詞語讀音
【拼音】:yī shí
【注音】:ㄧ ㄕㄧˊ
基本解釋
[period of time]∶一個時期 此一時彼一時 一時多少豪傑。——宋·蘇軾《念奴嬌·赤壁懷古》
[for a sort while;temporary;momentary]∶短時間 一時半刻 一時紉。——《玉台新詠·古詩為焦仲卿妻作》 一時從者千人。——清·邵長蘅《青門剩稿》
[at the same time]∶同一時候。 一時收禽(一時:同時。禽:通“擒”。收禽:逮捕奸黨)。——《後漢書·張衡傳》 一時皆下。——唐·李朝威《柳毅傳》 一時齊發,眾妙畢備。——《虞初新志·秋聲詩自序》
[a little while]∶一些時候 攻一時。——清·徐珂《清稗類鈔·戰事類》
1.[period of time]∶一個時期 此一時彼一時 一時多少豪傑。——宋·蘇軾《念奴嬌·赤壁懷古》
2.[for a sort while;temporary;momentary]∶短時間 一時半刻 一時紉。——《玉台新詠·古詩為焦仲卿妻作》 一時從者千人。——清·邵長蘅《青門剩稿》
3.[at the same time]∶同一時候。 一時收禽(一時:同時。禽:通“擒”。收禽:逮捕奸黨)。——《後漢書·張衡傳》 一時皆下。——唐·李朝威《柳毅傳》 一時齊發,眾妙畢備。——《虞初新志·秋聲詩自序》
4.[a little while]∶一些時候 攻一時。——清·徐珂《清稗類鈔·戰事類》
引證詳解
一個季度。
《國語·周語上》:“三時務農而一時講武。” 韋昭註:“三時,春夏秋;一時,冬也。”
《淮南子·天文訓》:“三月而為一時,三十日為一月。”
《魏書·刑罰志》:“崔纂可免郎,都坐尚書,悉奪祿一時。”
宋 曾鞏《請西北擇將東南益兵札子》:“臣聞古者兵出於農,故三時耕稼,一時閱武。”
一個時期。
《孟子·公孫丑下》:“彼一時也,此一時也。”
晉 陸機《五等諸侯論》:“故強毅之國,不能擅一時之勢。”
明 錢謙益《袁可立授奉直大夫》:“凡今一時起家之人,率多兩朝慭遺之老。”
明 馮夢龍 《喻世明言》第一卷:“假如牆花路柳,偶然適興,無損於事;若是生心設計,敗俗傷風,只圖自己一時歡樂,卻不顧他人的百年恩義。”
清 俞樾《春在堂隨筆》卷一:“同時 王在晉作《浮梅檻賦》,湯臨川亦有《浮梅檻》詩,足見其傾倒一時矣。”
清《睢州志·浮香閣軼聞絕句·袁氏(袁可立)陸園》:“晚相園地建道場,名“小蓬萊”(袁家山)。一時竟歌詠之,薈為集曰《蓬萊紀勝》。”
一代;當代。
《後漢書·班超梁慬傳論》:“祭肜,耿秉啟匈奴之權,班超、梁慬奮西域之略,卒能成功立名,享受爵位,薦功祖廟,勒勛於後,亦一時之志士也。”
三國 魏 曹丕《與吳質書》:“諸子但為未及古人,自一時之雋也,今之存者,已不逮矣。”
宋 蘇軾《應制舉上兩制書》:“伏惟明公才略之宏偉,度量之寬厚,學術之廣博,聲名之煒燁,冠於一時而振於百世。”
一個時辰。
晉 葛洪《抱朴子·雜應》:“或服符精思,若欲行千里,則以一時思之。若晝夜十二時思之,則可以一日一夕行萬二千里。”
《朱子語類》卷一:“天地統是一箇大陰陽,一年又有一年之陰陽,一月又有一月之陰陽,一日,一時,皆然。”
宋 沈括 《夢溪筆談·象數一》:“一時謂之一辰。”按,舊分一日為十二時,一時合今兩小時。
暫時;一會兒。
《荀子·正名》:“其累百年之欲,易一時之嫌,然且為之,不明其數也。”
晉 陶潛《擬古詩》:“明明雲間月,灼灼葉中花,豈無一時好,不久當如何?”
元 無名氏《氣英布》第一折:“齊王田廣本項王所惡,他雖一時歸順項王,到底終不和好。”
明 馮夢龍 《喻世明言》第一卷:“三巧兒又取出大銀鍾來,勸了幾鍾,又陪他吃了晚飯,說道:‘你老人家再寬坐一時,我將這一半價錢付你去。’”
《東周列國志》第二回:“不隔一時,各官復集宮門候問,聞御體沉重,不敢回家了。是夜王崩。”
楊朔《泰山極頂》:“山上的氣候一時晴,一時陰,變化大得很。”
沙汀《航線》:“他們站在艇子的中部,乾嚎,一時手指指天,一時又拍拍屁股。”
謂難得的時機或時刻。
《戰國策·楚策四》:“今燕之罪大而趙怒深,故君不如北兵以德趙,踐亂燕,以定身封,此百代之一時也。”
《後漢書·吳漢傳》:“君何不合二郡精銳,附劉公擊邯鄲,此一時之功也。” 李賢註:“一時,言不可再遇也。”
宋 蘇軾 《田表聖奏議敘》:“自太平興國以來,至於鹹平,可謂天下大治,千載一時矣。”
梁啓超《論金銀漲落》:“中國而猶欲富強也,此亦千載一時矣。”
即時,立刻。
南朝 宋 劉義慶《世說新語·容止》:“始入門,諸客望其神姿,一時退匿。”
《梁書· 韋放傳》:“魏人棄諸營壘,一時奔潰。”
《水滸傳》第七回:“既蒙到我寒家,本當草酌三杯,爭奈一時不能周備,且和師兄一同上街閒玩一遭。”
《東周列國志》第三回:“戎兵見鄭伯驍勇,一時驚散。”
《紅樓夢》第四回:“卻十分面善得緊,只是一時想不起來。”
突然;偶然。
《水滸傳》第七回:“你丈夫教頭和陸謙吃酒,一時重氣,悶倒在樓上,叫娘子快去看哩!”
老舍《正紅旗下》六:“他若是一時心血來潮呢,也許來看看我們。”
同時,一齊。
《晉書·李矩傳》:“矩曰:‘俱是國家臣妾,焉有彼此!’乃一時遣之。”
元 鄭光祖《倩女離魂》第三折:“待授官之後,文舉與小姐一時回家。”
楊朔《鐵騎兵》:“這一下子不要緊,竟惹起城裡的騷亂,步槍、機關槍、擲彈筒、過山炮,一時從城裡響起來,亂放一頓。”
猶一旦。
《漢書·吳王濞傳》:“吳與膠西,知名諸侯也,一時見察,不得安肆矣。”
1.一個季度。
《國語·周語上》:“三時務農而一時講武。” 韋昭註:“三時,春夏秋;一時,冬也。”
《淮南子·天文訓》:“三月而為一時,三十日為一月。”
《魏書·刑罰志》:“崔纂可免郎,都坐尚書,悉奪祿一時。”
宋 曾鞏《請西北擇將東南益兵札子》:“臣聞古者兵出於農,故三時耕稼,一時閱武。”
2.一個時期。
《孟子·公孫丑下》:“彼一時也,此一時也。”
晉 陸機《五等諸侯論》:“故強毅之國,不能擅一時之勢。”
明 錢謙益《袁可立授奉直大夫》:“凡今一時起家之人,率多兩朝慭遺之老。”
明 馮夢龍 《喻世明言》第一卷:“假如牆花路柳,偶然適興,無損於事;若是生心設計,敗俗傷風,只圖自己一時歡樂,卻不顧他人的百年恩義。”
清 俞樾《春在堂隨筆》卷一:“同時 王在晉作《浮梅檻賦》,湯臨川亦有《浮梅檻》詩,足見其傾倒一時矣。”
清《睢州志·浮香閣軼聞絕句·袁氏(袁可立)陸園》:“晚相園地建道場,名“小蓬萊”(袁家山)。一時竟歌詠之,薈為集曰《蓬萊紀勝》。”
3.一代;當代。
《後漢書·班超梁慬傳論》:“祭肜,耿秉啟匈奴之權,班超、梁慬奮西域之略,卒能成功立名,享受爵位,薦功祖廟,勒勛於後,亦一時之志士也。”
三國 魏 曹丕《與吳質書》:“諸子但為未及古人,自一時之雋也,今之存者,已不逮矣。”
宋 蘇軾《應制舉上兩制書》:“伏惟明公才略之宏偉,度量之寬厚,學術之廣博,聲名之煒燁,冠於一時而振於百世。”
4.一個時辰。
晉 葛洪《抱朴子·雜應》:“或服符精思,若欲行千里,則以一時思之。若晝夜十二時思之,則可以一日一夕行萬二千里。”
《朱子語類》卷一:“天地統是一箇大陰陽,一年又有一年之陰陽,一月又有一月之陰陽,一日,一時,皆然。”
宋 沈括 《夢溪筆談·象數一》:“一時謂之一辰。”按,舊分一日為十二時,一時合今兩小時。
5.暫時;一會兒。
《荀子·正名》:“其累百年之欲,易一時之嫌,然且為之,不明其數也。”
晉 陶潛《擬古詩》:“明明雲間月,灼灼葉中花,豈無一時好,不久當如何?”
元 無名氏《氣英布》第一折:“齊王田廣本項王所惡,他雖一時歸順項王,到底終不和好。”
明 馮夢龍 《喻世明言》第一卷:“三巧兒又取出大銀鍾來,勸了幾鍾,又陪他吃了晚飯,說道:‘你老人家再寬坐一時,我將這一半價錢付你去。’”
《東周列國志》第二回:“不隔一時,各官復集宮門候問,聞御體沉重,不敢回家了。是夜王崩。”
楊朔《泰山極頂》:“山上的氣候一時晴,一時陰,變化大得很。”
沙汀《航線》:“他們站在艇子的中部,乾嚎,一時手指指天,一時又拍拍屁股。”
6.謂難得的時機或時刻。
《戰國策·楚策四》:“今燕之罪大而趙怒深,故君不如北兵以德趙,踐亂燕,以定身封,此百代之一時也。”
《後漢書·吳漢傳》:“君何不合二郡精銳,附劉公擊邯鄲,此一時之功也。” 李賢註:“一時,言不可再遇也。”
宋 蘇軾 《田表聖奏議敘》:“自太平興國以來,至於鹹平,可謂天下大治,千載一時矣。”
梁啓超《論金銀漲落》:“中國而猶欲富強也,此亦千載一時矣。”
7.即時,立刻。
南朝 宋 劉義慶《世說新語·容止》:“始入門,諸客望其神姿,一時退匿。”
《梁書· 韋放傳》:“魏人棄諸營壘,一時奔潰。”
《水滸傳》第七回:“既蒙到我寒家,本當草酌三杯,爭奈一時不能周備,且和師兄一同上街閒玩一遭。”
《東周列國志》第三回:“戎兵見鄭伯驍勇,一時驚散。”
《紅樓夢》第四回:“卻十分面善得緊,只是一時想不起來。”
8.突然;偶然。
《水滸傳》第七回:“你丈夫教頭和陸謙吃酒,一時重氣,悶倒在樓上,叫娘子快去看哩!”
老舍《正紅旗下》六:“他若是一時心血來潮呢,也許來看看我們。”
9.同時,一齊。
《晉書·李矩傳》:“矩曰:‘俱是國家臣妾,焉有彼此!’乃一時遣之。”
元 鄭光祖《倩女離魂》第三折:“待授官之後,文舉與小姐一時回家。”
楊朔《鐵騎兵》:“這一下子不要緊,竟惹起城裡的騷亂,步槍、機關槍、擲彈筒、過山炮,一時從城裡響起來,亂放一頓。”
10.猶一旦。
《漢書·吳王濞傳》:“吳與膠西,知名諸侯也,一時見察,不得安肆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