人口990人,勞動力700人,其中從事第一產業人數669人。
全村國土面積1.92平方公里,海拔1280米,年平均氣溫18.8℃,年降水量842.9毫米,適合種植石榴、葡萄、枇杷等農作物。有耕地面積1910畝,人均耕地3.03畝,林地821畝。2010年全村經濟總收入872.4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4232元。該村農民收入主要以種、養業為主。

自然資源

全村有耕地總面積1910畝(其中:田800畝,地1110畝),主要種植水果、蔬菜等作物;擁有林地821畝,其中經濟林果地821畝,人均經濟林果地1.31畝,主要種植石榴、枇杷等經濟林果。

基礎設施

截止2010年底,該村已實現通電 、通路 、通電視、通電話。全村有249戶飲用井水,有249戶還存在飲水困難或水質未達標(占農戶總數的100%)。有249戶通電,有249戶通有線電視,擁有電視機農戶249戶(分別占農戶總數的100%、100%和100%);安裝固定電話或擁有行動電話的農戶數232戶,其中擁有行動電話農戶數476部(分別占總數的90.28%和192.7 %)。
該村到鎮道路為柏油路;進村道路為水泥路路面;村內主幹道均為硬化的路面;距離最近的車站0.2公里。全村共擁有汽車4輛,拖拉機47輛,機車11輛。全村耕地有效灌溉面積為800畝,有效灌溉率為84.76 %,其中有高穩產農田地面積800 畝。
到2010年底,全村建有沼氣池農戶145戶;裝有太陽能農戶230戶;已完成"一池三改"(改廚、改廁、改廄)的農戶145戶。整個自然村已通電、通路、通電視、通電話,但還存在飲水困難或水質未達標。該村農戶住房以土木結構住房為主,其中有40戶居住磚混結構住房;有25戶居住磚木結構住房;有184戶居住於土木結構住房。

農村經濟

該村2010年農村經濟總收入872.4萬元,其中:種植業收入455.1萬元,占總收入的52.17%;畜牧業收入265萬元,占總收入的30.38%(其中,年內出欄肉豬2910頭);第二、三產業收入151萬元,占總收入的17.31%;工資性收入16.00萬元,占總收入的2.21%。農民人均純收入4232元,農民收入以種、養業為主。全村外出務工收入16萬元,其中,常年外出務工人數3人,在省外務工3人。

特色產業

該村的主要產業為種植業,農產品主要銷售往省內外。2010年石榴、鋼混大棚蔬菜產業銷售總收入300萬元,占農村經濟總收入34.38%。該村目前正在發展鋼混大棚特色產業,計畫大力發展果蔬產業。擁有專業合作組織1個,其中,已登記註冊1個;參加農民專業合作組織的農戶數98戶。

人口衛生

該村現有農戶264戶,共鄉村人口990人,其中男性480人,女性510人。其中農業人口990人,勞動力700人。該村以漢族為主,其中漢族972人,其他民族18人。
到2010年底,全村參加農村社會養老保險4人,占人口總數的0.64 %;參加農村合作醫療1004人,參合率100%;享受低保33人。村民的醫療主要依靠村衛生所,衛生所面積為60.23平方米,該村距離鎮衛生院7公里。該村建有公廁 1個,建有垃圾集中堆放場地1個。

文化教育

該村建有國小1所,校舍建築面積607平方米,擁有教師5人,在校學生88人,距離鎮中學6.5公里。目前整個行政村農村義務教育在校學生88人,其中小學生60人,中學生28人。
全村成立業餘文娛宣傳隊1個,極大的豐富了村民的業餘文化生活。

村務公開

全村村務公開項目主要有財務和政務公開。主要以貼上公告、黑板報、會議方式公開。
到2010年底,該村已簽定農業承包契約205份,農村土地承包面積 1650畝,土地流傳面積320畝。已建立了農村公益事業建設"一事一議"制度,其中,一事一議籌資額74000元(人均118.4 元)。年末集體總收入13.27萬元,有固定資產14.2萬元,年末集體有收益13萬元,農村財務管理實行委託管理,定期開展村務公開,並成立了民主理財小組,主要以貼上公告、黑板報、會議方式公開財務。

基層組織

該村建有黨支部3個,共有黨員62人,其中男黨員45人、女黨員17人。該村黨支部2005年被評為草壩鎮先進基層黨組織;2006年被評為草壩鎮先進集體。
村委會由支書、主任、副主任等組成,下設3個村民小組。
該村建有團總支1個,團支部3個,共有團員25人。

人文地理

該村委會是1973年由箇舊市卡房鎮搬遷而來。改革開放以前,受各種客觀因素制約,全村的社會經濟發展緩慢,村民的經濟收入僅可維持溫飽。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以家庭聯產承包的生產方式大大激活了人們的信心,加上各級黨委、政府的重視和扶持,一村人民根據當地的氣候和資源優勢,慢慢摸索出一條好路子。村委會提出了"向土地要糧要錢"的想法,努力實施"大春拿糧,小春拿錢"的路子,以種植價值較高的優質稻和經濟林果,基本實現"糧經並舉"的目標。經濟發展了,精神文明建設也不能落後。在上級的關心下,一村先後成立老年協會、婦女之家、青年之家,組建了3支文藝演出隊。現有學校1個,醫療點1個。

新農村建設

2010年以來,按照省委、省政府、縣委、縣政府和各地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實施方案,積極組織、開展新農村建設的項目、規劃,計畫開展的項目是農開項目的建設。

新農村建設

2010年以來,按照省委、省政府、縣委、縣政府和各地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實施方案,積極組織、開展新農村建設的項目、規劃,計畫開展的項目是農開項目的建設。

發展重點

該村目前存在的主要困難和問題是:1、資金缺口大,種植鋼混大棚技術含量低。2、村內環境衛生意識淡薄。3、龍頭企業少,給發展現代設施農業帶來一定的難度。
該村今後的發展思路和重點是:1、爭取項目資金,加強村容村貌的投入建設和整治力度。2、加強村內環境衛生的整治力度,確保村內環境衛生乾淨、整潔。3、搞好鋼混大棚的生產服務,引進新品種,開拓市場。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