劇情簡介
阿東(余文樂飾)罹患躁鬱症,日常就是戰場,在情緒里反覆煎熬。爸爸黃大海(曾志偉飾)離家不顧,留下久病的媽媽,家門就是柵欄,一點點碰撞摩擦都讓母子倆露齒相鬥。有一天,阿東幫失禁的媽媽(金燕玲飾)沖洗,卻意外結束她的生命,被判入住青山醫院。大海在愧疚下決定接治療後出院的兒子阿東回到自己獨居的小室一起住,兩個心懷愧疚的大男人相擠在呼吸都嫌擁擠的斗室中。阿東重投社會,卻遭到身邊的朋友歧視,唯然他嘗試平復自己,同時阿東也想盡方法希望找回當天談到近乎訂婚的Jenny(方皓玟飾),沒想到當找到Jenny時,卻有著另一番滋味。心頭沉沒的是家,肩頭沈重是枷,最簡單的關係,最複雜的糾葛,陰暗屋檐下透現父子對坐光影,成一張現代生活的全家福,哭著微笑,恨著相愛。演職員表
演員表
職員表
角色介紹
| 黃世東 演員余文樂 又名阿東。失業青年,罹患躁鬱症,日常就是戰場,在情緒里反覆煎熬。有一天,阿東幫失禁的媽媽沖洗,卻意外結束她的生命,被判入住青山醫院。阿東接治療後出院被爸爸接回到獨居的小室一起住。阿東重投社會,卻遭到身邊的朋友歧視。 |
| 黃大海 演員曾志偉 阿東的爸爸,海員。常年離家不顧癱瘓的妻子和患有精神疾病的兒子。阿東從青山醫院出院後,他把兒子接到自己的小屋裡一起生活,,兩個心懷愧疚的大男人相擠在呼吸都嫌擁擠的斗室中。 |
| 媽媽 演員金燕玲 阿東的媽媽。癱瘓多年,一直由阿東在家照顧。家門就是柵欄,一點點碰撞摩擦都讓母子倆露齒相鬥。有一天,阿東幫失禁的媽媽沖洗,卻意外結束她的生命, |
| 譚思慧 演員方皓玟 又名Jenny,阿東前女友,曾經與阿東談到近乎訂婚。阿東出院後想盡方法希望找回她,沒想到當找到她時,卻有著另一番滋味。 |
幕後花絮
《一念無明》是一部小成本影片,成本僅200萬,主演余文樂、曾志偉、金燕玲零片酬出演。由於預算有限,拍攝只用了16天。
金燕玲只拍了1天戲,就憑藉此片得到了金馬獎最佳女配角獎。
導演黃進和編劇陳楚珩是一對情侶,從大學時代開始共同創作。
獲獎記錄
時間 | 獎項屆次名稱 | 獲獎獎項 | 獲獎方 | 結果 |
---|---|---|---|---|
2013 | 創意香港首部劇情電影計畫 | 大專組 | 一念無明 | 獲獎 |
2016 | 第11屆亞洲電影大獎 | 最佳女配角 | 金燕玲 | 提名 |
第53屆台灣電影金馬獎 | 最佳女配角 | 金燕玲 | 獲獎 | |
最佳新導演 | 黃進 | |||
最佳男配角 | 曾志偉 | 提名 | ||
2017年 | 第23屆香港電影評論學會大獎 | 最佳導演 | 黃進 | 獲獎 |
最佳編劇 | 陳楚珩 | |||
推薦電影 | 一念無明 | |||
第36屆香港電影金像獎 | 最佳導演 | 黃進(獲獎) | 提名 | |
新晉導演 | ||||
最佳男主角 | 余文樂 | |||
最佳男配角 | 曾志偉(獲獎) | |||
最佳女配角 | 金燕玲(獲獎) | |||
方皓玟 | ||||
最佳原創電影音樂 | 波多野裕介 | |||
最佳編劇 | 陳楚珩 |
製作發行
國家/地區 | 上映/發行日期 |
---|---|
中國香港 | 2017年3月9日 |
加拿大 | 2016年9月8日 (多倫多國際電影節) |
中國香港 | 2016年10月13日 (香港亞洲電影節) |
中國台灣 | 2016年11月26日(台灣電影金馬獎) |
美國 | 2017年1月8日 (Palm Springs International Film Festival) |
上映時間
國家/地區 | 上映/發行日期(細節) |
中國大陸 | 2017-04-07 |
影片評價
人倫關係大崩壞,電影由尖銳議題出發,毫不避諱凝視家庭黑暗面,袒露此刻香港社會問題。寫實到了底,竟有一絲恐怖。余文樂挑戰複雜內心戲,與曾志偉以恩怨成父子。到底解不開的,才是一家人。(第53屆金馬獎評審會評)
黃進首次執導舍易行難,走低成本的寫實路向,將香港化為呈現都市病態眾生相的舞台。鏡頭簡潔有力,聲音細膩運用,視角冷靜,帶出豐富敍事層次,狹窄空間與廣闊天空對照,遊走狂躁與鬱結之間,追蹤角色的不歸命運。陳楚珩以精神病康復者的掙扎歷程為主線,尊重資料蒐集,融合年輕人的時代視野,穩重中求新意,初出茅蘆即見鋒芒。劇本通過恰當的回閃,內在情緒與外在處境互相牽動,替主角阿東尋找寧靜風景。《一念無明》寫一個年輕人中產夢墮落,心神支離破碎,康復過程危機重重,再而推及香港的精神面貌。劏房困局,教會寄託,最後回到基本的父子相依,互相適應,在無望的環境下,尋找一線曙光,是近年難得面向社會問題的勇敢創作。(第23屆香港電影評論學會大獎評審會評)
《一念無明》所呈現人與人之間的困窘是令人揪心難過的。電影以寫實卻殘忍的方法,展現一時三刻無法改變的社會現況。導演並沒有對無法割捨的困局作出批判,而是透過情節的波瀾起伏,讓觀眾來一次刻骨銘心的反思。(祁佳仕評)